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们都知道,孩子提出的问题经常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们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角落出发,用“奇特”的脑回路提出一个个问题,让爸妈们哑口无言。
爸妈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原因各异,有的难以启齿,有的的确没有思考过,有的担心会衍生出孩子无穷无尽的“为什么”……所以,大多数人给出的标准答案是,“
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
等孩子们长大了就真的知道了吗?不,他们只是像爸妈一样选择性忽略了。
哲学家雅克·雷维曾说,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孩子总会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有些是简单的小事,有些则是像生活和死亡这样深刻的大事。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对爸妈来说不仅仅是给出答案,还是一个保护孩子探索欲和思考力的操作。
几乎每一个孩子看到婚纱照里的爸爸妈妈,都会问一句,“那时候我在哪儿?”,有的爸妈会回答说:“你在妈妈肚子里。”
显然,一个回答并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于是接二连三的问题来了:
“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
“我是一直都在妈妈肚子里吗?”
“再以前我在哪儿?”
(
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爸妈请自觉举手)
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兹说过一段话:
所有大人和小孩总有一天会问: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人存在,我们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我们也会问自己,我们想知道出生之前自己在哪儿。为什么我们会在那里?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知道出生前是在妈妈肚子里,可是再之前呢?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停止这样的问题吗?
当然不该,但没有答案的问题,爸妈如何体面地回答?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自己给出答案——4岁的伊德里斯说,
来到妈妈肚子里之前,我在某一个地方等着呢,在天上,在一颗星星上,在大海里,在上帝家里!
你看,孩子的好奇和想象,会让他们变成诗人。
“为什么是我被生出来,而不是别人呢?”
“出生前,她还不是她,那她是谁?”
“只有一个我,还是有很多很多个我呢?”
面对这个问题,你学过的所有生物知识都不会奏效。因为万物都逃不过被一个“为什么”盘的命运,你跟孩子讲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还是会有一个“为什么这个受精卵形成了我而不是别人”等着你。
没有答案的问题,怎么回答?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发散思维来找答案:
当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我们还不认识他,他是个全新的人!我们给他取名字,至于他现在是谁,将来会成为谁,我们都不知道。渐渐地,他会长大,拥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和性格,然后他就是他自己。那么,你现在想想,长大以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终于遇见一个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的问题了,“
不是!
”
可当孩子接着问“可我记得我昨天做梦摸到云彩了,很柔软啊”、“我昨天梦见吃冰激凌了,很好吃啊”,接着怎么回答?
当梦境中的感觉太过真实,就容易让人混淆梦境和现实。还有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发生的事情,也会出现在梦里,这样的梦境,孩子往往就不愿意相信这是假的。
爸妈该怎么回答?
6岁的马泰奥告诉我们:每天早上,我都觉得自己被大怪兽抓住了,醒来才知道,原来是爸爸妈妈。
你看,那些不好的梦境,引导孩子们回想醒过来时的情景;那些好的梦境,让孩子们放在心里,作为想要实现的梦想。
以上3个问题以及解答,均来自今日将推荐的书籍
《我会思考》
系列。在《我会思考·了解世界》扉页,有这样一句话:
孩子从哲学中得到的熏陶远比学习阅读和写作要多得多,成年人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让孩子们无法接触哲学。
从3岁到4岁开始,孩子就在思考人类终其一生都在探究的问题:
“什么是死亡?”
“出生之前我们在哪里?”
“是什么让你快乐?”
“为什么有坏人?”
“为什么很多事情总会改变?”
在这本书里,其实没有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有哲学家、教育家、青年作者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对了,其中还有小读者自己的看法。
你看,
体面地回答孩子们的哲学问题,重点不在于答案,而在于给孩子引导和思考的空间
。保持他们的求知热情,也
让他们在思考中懂得敬畏与珍惜,学会赞美与拒绝,收获更丰盈的内心与真实的情感。
添加
小养微信(youyang04)
2月11日(正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