专栏名称: 永澄老师
永澄老师,全名易仁永澄。他是一个负责任到唠叨的老妈子,一个专注帮助他人实现目标的创业者。学习目标管理,就找易仁永澄,想要实现目标,就找易仁永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低能量自救指南:如何快速提升能量? ·  昨天  
混沌学园  ·  50块钱的烤鸭,贵不贵? ·  昨天  
印象笔记  ·  无畏少年与破产国家|一周收藏排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永澄老师

永澄:和我的导师欧神的讨论记录

永澄老师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6-13 23:57

正文



我有一个导师,他叫Onyourway,我们都称他是欧神、欧巴……自2013年认识他以来,他一直在“真”上指导我,让我获得了无数关于真实世界的认知。他为我逐步建立了投资者的思维方式,让我受益无穷,我的文章中到处闪现着他的思想光辉。

我会这样认为, 一个人和世界的关系是:自己——>想像的自己——>想像中的世界——>世界 。由于逻辑链条太长,所以,经常出现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情绪问题出现,让自己过得不开心。

可是,欧神就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投资者,用的都是真金白银在校验自己的假设,所以,他和世界的关系就是: 欧神 ——> 世界 。很少看到他的系统里有内耗,他会反思每一个现实和期待的差别之间的原因、假设、程度。他这样的人,更关注增量、变化,会放下过去的包袱和荣耀,清空存量,这些应该是高概率的不内耗的原因。

今天,他把我拖到了一个哲学大咖、国学大神等人共同组建的群里,聊了很长时间,主要有:去我执、内耗、如何防范负向黑天鹅、判定和评价、系统熵增、决策原则、认知边界处理、递弱代偿等等,以及各种概念边界和相互关系。

我把今天聊天中给我启发的内容整理如下。


最开始,他们在讨论“去我执”、“内耗”和“负面黑天鹅”的关系。我从另外一个群里发现他们搭了这么句话,就厚脸皮地加入到其中了。

听了一会,我发现欧神的期待大约是这样的:因为他对“去我执”的概念掌握的不足够清晰,又为了避免因此而导致负面黑天鹅事件发生,所以特别找出时间把这个点说清楚。欧神说,之所以要这样认真讨论,就是自己在三年前,错过了他人给自己推荐“区块链”,导致错过了一波红利,他不想再陷入这种问题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很久,我脑海中形成一个逻辑框架: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在和世界不断的耦合互动。那么, 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世界呢?我想有两个因素,分别是内和外

•  所谓的内,就是整个讨论过程中的“内耗”,情绪管理中对情绪的定义是带有方向的能量,不同方向的冲突被称为内耗,在一定阈值范围之外,就可以被识别。情绪来自于期待和现实的差距,也就是“念”和现实的差距。执念,就是自己所秉持的期待。

•  所谓的外,就是整个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复杂系统,它时刻在变化。如果真的期待和外部世界有效互动,必须要保持灵活和充分的弹性。

那么,从这个逻辑中,“念”就是非常重要的系统节点,所谓的“我执”,就是我所秉持的念头,或者用我常用的解释系统解释,就是我的期待。一个人的期待是否符合外部环境、是否能够灵活而又有弹性地应对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自己和世界互动关系。 真正好的模式,我想应该是自我和环境的良性互动:自我通畅、适应外部、利用规律和原理、创造自己所要的价值

那么,“去我执”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案。我来解释这个问题,引用了周哈里窗口,在面对四个不同区域时,策略就是不断扩张“我知”的区域,那么,所谓的“去我执”,不恰好符合这个逻辑么?

所以,我的结论是: 既然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出现,那么,为了降低负面黑天鹅事件出现的概率,关于期待的部分,就用周哈里窗口策略处理,理性地区分“念”的分类、特点、转变方式、影响等等,以降低负面黑天鹅发生的概率,而“去我执”只是一种策略方法而已。 这个部分的逻辑打通,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认同。


关于内耗和成长的关系。

聊到去我执的部分,有个老师就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无内耗不成长 ”。其实,我是懂得这个老师的意思,但是,我感觉这句话的表达有点不妥,我的感受并不觉得这句话是合理的。

思考之后,我反馈了这样的逻辑:

内耗这个词,平时看上去,显得有负面词性;无内耗不成长,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描述逻辑,而带有负面词性的词汇成为成长的必要条件,确实不太合理。这句话看上去好像,内耗是成长的原因,但是, 内耗不是原因,而是触发器

也就是当“内耗”这种感受被我们感知之后,就会触发一个信念:出现反馈,需要反思。然后通过反思,来帮助自己不断获得成长,其实, 无反思不成长 ,这句话才是合理的。

其实,成长的逻辑应该是: 感知内耗——触发信念——反馈出现——启动反思——获得成长 。这个逻辑推导出来之后,我发现这就是我常说的:情绪是发现问题的钥匙,问题是成长的契机和基石。

如果说自己没有感受到内耗,没有建立“没有成败,只有反馈”的信念,也不知道反思怎么做,那只能说明学得还太少了,就更不要着急突破式地发展了,老老实实积累吧。欧神特意强调了一句话: 换传送带的前提是,你的传送带已经很快了,传送带还没有开始动,就想换轨道,那太蠢了


欧神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内耗的影响问题:“封闭性思维的人,他的期待和现实都是停滞的话,那也是他定义的不内耗?可能在我看来,是最大的内耗和回撤,几年过去了成长很慢? ”

我在交流过程中给了这样的定义: 情绪来自于现实和期待的差距 。那么,内耗,其实也是来自于期待和现实的差距,所以,欧神提出如果现实和期待没有差距,并且,现实和期待也没有变化的话,这个人是不内耗的,当然也不成长了。这个问题看上去无解的,确实是这样啊,有人觉得自己不内耗,但是,他的成长性很慢,这个问题怎么解释呢?

我给出了这样的回应:这个问题出现的关键是使用“价值观”进行评价,比如说“最大”、“很慢”都是价值词汇。原理上,所有的价值观词汇仅可以用来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评价其他人。如果,将自己的价值评价输出给他人,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输出,内心也期待着能够“通过语言输出价值观来影响他人”,这种期待经常会被现实打脸的。(比如说,很多人自己成长,非要说服自己的爱人成长是一个道理,只会得到各种无奈)

所以,我特别强调了一句话:“你可以判定,但是不可以评价。”其实,作为咨询师,我们都有个基本底线,严禁评价来访者,甚至在内心的评价都不行,如果有价值判断,必须是对方自己来做出的。


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欧神有一些高频词汇出现,我发现,那是他的决策原则。由于我正在研究解释和决策系统,所以,我希望听听他的决策原则是什么,并且拿他的跟我的原则进行比对,看看有啥收获。

果然,他的决策原则的精细化程度要比我高很多。比如说,我会认为要持续投资正向黑天鹅,这样就够了,但是他还提出了他在投资中会考虑“赔率”的问题。(当年,我跟他谈可能性的时候,他告诉我除了可能,更要考虑概率;而今天,我考虑概率的时候,他告诉我还有赔率,他肯定还有货!)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拿炒股举例子,比如一个人交易100次,盈利35次,亏损65次,但平均每只股票亏损幅度5%,平均每只赚钱20%,你猜最后能有多少?”这就是赔率的思考。

还有,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要理解复利和正黑就要把概率和赔率一起思考,错的概率高,合适赔率就行。 ”我目前的理解还不足以用实际案例去支撑,不过我得到了他的决策原则中关键心理表征之间的关联,这就是巨大财富!

我的教练技术真的没有白学啊,我偷偷挖下大坑,嘿嘿,欧神假装掉坑地告诉了我他的决策原则:

1. 在不可预测中把握更高概率的确定性;

2. 充分暴露在正向黑天鹅高发地;

3. 计算赔率大小;

4. 和时间做朋友,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越来越容易向正向的方向积累;

5. 认知边界的处理;

6. 充分利用高频小套路;

7. 顺势而为太重要了,到最后还是要承认个人的渺小

我明显看到了杠铃策略、概率、赔率、复利、认知升级、去路径依赖、标准九等概念出现,已经很开心了,果然大神们的增量思维都是一样的。

这里,关于认知边界的处理,是我和欧神最近谈过两次的事情。因为你不能确保你一定对,所以在认知边界的处理上要保持开放状态,要时刻保持好奇心,驱动自己发现世界的边缘。就像五月花号发现了美利坚一样,区块链也许类似新的星球探险呢?起码排个小分队探探路才对。以90%沿既定模式前行,以10%去向苍蝇一样误打误撞,充分利用高频小套路,主动迎接随机、混乱、冒险、挫折和不确定性,去挣到更多的认知,以发现新的方向和秩序,开放系统引入新的负熵,并适时地切换到“另一条传送带”。


其他让我认知有扩张的内容,我整理到一个点做简单记录:

Point1: 我说:“社会科学的精准度在70%就行了,自洽是自我感觉,自己的自洽放在他人那就不见得自洽。”欧神提醒:“别人看似不自洽,很有可能在这个时间,这个维度,相对你是高阶的呢?”

我的解释是:我所表达的“自洽”在自己和他人那的适用性,表达的是可能性,而欧神提醒的是原因,那么,这种可能性的原因,确实来自于维度、视野能见度、资源、甚至运气等等。

Point2: 我们论证了高频小套路、MVP+快速迭代之所以正确的原理。

其实背后的逻辑还是概率、复利和黑天鹅。欧神提到:“根据复利原则,不断积累小错的经验,就是为了不犯大错,降低犯大错的概率。”我多想了一步,这个复利的对象是谁呢?应该有:假设库、经验库、理解力、心理韧性等等。

Point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