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圈,有一个流传多年的段子:
广告人问科比:为什么你那么成功?
科比:
你知道
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
广告人:知道啊,一般那时候我还在加班,怎么了?
科比:……没事!
虽然是个段子,却道尽了广告人心里的苦。
但其实苦逼的不只有乙方,甲方同样是一肚子委屈...
众所周知,再牛逼的品牌也逃不过打广告的命。为了一支新广告,天天厚着脸皮打电话给代理公司催稿,久而久之便成了乙方口中“没人性”的代表。好不容易
新广告出来了,太常规会被指责没创意,有创意了又会被质疑玩噱头博眼球。
打硬广不行,咱来软的总可以吧?
近两年植入广告如火如荼,自然不能错过。可是,植入得太含蓄怕消费者记不住,最后花了冤枉钱;稍微硬一点频繁一点,又会被观众控诉破坏节目美感。
明明花了钱,却总是被骂得很惨。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国内的植入广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种是去套路化的“硬广”植入,即坦率地告诉观众“广告时间到”,然后光明正大地对赞助商的产品进行一顿猛夸。虽然“硬广”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无奈意味,却因其率性不做作而赢得许多观众的青睐。
去套路化硬广植入的教科书级案例当属中国首档说话类达人秀节目《奇葩说》。与其他节目力图掩盖广告痕迹不同,《奇葩说》从主持人到选手,都在赤裸裸地打广告,不加丝毫掩饰。就差没直接跟观众说一句:我就是在打广告,不爱听你走开。
这种开门见山的直接和张扬看似霸道无理,却非常符合年轻人追求个性与自我、不爱受约束的特质。所以,不但没有人选择走开,反而对广告的内容更加上心。
另外一种极端化的植入趋势是妥协式的“一软再软”。软植入追求的目标不是完全隐藏广告痕迹,而是让产品出现得合情合理,使其符合剧情和人物设定,成为影视剧或综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软植入是《甄嬛传》里的东阿阿胶,该品牌在剧中出现不下数十次。比如眉庄落水后,华妃请走皇上用的借口便是“炖好了东阿阿胶桂圆羹”:
对此,有网友戏称东阿阿胶是万能神药。但东阿阿胶在历史上本就是“圣药”,且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所以,这里的植入是有历史可循,而不是凭空捏造的。
其实,现代剧中植入广告满天飞的情况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能够在古装剧中添加植入广告的确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准”,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因为“篡改历史”而被网友口诛笔伐。
古装剧里的软植入做得好的除了《甄嬛传》里的东阿阿胶,还有《诛仙青云志》中的999
。
剧中,
当老城主说自己胃热难受时,小环立刻拿出一盒胃泰,说是和爷爷云游时偶遇医仙“三九真人”所得,接着还把胃泰的成分、功效以及广告语全都背了出来: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环拉着曾书书去天和医馆抓药时,随手一甩便是一张999感冒灵藏头诗药方!并且,剧中这家“天和医馆”正是999所设。严重怀疑小环和曾书书是999派来的有木有?
显然,999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植入,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去创造契合剧情的内容,用内容跟观众进行沟通。无论是
“医仙三九真人”的角色塑造、还是高大上的藏头诗药方,都让人觉得有趣好玩,甚至会抱着一种看好戏的心态去期待,下一集999会如何打广告。
虽然有网友指出三九真人和天和医馆的出现太突然,但《青云志》属于玄幻剧,本就不像《甄嬛传》一样有具体的历史年份和人物可以考究。所以额外塑造一个并不影响剧情发展的角色,并不会影响观看体验,反而让人看到了品牌的用心。
其实,
观众并不反感广告,只是反感没有水准、“不说人话”的广告。尤其是90后年轻受众,他们直接而犀利、理性又张扬,你可以尽情打广告,但不能阻挡我吐槽。在他们看来,被“玩坏”的品牌其实更加讨喜。
999的营销妙就妙在并没有局限于剧情植入这一种渠道,而是深谙受众心理,打造受众喜闻乐见的另类传播渠道。
当《青云志》剧情被网友无情吐槽时,999立即站队网友,发布了一支原创视频,和大家一起吐槽,并拿自己在剧中的植入广告开涮,甚至直言:“怎么不直接改名叫《诛仙广告志》或者《三九真人志》?”
▼
这招“自黑”率性又可爱,虽然不那么“正经”,却瞬间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距离。尽管观众知道这很可能
又是一支变相广告,但还是乐意为这样纯情不做作的广告买单。
至此,我们也可以发现,无论是《奇葩说》里众品牌的硬植入,还是999在古装剧里的软植入,看似有些讨巧卖乖,实则蕴含着品牌对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深度研究,同时也是其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针对国内广告形式所进行的无奈的探索之举。
都说乙方加班改稿苦,甲方又何尝不是花钱买罪受?既然双方目标一致,与其相互指责,不如相互理解,且行且珍惜。
每天中午11点半,不见不散
▼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
你也喜欢广告
因为你连“廣告狂人”都没有关注...
快长按二维码
▲
关注我
啊
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