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摇滚客
80万都市青年的精神食粮。每晚10点,用摇滚的态度,成全你所有的不甘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棉花周报】棉市复工进行时 春江水暖谁先知? ·  2 天前  
微观三农  ·  春节过后“菜篮子”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回落 ·  3 天前  
微观三农  ·  今日学习 · 在全社会弘扬严和实的精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摇滚客

十个李诞都不是她的对手

摇滚客  · 公众号  ·  · 2021-03-03 21:03

正文

今日BGM,《不再掩饰》,崔健


大家好,我是犀牛。

十年前,李诞还在《南方人物周刊》实习。

当时的主笔叫易立竞,没错就是那个犀利的主持人易立竞。

当年还是一个愣头青的李诞,在走廊里看到她,亲切地上前打招呼,没想到易立竞却没有理会他。

十年后,易立竞来到《吐槽大会》,李诞终于有了“报复”的机会。

“我恨一个女人,恨了10年。”


最终,在李诞的主场上,易立竞以18分之差败之。

但是我不服。


易立竞和李诞在《吐槽大会》的这场pk,我站易立竞。

“用温柔的语言,说最犀利的话。”

这是大家对《吐槽大会》嘉宾易立竞的评价。

一张敢问敢说的嘴,吐槽起来别具一格。

人们给她的风格定义为“爆料式吐槽”。

比如她对大张伟的三连问:

“你们那个组合几个人啊?“

“如果他们同时掉进水里,你还认得出来吗?”

”你知道他们重组了却你不带你吗?”

比如,面对李若彤,她能够冷静、克制的语气提出疑问:

“为什么中年女性要追求少女感,那你让少女追求什么呢?”

“中年富商吗?”

温柔中透露着语言的压迫感, 这是一种易式疑问。

一种自我内驱力下诞生的风格。

她的吐槽风格是自成一派的,正如她的采访风格一样。

不迎合,不轻薄,不盲从,不回避。



去年《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爆火,芒果tv联合易立竞为姐姐们量身打造了一档采访节目叫《定义》。

她先后采访了张含韵、万茜、伊能静、宁静、张雨绮、王丽坤...

采访的过程中, 还是一贯的直来直去。

用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打破了被访者的自我保护罩。

几斤几两不必伪装,欺骗别人可悲,自欺欺人更可悲。

她采访万茜那期。

一开始万茜的自我保护欲很强,很多问题都不正面回答。

比如被问到“你对于红这件事怎么看?”


这个问题说出来时,万茜显然非常抵触。

条件反射性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易立竞:

“你怎么看?”

“什么叫红”?


“我本来就没有一颗红的心。”“因为懒得折腾。”


面对万茜的反应,易立竞又给出了另一个问题:

那你之前唱歌跳舞上综艺,不都是折腾吗?

层层过招后,万茜无奈的说出这一句:

“不是没折腾成功吗?”


对于红不红这件事,万茜真的不在意么?

显然不是。
内心的矛盾与固执,骨子想抗拒但身体又很诚实。

作为一个对表演艺术有追求的人,她在这个流量时代里所面临的挣扎,在整 个采访过程中,被易立竞一步一步挖开。

采访的意义是什么?

一定不是嘻嘻哈哈走个过场,满屏虚伪的吹捧和迎合。

好的采访,是能够观察对方的灵魂,是能够让被访问者清楚地面对自己、梳理自己、乃至认清自己。

她采访孙红雷时,提到烂片《战国》的争议。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恰烂钱。

面对这一争议,易立竞在采访过程中并没有回避。

直接提出疑问 :“是(片方)钱砸得太狠了吗?


采访郭敬明时,她问到:

“你呼吁保护知识产权和曾经陷入抄袭风波,矛盾吗?”


“你觉得作家圈接受过你吗?”


一步一步让大家看到卸下伪装后的郭敬明,一个努力想证明自己但又得不到外界认可的局外人。

易立竞说,她不想做一个百度百科式的采访,也不想做那种谈笑风生式的采访。

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她的诉求。


“没有追问的采访犹如没有深挖的金矿,怎么可能获得更多的金子?”

或许过程会让对方稍有不适,但正是因为遵循事实,不迎合、不回避。

这样的采访才有意义。



任何一个不迎合,不讨好的人,必定会遭受舆论的绑架。

易立竞从业20余年,作为记者,作为深度访谈的主持人。

她的言语够犀利,够独特,够敢。

这难免饱受争议。

《吐槽大会》的舞台,大家都拿她的采访风格开涮。

戏称她那不叫采访,而是审问。

过于严肃,随之而来的将是诟病。

其实这些质疑并不是从今天而起。

当年她从记者的身份转变到访谈主持人,从幕后到镜头前,做了第一档访谈节目《易见》。

节目上她不爱笑,说话一向向冷冰冰,再加上访问的问题又十分犀利。

受到不少质疑。

就连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

“易老师,咱下次节目能不能适当地笑一笑,你这样确实看着太严肃了。”

作为一个主持界新人,易立竞一时间惶恐不安。

“我那时深刻体会了什么叫众口铄金。”

当年大多女主持人都是温柔大方的女性,只有易立竞背道而驰。


乃至同行都持鄙夷的态度:

“怎么没有一点表情,谁喜欢看她做的节目呢?这节目没戏。”

身边的人一再提醒她,做节目要学会圆滑一点,适当的时候要有一些表演。

但是易立竞依旧不为所动。

有一回采访梁家辉,当时节目制片人也在现场,一直给她暗示,“要笑,要笑”。

面对制片人的当场施压,她不得不刻意拉扯嘴角,强行微笑。

后来梁家辉的采访正片上线后,所有硬挤出来的笑容都被易立竞要求剪掉,因为那不是真实的自己。

笑就是对被访者尊重吗?

如果笑不出来呢?

虚假的微笑,是你们想要的吗?

入行20多年,从社会调查记者到娱乐文化访谈主持人。

大多时候,她是不惧争议的。

很多人诟病她是一个冰冷的人,情商低,不会观察受访者的情绪。

只有她自己明白,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

因为足够敏感,才能够在采访过程中迅速捕捉到被访者的情绪变化。


这样才能敏锐捕捉到对方灵魂深处,需要释放的点。

在真诚的对谈过程中, 呈现出其最真实的一面。

但这并不耽误她理性的提问, 在感受对方的同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曾经一次访问中, 她因为被代入到对方的情绪中,而走不出来。

采访结束后还一直陷入其中,甚至到最后要求助心理医生。

严肃也好,犀利也罢,这些都不影响她与被访问者共情。

她说:

“共情不是同意、附和,甚至不是理解,它是懂得,懂得是进入对方的内心,甚至是和对方灵魂共舞的结果。”



她的采访几乎都是深度采访,每次访谈至少是两个小时起步,甚至是三个小时,四个小时。


如果真的是冷冰冰的采访,一直在审视对方, 人家又凭什么对你掏心掏肺呢?



一定和对方达到了共情,一定是对方觉得被懂得。


才愿意交付更多。


大约五年前,易立竞曾采访过刘烨。


当时在场的人回忆道:


"他们看上去就像是多年好友,坐在刘烨对面的易立竞,眼睛闪闪发亮,面部表情生动,身体以一个亲和又得体的角度前倾,而刘烨的姿态以手舞足蹈来说亦不为过。”


那次访谈一直聊到深夜,刘烨和易立竞谈到很多,从工作到感情,讲到精彩的地方,易立竞完全被代入进入,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倾听者。


她采访赵本山,访谈结束后,赵本山特地为她提笔写下:“天道酬勤”四字,是对易立竞的认可。


采访李亚鹏时,一直聊到深夜三点,后来李亚鹏说:


“以后三四年除了你,我不接受别人的深度采访。”


采访柳云龙,访问时间远远超出预期,聊到嗨处,柳云龙要求再聊20分钟,再聊20分钟...


末了,柳云龙说:


“有你这样记者的杂志,应该是有些品味的。”


这就是易立竞的采访,别具的风格,深刻的意义。


她在外人看来是一张冰冷的面孔,语言犀利,问题刁钻。


但是她的访问者,坐在易立竞面前,却能展示自己的另一张脸。



甚至聊到嗨处,他们会把自己很隐私的事情倾吐出来。


通常他们倾吐完后,会拍着她的肩膀说不要说出去,烂在肚子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