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班主任家园
班主任研究会是研究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的专门机构,在这里,教师与全国同行一起相互温暖,抱团前行;在这里,你会懂得如何做一名优秀家长,学会与老师沟通,助力孩子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写作的狮子  ·  这两天不少家长在晒一份成绩单,有的被各种分数 ... ·  16 小时前  
投资界  ·  那些县城留学生 ·  3 天前  
四川大学学生资助  ·  关于启动2024年四川大学困难学生帮扶基金专 ... ·  3 天前  
安泰职发  ·  招聘资讯 | ... ·  4 天前  
Datawhale  ·  Datawhale公益组,帮孩子找到兴趣和热爱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班主任家园

所有家长都该警惕:别把“low气质”传给你的孩子!

班主任家园  · 公众号  · 教育  · 2016-12-03 07:00

正文

点击"班主任研究会"关注我们

在如今这个时代,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能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英国有部非常了不起的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又称《7 Up》。该纪录片一共8季,每7年一集,被英国channel 4评为 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 之一,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想验证英国社会阶层是很难逾越的,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进行一次拍摄,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2012年的56岁。

 

拍摄的初衷是为了验证“你的出身阶级,是否会决定你的未来”。

 

起初剧组的观点是:会。




 

一路看下来,也似乎跟剧组一开始所持的观点是一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看到这里,各位中低产阶级的爸妈是否开始为孩子的前途担忧?

的确,若是以金钱作为衡量幸福与成功的标准,“阶级”确实是某种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真的就是表面看起来那样吗?

 

▋我们对孩子“未来”的幸福期许,可能太狭隘了

 

当我耐着性子看到《56Up》时,我这颗徘徊在中产与低产阶级的心突然又踏实了下来,孩子有出息,赚大钱当然好,但谁说幸福与成功就只有这一种呢。

 

生活在贫民窟的保罗,小时候常常一张忧郁脸,长大后没有一技之长,晚年时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谋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杂差,看起来貌似很糟糕的人生啊。

 

但其实他在28岁时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带着妻子小孩开着房车走遍整个澳洲,为彼此留下了一段幸福的记忆,晚年时夫妻恩爱,孩子孝顺可人,满脸幸福与平静。

 

▋所以,划重点来了,作为中、底层阶级的家长们,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过一生?

 

我从片中看到了这些启示:

 

1、健全的心理,是苦难最好的解药

 

我们的孩子也会如片中一样,在未来遭遇事业的瓶颈、感情的挫折等等困境,而孩子在遭遇困境时如何靠自己站起来,这将是我们身为父母在今后最为担心的问题。

 

片中的两个孩子从正反两面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上文提到的苏与两个儿时好友一起参加了节目录制,成人后,她们均遭受离婚、单亲、贫困。

 

但不同的是苏在画面中总保持着乐观的笑容,享受与孩子的相处,而她俩朋友常常是一脸严肃,满腹恼骚。

 

最后,我们看到Sue越活越美,事业爱情双丰收。而她那俩朋友继续着叨叨中年大妈的人生。

 

苏的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是任何一个阶层的父母都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言行身教引导孩子得到的,并不是精英阶层独具的心理品质。

 

而说到反面的例子,就不得不提出身教师家庭,中产阶级的尼尔。

 

21岁时因考试发挥失常,进了个自己和爸妈都看不上的大学,待了不到一年就退学去工地打短工了。

 

回顾过往,身为教师的父母早早就给他做好了职业规划——成为大学讲师或银行经理,认为他的人生必须按这个模子去走,除了学习,父母从未教授他任何社会、人际知识。

 

父母的这种强势与古板,造就了他自卑、压抑、焦虑的性格,而父母过高的期望也让他变得眼高手低,在学业失败后他和父母都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最终他患上精神疾病,失业后不愿让父母知道,28岁时成为了一名依靠低保为生的流浪汉,终生未婚,一个中产就这样没落成底层。

 

启示录:除了钱,我们能留给孩子未来最好的护身符就是一颗乐观、坚毅、从容的心,对生活充满热爱,敢于尝试的孩子总是能遭遇更多“好运”。

 

2、勤奋依旧是逆袭人生最重要的那张牌,而兴趣与鼓励则是勤奋的起点

 

出身农村的尼克的成才之路,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小尼克的学术之路源自于一本关于行星的插图书,书中丰富的色彩与有趣的故事唤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痴迷的阅读各种关于科技的书籍。

 

小学时,有一次老师与同学们正热烈地讨论着飞机知识,老师看到他便很热情的说“你平时那么爱看书,一定很了解飞机的东西”,小尼克却心生怀疑:“我真的很懂飞机吗?”。

 

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你要有意识地克服害羞”,却让尼克感受到了信任与鼓励,从此更用心地去钻研科学知识,他说是他的这位老师促使他入了科学的大门。

 

最终,尼克凭着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的身份,成为美国著名大学教授,是穷孩子里唯一逆袭成“社会精英”的人。

 

启示录:学习依然是跨域阶级局限的必经之路,但若想把“勤奋”化为成就,还是离不开兴趣的指引与成人的鼓励。

 

3、高富帅们赢的不止是钱,而是父母耳濡目染之下的视野与格局

 

片中高富帅三兄弟7岁就开始阅读《观察者》《金融时报》,听甲壳虫乐队,14岁时就可以逻辑清晰的讨论起“应该设置法庭判定工人工资提升要求,禁止工人罢工”这样的社会议题。

 

而三人中的约翰九岁时,父亲过世,家道中落,他靠着奖学金读完大学,但这也并没有影响他最后成为大律师的精英人生轨迹,这更加证明了教育比物质更为影响深远。

 

那么,孩子的这些思维与习惯都是从哪来?

 

我想高富帅三兄弟的家里肯定有不少的书籍,在还没手机的时代,爸妈回家就是品茶看书,家中一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化气息,在这种氛围长大,孩子自然会认为:关心社会、看书品乐、礼貌上进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平常的事情。

 

而那些中底层家庭的父母,许多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不仅买不起书,没空看书,每天嘴里还算着钱埋怨着生活,心情不好了就顺带打骂一下孩子出气,张口闭口“别人家孩子”

 

除了硬实力(资源)的分配不均,更关键的,是软实力(观念)的高低不一。

 

Low没关系,但把这Low气质传递给孩子,那就真没救了。




在这个信息时代,即使不是富人,你依旧可以在孩子面前少一些抱怨和计较,引导孩子阅读丰富的书籍,结交不同阶层、家庭的朋友,来丰富孩子的视野与格局。

 

在下一个七年,你将会怎样,你的孩子将会怎样,就在你此刻的一思一行中。

 

期许孩子高分前,请先看看自己是否也是一名高分的父母。

 

星火教育集团近期推出的一个刷爆朋友圈的H5,看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是一名高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