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入浙大,
28
岁当厂长,
30
岁创立小霸王,
34
岁创立步步高,
40
岁拯救丁磊,如今又贵为
VIVO
和
OPPO
的幕后大佬
...
这人生是开挂了吗?
序言
你知道吗?10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参加“双创”周活动,他不辞辛苦去东莞考察了一家手机厂商,这家厂商不是华为,而是脱身于步步高的OPPO。
中国最赚钱手机竟不是小米、华为等知名品牌,而就是步步高旗下的OPPO和vivo!OPPO出货量已位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二,步步高旗下的VIVO手机,也位居国内第三,OPPO加VIVO的总和,在全国占有量位居第一。一年狂卖近2千亿元,步步高凭什么?
在国内,业内开始用
“
华米欧维
”
(即华为、小米、
OPPO
、
VIVO
)来形容国产手机的新格局。
相较其他几大品牌,OPPO
和
VIVO
的辉煌更多来自国内市场,这也是近年来全球手机业竞争最激烈的战场。厮杀中,雷军、周鸿祎、杨元庆等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罗永浩等后来者也相继大热。
持续的喧嚣中,却始终看不到
OPPO
、
VIVO
两大品牌的
“
遥控者
”——
段永平的名字。
54
岁的段永平至今仍是步步高的董事长。他
在
1999
年初将步步高分拆成三家独立的公司,
“
小霸王
”
时期便追随他、陪同他创业的元老级人物成了这三家公司的掌权者。此后,步步高推出了嫡系品牌
VIVO
,主打音乐手机,
“
分家
”
出来的
OPPO
则定位国际时尚品牌,开始错位竞争。
OPPO
的
CEO
陈永明、
VIVO
总裁沈炜,都是段永平创业时
“
六人组
”
的成员,这两家品牌也曾共享步步高的技术和销售渠道。
作为“
遥控者
”
,段永平很早就退居幕后。
在舆论看来,段永平是一个很神秘的人,他在新世纪初便逐渐淡出舞台,但他的
“
传说
”
始终未曾中断。
打工皇帝段永平
许多认识段永平的人都叫他“阿段”——这是广东人的习惯称谓。但段永平不是广东人,在“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动大潮中,段永平像许多南下的知识分子那样,一文不名,怀揣一个梦想,到广东寻找机会。
与很多早期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同,段永平的学历很高。
他
1961
出生于江西南昌,
16
岁就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
北京电子管厂开厂总投资达一亿元,员工总数近万,是
60
年代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北京
798
艺术区就是在该厂的旧址上改建的。
段永平拿到这个铁饭碗,很长时间内都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但没多久他就放弃了。当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正迅速取代电子管技术,电子管厂的市场不被看好,段永平不愿在这个看不见前景的行业里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钉,把青春消耗殆尽。
思来想去,段永平选择继续进修。他考入人民大学计量经济学专业,于
1988
年拿到了硕士学位。
再次走出校门的段永平发现,发财热已波及整个中国,大就连学教授也卖起了茶叶蛋,拥有财富被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所接纳。据段永平的一位同学回忆,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火一把。”
1989年
3
月,段永平来到中山市怡华集团属下的一间小厂做厂长,这间厂亏损
200
万元。段永平接手后,面对烂摊子,
28
岁的段永平决定彻底转型,带领工厂上下转攻电子游戏机。
彼时的国际游戏市场上,任天堂正风光无限。
1983
年,任天堂历史上第一台红白机
Family Computer
诞生,大量游戏爱好者迷上了这种卡带式的电视游戏平台。红白机红极一时,巅峰期时,“红白机”销售额比美国所有电视台的收入总和都高。
(任天堂第一红白机 Family Computer)
1990年,中国内地市场卖出了
300
万台游戏机,而有人预测它的饱和容量是
4000
万台。就像现在的
VCD
一样,一夜之间,中国冒出了数百家电视游戏机生产厂,段永平并没有抢在前面。
段永平说,他做事有个特点,就是敢为天下后。
当别人还在什么东西好卖就组装什么的时候,段永平下决心创出自己的品牌,取下了“小霸王”这个响亮的名字。
从负200万到年收10亿
段永平和日华电子厂是红白机的山寨者之一,但很快,他们在中国的名头就超越“
师傅
”
任天堂。
段永平用令人刮目相看的效率做起了质量、售后服务和经销网络三项工程。
虽属打基础,却是拉动一个成功品牌的
“
三驾马车
”——
需做足功夫,真金白银,不容掺假。
三年之后,这间小厂产值已达
1
亿元,并
在1991
年
正式命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在众多的游戏机品牌中,小霸王果然称王称霸,一枝独秀。
同年6
月,段永平以投入
40
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则有奖销售活动广告,推出了
“
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
”
的小霸王大赛。凭借强大的广告宣传攻势和低廉的价格,小霸王游戏机迅速雄踞市场榜首。
小霸王真正
“
发迹
”
还在
1993
年。
那时电脑热之欲出,因为高昂的价格,始终是
“
但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段永平挖掘出这种
“
求之不得
”
的需要,
于是,
一种叫
“
学习机
”
的东西横空出世。
增加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电脑学习卡,把这些东西和原来的小霸王游戏机连接起来,通过电视机做显示屏,就组成了一套电脑学习系统。一台学习机只卖二三百元,这块新做的
“
蛋糕
,你想想得有多大?
“
头脑风暴
”
一旦启动,其势必不可挡。
段永平将小霸王学习机投放市场后,凭借新颖实用的产品功能,加上一系列创意十足的营销策略和广告攻势,横扫杂牌军,迅速成为这个行业当之无愧的
“
霸王
”
,市场份额逼近
80%
!
小霸王的电视广告《拍手歌》在中国城乡间到处传唱,几乎成为这个儿歌稀缺年代的新儿歌代表,使一些以少年儿童工作者自居的人目瞪口呆。这则广告成本之低,效果之好,更使广告从业人员大跌眼镜。
其后,段永平请来成龙,在中央电视台天天念叨
“
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
”
,使小霸王家喻户晓。
1994
年,有关方面做过一份问卷调查,问中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是什么,结果出人意料,不是
IBM
,也不是联想,而是小霸王。
在同一时期,各种荣誉接踵而至,段永平被评为
“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
”
,随后是
“
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
”
。有关机构对小霸王品牌无形资产的评估为
5
个亿,
1995
年小霸王产值逾十亿。
经济效益最好的几年里,小霸王年底分红都是用报纸包现金,为此用掉了成摞的报纸。来应聘的人也络绎不绝,工厂从百十人的规模,迅速扩张至
3000
多人
。
品牌如日中天,段永平却心意难平。
他一手推动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他只是职业经理人,只是一颗更大的螺钉。段永平几次向集团递交股份制的方案都未通过,这为其出走埋下了伏笔。
1995
年,在小霸王最巅峰的时候,
“
打工皇帝
”
段永平选择离开,这个消息引发商界热议。段永平与怡华集团签下了一个君子协议:一年内不和小霸王在同行业竞争。时任集团总经理陈健仁亲自为他开欢送会,还特意送了段永平一辆奔驰车。
“
陈老总待我不薄,对我有知遇之恩。
”
多年后,段永平回忆说。
创建步步高电子公司
离开小霸王的段永平已经积累了庞大的资源,开始自己创业。
1995
年
9
月,他在东莞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有
6
个人跟随他离开怡华集团,加入步步高,黄一禾、陈明永、沈炜都在其中。这些人,后来成了
OPPO
、
VIVO
的当家。
段永平曾深受股权分配的困扰,因此深谙股权激励的重要性。
步步高在创业之初就实行股份制度,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入股,代理商也能加入。甚至,基层员工也可以从段永平那里借钱入股,再以分红、股息来进行偿还。
在这套制度下,步步高建立之初,段永平只占了17%
的股份,换来的则是全体同仁摩拳擦掌的战斗热情。
因为和怡华集团有协定,段永平开始转行做学生电脑和电话机,凭借人脉资源和渠道,他的新业务也迅速做大。
在新品牌上,段永平继续将广告营销视为战略武器。
1996
年,他在央视黄金时间广告竞标会上砸下
8000
万,拿下了新闻联播后
5
秒标版。
1999
和
2000
年,步步高又连续两年成为央视《天气预报》前的
“
标王
”
。
在此期间,段永平请来了李连杰,并重金聘请音乐人订制了“
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
的歌曲。
打响品牌之际,步步高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先后进入了视听、通信等行业。
1999
年,段永平成立了三家相互独立的公司,共用步步高的名号和销售渠道,他创业时的伙伴成了这三家公司的掌权人。
其中,黄一禾执掌教育电子业务,主打点读机和学习机;陈明永执掌试听业务,侧重VCD
、
DVD
、
MP3
和蓝光
DVD
;沈炜执掌通信业务,主攻无绳电话和步步高音乐手机。
此后,消费类电子市场风云变幻,步步高始终屹立潮头。其蓝光DVD
在美国评级超过索尼、松下,稳居第一名,在教育类电子产品中,步步高点读机也一直雄霸市场。在各大业务中,最赚钱、当前名头最大的则是其手机业务。
如前所述,
VIVO
、
OPPO
实际都是段永平带出来的品牌。
用他的话说,这是
“
截然两分,独立注册的两家公司、两个品牌,却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关系,两家公司在股东关系与中国市场的营销上,是高度重合的。
”
尽管挂着步步高董事长的头衔,在VIVO
、
OPPO
也均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但段永平实际只负责订大的战略和方向,不过问具体细节多年。他每年回国参加两、三次董事会,是最悠闲的甩手掌柜。
投资上赚的钱比实业还多
段永平成为“
甩手掌柜
”
是出于
“
婚姻保卫战
”
,他在结婚前曾承诺陪同太太去美国定居,这件事
“
拖到
”41
岁那年成了
“
不去不行
”
大问题。
“
步步高系
”
已经没有太多需要段永平操心的事情,但他在美国闲不下来。一次,段永平读了一本巴菲特谈投资的书,里面这句话令他印象深刻。
“
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买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
,
“
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
”
。
这本书后,段永平开始有意转型成为一名投资者。和做实业一样,在投资领域,段永平也很快取得赫赫战绩。其中,投资网易还为他赢得了“
段菲特
”
的名号。
在互联网股灾中,年亏损
2.3
亿人民币的网易,股价一度跌至
80
美分,面对随时被摘牌的危机,丁磊找到段永平救急。
段永平回忆称,丁磊说网易要集中兵力进军网络游戏。游戏产业出身的段永平深知这个市场的前景,他仔细考察了网易的机会和风险后,在其股价1
美元时一举投入
200
万美金。后来,依靠网游
“
重生
”
的网易,股价冲至
70
美金,段永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收获了超过
50
倍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