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部选题有些边缘,受众看起来也有些小众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结果谁都没想到,
这部作品居然一下子成为了年度爆款,并且引发了国人的热烈讨论。
它,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纪录片为什么能火?
归根溯源,
是因为导演萧寒在这部纪录片里摈弃了以往纪录片的恢弘视角,枯燥的刻板印象。
用平实的叙事,温软的柔情,将文物修复者们的喜怒哀乐糅杂其中,
一点一滴,戳中了所有观众的心!
而现在,三年过去了。
萧寒导演又一次带来一部全新力作——
《一百年很长吗?》
豆瓣8.8,
这一次,
它又能让多少人看到情难自持?
算下来,这已经是导演萧寒的第六部作品了。
在此之前,
萧寒拍摄的《丽江·拉夫斯基》《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都广受好评。
影单猫刚刚说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所以大火,
是因为片子关注的并不是故宫里的珍玩,而是故宫里的一群匠人。
它透着一股子
人情味
。
而《一百年很长吗?》关注的,同样是一群匠人。
并且,这是一部更有人情味的纪录片。
如果说《我在故宫修文物》讲的是“庙堂之高”。
那《一百年很长吗》要说的就是“江湖之远”。
毕竟皇室是冷的、文物也是冷的,
即便《我在故宫修文物》将工匠们的生活讲得细腻柔情,
却无法否认青铜珠宝、宫廷钟表这些稀世珍奇,始终都只是皇庭的玩具。
唯有江湖的袅袅炊烟、家长里短才是热的。
所以这次《一百年很长吗》真正将视角转到民间,
试
图用镜头去捕捉那些真正带有温度的民间匠人。
并记录下他们对待手艺、对待生活的那一份坚守跟柔情。
在这个江湖里,不同于对待故宫文化的庄严肃穆。
底层匠人所秉持的则是真正的自由散漫,
或酿酒、或修琵琶、或制作卤肉饭,
这些传承百年的手艺,不只是他们的谋生手段,也是他们一生坚守的热爱。
在《一百年很长吗》里,
民间手艺承载的不再是历史重量,而是随时间积淀的相濡以沫、人情冷暖。
一年的时间,十万公里的行程。
制作组造访了十多个古老手艺人及百年小店,萃取他们的生活点滴,
见证了他们所传承的手艺,如何被时间撒上了层层尘埃。
也见证着他们在这些尘埃里,关乎坚守、关乎热爱的款款深情。
那些传承的百年手艺,
即是来自过去的幸存者,也是当下社会的边缘者。
黄志坚,蔡李佛拳五传弟子夏汉广师傅的学徒。
在朋友眼里,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空想主义者,
酒桌上他会经常高谈理想,
幻想着行侠仗义,幻想着未来有属于自己的武馆跟狮队。
但现实是,他只是一个打工仔,每天要跟女朋友挤在逼仄的出租屋里。
面对女朋友关于结婚问题的又一次催促,
他语焉不详,只好抱起吉他慌里慌张地自弹自唱道:
没有钱,也没有房,只有一个有要求的丈母娘。
可蔡李佛拳给不了这个穷光蛋房子,车子,给不了女朋友关于婚姻的承诺。
关于理想,他还能继续多久?
阿合特,新疆阿勒泰地区一位做马鞍的老手艺人。
在他身上,有着哈萨克人与生俱来的热情。
而做马鞍,则是他一生坚持的手艺。
尽管如今骑马的人越来越少,马具也都有现成的。
但他还一直坚持手工制造。
只是眼下,
阿合特外甥突然得了尿毒症急需换肾,
二儿子打算瞒着妻子捐肾,儿媳意外知道了实情后,居然以离婚来威胁。
现在,阿合特也被逼到了命运的死角。
不知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
他也缺钱。
而他的坚持,又能继续多久?
为钱犯愁,为命挣扎。
这是镜头下,几乎每一个百年手艺传承者们,都在面临的困境。
江湖只有那么大,
每天却又有那么多新鲜事物在转移着人们的视线。
谁会察觉到那些小鱼小虾们的坚守呢?
命运似乎在告诉他们:“别挣扎了,放弃抵抗吧!”
但庆幸的是他们并没有被命运打倒,
在黄志坚纵横高歌后,在阿合特一声叹息后,
他们还是选择了坚强站起来,
继续跟操蛋的命运抗争到底。
对于他们而言,命运的捉弄也好、前途的荆棘也罢,
都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坚守、放弃热爱,放弃继续活下去的希冀。
所以再多的沟沟坎坎,咬着牙趟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