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撸大包
健身 极简 好物。这是非常个人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惊!小偷“零元购”后竟向 DeepSeek ... ·  20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Meta学神刷题奥义!《LeetCode通关 ... ·  3 天前  
深圳发布  ·  9738家外企涌入,深圳成外资“头号宠儿”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深圳影视产业蓄力起航!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降了!降了!今年第一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撸大包

小孩主体性的建立

撸大包  · 公众号  ·  · 2024-10-14 17:20

正文

上次聊了一篇很个人的分享《 当我谈论「找回主体性」时,我谈些什么? 》。

我想了一下,我是如何逐渐找回主体性的?

大概就是我被咨询师问了4年:"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有什么体验?""你是怎么想的?",无论我如何猜测他人是怎么想的,事情是多么的可笑,最后她都会回到我这个人本身"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慢慢我就把她对我的询问和关注,也内化到了心里。

那我以前是如何失去我的主体性的?

大概就是从小到大,环境都告诉我「别人怎么想你」「你怎么做,别人会怎么说你」,「他人如何看我」是我思维的核心,然后我就习惯啦,客体化啦,离自己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那如果想养出一个拥有主体性的小孩,答案昭然若揭。

首先,咱自己就要不断去客体化,方式在前一篇说了。 不然,你一定 总会无意识跟小孩说「你穿这么奇怪,别人会笑你」「你不乖,老师不喜欢」「你这样,同学们都不 跟你玩 」,那孩子必然会自我客体化,成为一个做什么事都想着别人会如何看ta的人,客体化严重的人,难以突破生活的困境,不敢做自己,怕被人说。

其次,不断地让孩子回到自身,并倾听。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帮助ta回到ta本身,把ta当成整个事件的主体:「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你感受是什么呢? 」「你心里有什么体验呢?

重点提示:听完孩子的话,宁可不说话,也不要爹味说教,不要总教ta做事,主体感,就是让他有掌控感,别代替ta找答案。如果觉得他可能真的需要帮助,就问ta需不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

不会回应,就认真倾听,看着ta的眼睛,轻抚着ta的肩膀,或握着ta的双手,或拥抱,肢体语言+倾听+肯定ta的感受(不会肯定感受,那就前两个,也够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