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刚刚,国企回应:不存在违规操作! ·  20 小时前  
南方日报  ·  广东3名干部任新职 ·  3 天前  
新华社  ·  “比价神器”来了!买药必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中国人的最高居住理想,这位美国人比我们懂|有意思TV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3 13:15

正文

以前没读懂的,原来是人生啊



像古时的人用手叩击门环,朱门缓开,进入四合院的那一刹那,天地似乎就静了下来。

与其说这是一个四合院,不如说它是一个小型的共和国现代史博物馆,摆放着毛泽东私人官邸用过的天鹅绒窗帘,周恩来用来收听国际广播的收音机,林彪坐过的牛皮椅子……

院子的主人龙安志(Laurence Brahm)或许是最懂北京四合院的外国人。



他在中国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做过律师,开过公司协助跨国企业投资中国,出版过《朱镕基传》等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著作,受到朱镕基总理的接见。

他说有些人会对一个地方有特别亲近的感觉,就如他和四合院。90年代末,基于保护古建的初衷,他陆续买了下北京东四的几座四合院。


彼时的北京座座高楼正在兴建,许多四合院被拆除。众人弃如敝履的老物件被他视如珍宝地捧了回来。

被他修葺完的四合院,似乎是林语堂谈建筑的最好诠释:“ 最好的建筑,是使我们居住在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四合院就像是中国人的最高居住理想。


工作繁忙的时候,他在院子里喝茶,会找到一种“空”的境界,一花一木见世界,一砖一瓦见众生,身在其中,心就能安定下来。

晚上他在四合院写作:“北京城区就是由这些胡同构成的迷宫”。四合院曾经给不少伟大的作家以灵感。

最近几年,他发现就像一个轮回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搬到胡同里,了解胡同文化,开工作室,这是让他开心的一个变化,“反正每个事情都是一个轮回。”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91岁的她,单身70年,独自经营一间深夜食堂一辈子,用食物温暖了整座城市的上班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