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企业问鼎行业冠军企业的征程中,中建装饰广大干部职工激情奋斗、砥砺创新,抒写着一个个精彩的创业故事,绘就了企业波澜壮阔而又绚烂多彩的改革画卷。今天【装饰故事】栏目为您带来海外装饰“三代奋斗者”的装饰故事。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的装饰行业仍是一片空白。1979年7月8日,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 “开山第一炮” 在蛇口打响。这一声炮响,如同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拉开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1年,中国装饰行业第一家专业企业——海外装饰应运而生,在装饰行业扛起了特区“敢闯、敢试、敢于冒险”的大旗,点燃了中国装饰领域的星星之火。
听,这是中国第一代装饰人的声音。
在20世纪80年代,装饰行业处于“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学徒时代”,陈振才从最基础的施工技术做起,依靠香港师父,开启了他的装饰生涯。
1981年,我参与了中国装饰行业第一个装饰工程——深圳友谊商场,尽管商场只有7层楼高,但在当时已经创下了深圳商场的最高楼层记录,开创了深圳建设大规模商场的先河。那时候,我们就跟着香港师父边学边干、边干边钻研。
▲ 1981年12月,海外装饰第一个工程深圳友谊商场装饰工程圆满完成。
作为中国第一批装饰学徒,陈振才在海外装饰成立后便加入了公司。从1981年参加工作,直至2018年退休,37年来,从哈尔滨到沈阳,从北京到武汉,再到成都、南京、上海、昆明……陈振才的工程足迹遍布我国各大省市。在37年的峥嵘岁月里,他也见证了中国装饰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革。
瞧,这是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装饰人。
虎志仁,一名有着35年司龄的退休员工,南征北战,点亮了无数地标工程。1990年,海外装饰承接了蒙古国乌兰巴托百货大楼工程,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国内装饰企业。33岁的虎志仁,也踏上了出国建设的步伐。
还记得乌兰巴托的那个冬天,气温能到零下40度。环境艰苦、语言不通、材料匮乏,重重困难也会让我打退堂鼓,但这是咱中国装饰第一次在海外露面,我决不能后退。难不难?难!累不累?累!但我们就一个字“干”!当我们看到乌兰巴托最大的百货大楼开业,全城百姓洋溢着笑脸围在大楼前时,心中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 海外装饰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装饰项目:蒙古乌兰巴托百货大楼。
人退心不退,人老心不老。虎志仁退休后用多年时间整理出版了以海外装饰发展故事为载体,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岁月留痕》《岁月记事》,被全国1122家图书馆和150多家党校收藏。从建好装饰项目到讲好装饰故事,在热爱的建筑装饰行业里,他诠释了一名装饰人的初心使命。
看,这是新时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装饰人。
海外装饰走过43载,一代又一代装饰青年以匠心致初心,坚守在海外一线建设前沿,而胡官清就是其中的代表。从“阿国人民大会堂”阿尔及利亚国际会议中心,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嘉玛大清真寺,再到“新马门户标志”马来西亚富力公主湾,胡官清自2013年加入海外装饰以来,便开始了近10年的海外坚守。
回想刚到阿尔及利亚时,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了解属地商务合约管理工作,慢慢熟悉合同和清单计量规则。与此同时,语言不通是我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在和材料商谈判的过程中,沟通不畅给我带来了很大阻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无论几点下班,我都要完成每日的外语学习任务,重复学习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直至沟通顺畅。
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胡官清所在的项目团队需要克服烈日狂风、黄沙漫天的自然条件,面对美埃双标、全球采购、交叉施工、属地管理等一系列考验,他们也只有一个字“冲”。炎炎烈日,在沙漠中建起摩天大楼;漫漫潮水,在海上打造“未来之城”。他们在这里实现了梦想,获得了成长,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