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觉得韩江的作品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张莉 :
读韩江的作品我想到,
她所书写和构建的是深切的女性情感共同体,而不是情绪共同体
。她的作品并非凝聚卷起狂风骤雨般的情绪,但却有一种整体的反抗意识和不驯顺。
她笔下的人物是纤弱的,声音低微,却有巨大的爆发力。
比如《素食者》里,那位不起眼的妻子的最平静的表达是“我不吃肉”“我不知道”,她用拒绝和成为“植物”的方式,表达她的反抗。这是柔弱平凡女性身上所爆发的力量,令人惊讶。
从个体或者家庭切入,她所表达的却不仅是个体女性或个体家庭的故事,我们会顺着那位女性看她眼中的世界,窒息、压抑、复杂、芜杂。比如《白》,以一个女性与去世姐姐之间的交流,书写作为韩国女性在华沙的所见。之前在“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的讨论会上,我和同学们曾经讨论过韩江的想象力,她捕捉到“白”这个世界通用的意象,将个人的感触延展到人类历史和世界之中。华沙白色的雾、白色的残骸、白色的蜡烛、母亲白色的奶水、姐姐的白布... ...许许多多白色事物记忆凝结在一起,她用“白色”展现了二战历史和韩国历史之间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写照,点亮白色蜡烛,以白色悼念离去的生命与过往。
韩江的想象力也令人惊讶,《白》中,作家使用“白”颜色,凝聚了足够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情感过往;在《素食者》中,她笔下的主人公以拒绝吃肉、成为素食者的方式向世界说“不”;《失语者》里,一名中年女性离婚后丧失抚养权,将整个身体关闭、拒绝和世界交流之后,又遇到了生命的转折。《失语者》中,有属于韩江的身体写作,她的身体写作和中国当代文字语境里的惯常理解不一样——她笔下的女性固然以身体反抗或者感触世界,但作品却清醒地告知她的读者,不能只从男女关系里理解女性身体。
许多中国读者对于韩江并不陌生,近几年来她有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据我所知,她在中国拥有许多青年读者,包括我们的女性文学好书榜的团队成员,很多都喜爱她的作品。“女性文学工作室”有个“女性历”栏目,我们的团队成员会以摘录作品片断的方式推荐作家,几年来韩江曾被多次推荐,我想,韩江的写作和这个时代、和年轻读者之间有深度的情感连接。
我认为,某种程度上,韩江的作品是连接了东亚女性的际遇、情感的书写,她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女作家,更能在东亚获得共鸣,她的作品和我们之间的触点特别多,读者读来不陌生。同时,她写出了中国读者所不了解的女性生存,
“让看不见的被看见,听不见的被听见”在她的作品里非常明显。
韩江的作品书写的是韩国的某一位女性,某一个家庭,某一种夫妻关系、母女关系、姐妹关系,但
透过这位韩国女性的生活,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某些共通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