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冲回104,美债冲回4.2,应该说,本贴提到的美国经济特征问题,基本都被新一轮trump trade放大了,而且这次是trump马上要开始实践自己对美国经济规划“蓝图”了,已经不能说是纯预期定价了,而是可能对未来三到六个月的美国经济有很强烈的指引信号了。特别是trump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凝聚美国各阶层,激发社会预期重新转好的能力,不夸张的说他在美国目前的作用,约等于kol们希望A股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那个角色。
那么,问题回到CN这边,怎么在强大的人民币和有力度的降息两者中做好“平衡”呢?怎么能拿出更多的金融制度工具来改变这种外部利率环境的掣肘呢?相关的答案,并没有在格林斯.潘最近的金融街论坛讲话中看出来,目前我们只能相信实然,相信“有力度的降息”这个政治承诺本身,然后多关注这个实然背后有没有制度型的应然解决方案,毕竟承诺和口号都不能真的当饭吃。
利率是所有资产的估值锚,包括北交,包括科创,这是铁律。
那么,问题回到CN这边,怎么在强大的人民币和有力度的降息两者中做好“平衡”呢?怎么能拿出更多的金融制度工具来改变这种外部利率环境的掣肘呢?相关的答案,并没有在格林斯.潘最近的金融街论坛讲话中看出来,目前我们只能相信实然,相信“有力度的降息”这个政治承诺本身,然后多关注这个实然背后有没有制度型的应然解决方案,毕竟承诺和口号都不能真的当饭吃。
利率是所有资产的估值锚,包括北交,包括科创,这是铁律。
#金融知识科普#
在本轮美国降息周期里,对于中国央行的降息动作,要不要有过多的期待?
个人建议,还是冷静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做太多想当然。
目前业内有一个简单的共识,认为PBOC政策性利率下调步伐缓慢,是为了完成“强大的人民币”这个KPI任务,保汇率是第一性任务,等美国降息开启后,汇率压力会变小,所以降息步调会加速。
这里边的两点假设前提,正确性是值得探讨的。
第一,美元降息开启,是否一定会对应一个弱美元的呈现。
这其实取决于,非美经济体相对于美国自身,谁的实际利率下行速度更快。
请注意,这一轮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多部门的景气周期是相互错位的,当商品消费趋于下行推动通胀走低的时候,利率限制性也会随之解除,对应地产,金融等部门的抑制性消除,出现景气上行,这也是目前海外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比较足的主要原因。
而相当一部分非美经济体,并没有这种内生景气周期的错位特征,是有一定概率,在降息初期就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即他们的利率限制性反而比美国更深,相应利率敏感部门已经缺乏恢复的弹性,利率下降后反应迟钝,这样可能需要更多的利率下降才能刺激出景气弹性,达到类似美国的着陆效果。
如果出现这样的场景,那么美国的实际利率下行速度,其实是弱于其他非美经济体的,美元下行的速度可能并不如预期中那么强烈,甚至可能在软着陆后半段,转入缓慢的升值,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这样一个“绝对弱,相对强”的美元,显然对于CHN汇率,并不是一个友好的存在。大家可以注意最近的BTC走势,以及BTC和黄金的走势差别,其实多少有点这种定价逻辑的味道了—海外市场,开始重新往“美元相对稀缺”这个视角上,在思考问题。
特别是,中国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东盟>欧日>美国的结构,如果非美经济体通胀下行速度过快,在他们的央行最终决定拉低实际利率猛踩油门之前,中国的出口可能还有一段艰难的日子,这时候CHN相对于USD的贬值压力,并不会消失,这可能会对于PBOC的利率管理同样形成一定的掣肘。
第二,PBOC真的是因为保汇率压力,才在利率下调这件事上,一直踌躇么?
上周五国新办的发布会,邹司谈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观点,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注意,他的原话是——
“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人民银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存款利率的下行约束,为什么是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实质是理财和货币基金)的分流?
在本轮美国降息周期里,对于中国央行的降息动作,要不要有过多的期待?
个人建议,还是冷静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做太多想当然。
目前业内有一个简单的共识,认为PBOC政策性利率下调步伐缓慢,是为了完成“强大的人民币”这个KPI任务,保汇率是第一性任务,等美国降息开启后,汇率压力会变小,所以降息步调会加速。
这里边的两点假设前提,正确性是值得探讨的。
第一,美元降息开启,是否一定会对应一个弱美元的呈现。
这其实取决于,非美经济体相对于美国自身,谁的实际利率下行速度更快。
请注意,这一轮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多部门的景气周期是相互错位的,当商品消费趋于下行推动通胀走低的时候,利率限制性也会随之解除,对应地产,金融等部门的抑制性消除,出现景气上行,这也是目前海外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比较足的主要原因。
而相当一部分非美经济体,并没有这种内生景气周期的错位特征,是有一定概率,在降息初期就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即他们的利率限制性反而比美国更深,相应利率敏感部门已经缺乏恢复的弹性,利率下降后反应迟钝,这样可能需要更多的利率下降才能刺激出景气弹性,达到类似美国的着陆效果。
如果出现这样的场景,那么美国的实际利率下行速度,其实是弱于其他非美经济体的,美元下行的速度可能并不如预期中那么强烈,甚至可能在软着陆后半段,转入缓慢的升值,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这样一个“绝对弱,相对强”的美元,显然对于CHN汇率,并不是一个友好的存在。大家可以注意最近的BTC走势,以及BTC和黄金的走势差别,其实多少有点这种定价逻辑的味道了—海外市场,开始重新往“美元相对稀缺”这个视角上,在思考问题。
特别是,中国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东盟>欧日>美国的结构,如果非美经济体通胀下行速度过快,在他们的央行最终决定拉低实际利率猛踩油门之前,中国的出口可能还有一段艰难的日子,这时候CHN相对于USD的贬值压力,并不会消失,这可能会对于PBOC的利率管理同样形成一定的掣肘。
第二,PBOC真的是因为保汇率压力,才在利率下调这件事上,一直踌躇么?
上周五国新办的发布会,邹司谈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观点,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注意,他的原话是——
“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人民银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存款利率的下行约束,为什么是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实质是理财和货币基金)的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