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和大家说过,98年那会儿,我读过一本书,叫《思考致富》。激动的不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说我会在未来的三年内,挣到第1个100万。
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2B。
后来我发现,这种2不拉叽的事儿,很多人都干过。巴菲特10岁的时候,他老爸说要带他去旅游。然后这哥们说要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呢,他读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赚1000美元的1000招》。读完之后他跑去和自己的朋友们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
结果,他真的实现了。
我没有。
现在想,《思考致富》那本书真的很鸡汤。可那个时候的我,要能力没能力,要资源没资源,要人脉没人脉,要视野没视野。还能干啥?
唯一的资本就是那点激情。
后来每次遇到低谷。我都会想起当年吹过的牛逼。总想着有一天能把它给圆回来。
做土木肯定是办不到了。
它需要一层一层往上爬。
我想到了两个行业。一个是IT,一个是广告。我选择了广告。
那时候有一本羊皮卷,叫《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特别畅销,卖的特别火。
我和同事一人一本。
那本书呢,比较奇葩。他要求你每天照着羊皮卷的内容,早、中、晚各朗读一遍。一个月后,打开第二张羊皮卷,接着读,如此反复。一共9张。
刚开始还有人和我一块儿读。
到第3张、第4张的时候就剩下我自己了。
连着读了9个月。
后来我也没富起来,转型做IT去了。
虽然没起到什么效果,但我还蛮有成就感的。因为
我居然从头到尾的将一件事儿做完了。
后来转做IT,完全自学。
搞了两年也没做出个什么东西出来。
我的两位好朋友,仅仅学了不到一年,就已经养家糊口了。
我觉得我可能不太适合编程。
还好那两本书给我打下的基础。或者叫鸡血也行。愣是坚持下来了,笨鸟先飞早入林嘛。早入不了,晚点入也行。
到了第3年,我终于搞明白了,到底编程是怎么回事。后来还开了两家软件公司。挣了人生中的第1桶金。
好歹把当初吹过的牛逼给圆上了。
羊皮卷那事对我还有一个帮助。
就是把烟给戒了。
我一直认为,
烟都能戒,
天下,就再也没有什么事是我搞不定的。
到08年的时候,我的编程水平已经很不错了。18般武艺,样样精通。我以为我会一直把这个职业进行下去。
09年,读了一本书。严格的说不是书,是PDF,还挺贵。书名叫《Getting Real》。那时候有一个框架特别火,叫RoR。他们公司的人写的。本来我以为是讲怎么编程的,结果是讲怎么做产品的。看得我热血澎湃。于是就重新开了一家公司,模仿他们的一款产品Basecamp,做一个类似的本土化应用。
丰衣足食,那是猪栏的理想。
我们要的是改变世界。
然而我很快发现,世界不那么容易改变。不是你只会编程就可以改变的。你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你需要知道怎么做产品设计,你需要知道怎么做运营,你需要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
11年的时候,放弃了。
我发现光有鸡血不行,
你还必须要亲自实操。
仅仅能坚持也不行,
你还需要确保方向正确。
这件事情让我跳出来,不是站在井里往天上看。而是先跑到天上看一看,然后再决定在哪儿挖井。
刚开始还自己挖。
后来发现,其实有人比你挖得更好。所以干脆让他们挖好了,你负责看。万一哪儿缺人手,你还能顶上去。
于是就这样一边挖,一边看。
一边看,一边梳理。
一边梳理,一边讲给别人听。
听的人越多,人脉越广,机会越多,看得越远……
如此,周而复始。
后来很多人问我,你到底干嘛的?
我也不知道。
我都是顺便做的。
然后,我终于想明白了那本书:《Getting Real》。当初他们在创办公司和开发软件的时候,就顺便把一些知识总结出来,贴到博客上。后来结成了一个集。做成PDF文档,最后印刷成书。他们顺便做的这件事,为他们创造了超过100万美元的直接利润,后来又赚取了超过100万美元的间接利润。
然后我读到了那本书。
然后更多的人读到那本书。
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副产品,带来更多的用户……
我一下子明白了。
创业失败,转型。成功,再失败。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无论什么,都只是做事的一个副产品。
然而每年,
都会带给我超过100万的直接利润,以及超过100万的间接利润。
……
突然说起这三本书。不是让你把这三本书买回来。他们未必适合你。我想和你说的是,把一本书买回来,
认真对待它。实实在在的去践行。
而不仅仅是:好的,我知道了。
有很多书不合格,
但不合格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