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光伏們
光伏們,连接你們、我們、他們。光伏行业专业媒体,专注光伏行业内容原创。唤醒阳光,传递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4 天前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光伏們

边框减薄、隐裂超标、玻璃破碎……组件低价下产品质量风险“昭然若揭”

光伏們  · 公众号  ·  · 2024-12-27 21:01

正文


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包括风光储在内的新能源电站系统成本快速下降。一方面,这是制造业各领域由于产能供需、市场竞争等导致价格内卷的“主动为之”;另一方面,随着光伏电站投资政策环境的变化,投资企业也要求压低项目的系统成本,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但是,当制造业的利润被压缩到极致,对于光新能源电站本身来说,在供货质量、安装建设到投后运营,其面临的风险正呈几何级增长。


组件产业链,直面可靠性挑战


这一轮行业周期迭代中,晶硅产业链价格的降幅巨大。根据数据跟踪,继去年四季度产业链价格相继跳水之后,今年以来,各类型组件价格降幅均超过了20%,而上游原材料的多晶硅、硅片的价格降幅则超过了30%。


到三季度,晶硅产业链仍在持续亏损,根据光伏們统计数据,前三季度15家晶硅产业链企业亏损312.48亿元。而持续亏损下的产品供货,部分企业在各个环节打起了”主意“。


此前,某西南省份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在对到场组件进行抽检时发现,组件边框内壁”减薄“,导致边框厚度未达到标书要求,要求供货商进行更换,就这一问题,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


边框厚度直接影响组件的机械强度与稳定性,“投资企业如果对边框厚度做出了硬性要求,一定是考虑了项目地的气候条件,譬如风荷载、雪荷载等”,某行业人士介绍到,边框厚度在组件可靠性上至关重要。


更夸张的是,在某项目出现了严重的组件问题之后,第三方机构进行现场检测时发现,双面组件的背面玻璃使用了普通玻璃,而非钢化玻璃,“现场组件背面玻璃碎成一片渣,正常钢化玻璃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该人士透露到,低价之下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玻璃骤然上升,“在一次应业主要求对某组件进行出厂检查时,抽检一批不合格,退回去重新检,直到第三次仍然不合格。”


“在这种价格形势下,胶膜、背板,玻璃、硅胶、焊带都在降本,克重持续降低。有组件企业把边框从35降低到28厚度,出现了断裂,还有企业在组件接线盒上偷工减料,导致出现了融化和短路的情况”,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光伏們, 甚至有企业对订单区别对待,不通过招标采购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就采用低标准的材料生产,招标订单就采用正规的原、辅材料,海外订单质量也要高于国内。


产品质量与技术协议的区别对待,在行业颇为盛行,“一般来说,对于新能源投资比较专业的业主,会在技术协议中明确细节问题,比如产品的技术参数以及监造、到货检、安装检等流程,但近两年刚开始投资新能源电站的业主,往往会由于不够专业,被企业牵着走,比如即使在协议中约定了质检报告,但一些厂家基本是不要就不给,或者说免费送几块组件去检测,但还要业主自己出检测费用”。


另外,对于组件问题,行业中更为典型的是组件隐裂问题。由于行业对于组件隐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隐裂的类型、隐裂长度到是否贯穿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各企业标准不一。


“目前,组件隐裂的比例实际上取决于组件厂商的出厂标准,出厂标准严格那么客户收到的产品隐裂比例就会更低。但目前,很多组件在第三方的出厂检中就达不到标准,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的产品质量存在普遍性问题“。


实际上,由于不可控降本带来的行业风险早已在行业过往的发展历程得以验证。譬如,行业皆知的3A背板事件,亦是为了降低背板成本的尝试,最终使数GW的光伏电站面临背板开裂的巨大风险。



低价,光伏电站质量的“放大镜”


当价格内卷传导到供应链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新能源电站面临的风险将直线上升。低价与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相悖的理论,新能源行业也难以避免。


近日,汽车行业某龙头要求供应链降价10%的新闻沸沸扬扬,事实上,与汽车行业类似,新能源面临的问题亦如此。“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光伏与储能行业超过70%产能出口,低价是压榨国内供应链利润以及征服补贴来廉价出口,会导致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丧失,造成国内产业资源的浪费”。


但是,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并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低,才出现了这些质量问题。过去几年,在组件价格高启的时候,也有企业的质量管控也没有做到位”,某电力央企相关专家义正言辞的指出,从组件、逆变器到支架、箱变甚至电缆,都有偷工减料的情况,“专业的投资商会在标书中明确各种材料选型,进行严格的到货检,从多个维度保障光伏电站系统质量。经过这一套流程后的光伏电站发电小时数比周边电站甚至能高出30%,这就是行业的现状”。


有的投资企业为了保障产品质量,“甚至会自己采购辅材,进行全流程监造,以避免设备厂商偷工减料的行为,尤其是涉及出海订单”。


中国双碳目标推进浩浩荡荡,而在这场能源变革中,以风电、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亟待破除当下低价内卷的困局。但是,质量是制造业的根基,“徒有价格优势,没有质量保障,制造业的竞争力难以为继,行业也不会有一家百年企业”。


会议通知: 2021年,云南省以“3+8行动方案”重启风电、光伏的建设发展,近四年云南省陆续下发了将近100GW的新能源指标,以缓解“丰紧枯缺,总体偏紧”的能源形势。临近“十四五”收官之年,作为中国的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之一,云南绿色能源枢纽建设初具规模,全省装机1.4亿kW,绿电占比达9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