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烂板套利  ·  人形机器人,具有唯一性的7家公司 ·  昨天  
烂板套利  ·  人形机器人,具有唯一性的7家公司 ·  昨天  
上海经信委  ·  人工智能的“超级大派对”|模塑申城新动能 ·  2 天前  
上海经信委  ·  人工智能的“超级大派对”|模塑申城新动能 ·  2 天前  
烂板套利  ·  阿里云成长能力前十企业: ·  3 天前  
杨浦科技创业中心  ·  喜报丨杨浦科技创业中心进入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 ... ·  3 天前  
杨浦科技创业中心  ·  喜报丨杨浦科技创业中心进入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 ... ·  3 天前  
新熵  ·  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的起源,都发端于这个“念头”

盛和塾  · 公众号  · 互联网短视频 科技自媒体  · 2024-09-07 05: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和思想,包括在萧条期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时的策略,以及经营者应具备的特质和意识。文章还强调了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稻盛和夫的经营策略

稻盛和夫强调在萧条期开发新产品时,要利用自己过去做过的东西唤起新需求,在自己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延长线上开发新产品。他还强调了进入新市场或开发新产品时,首先要思考自己公司的特长。

关键观点2: 经营者的特质和意识

稻盛和夫认为经营者必须具备强烈的意识和斗争心,才能让事业成功。他将这种意识比作格斗时的斗志,即使资金、技术、人才不足,也可以靠热情和执着的信念加以弥补。他还强调了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科学技术发展的起源

文章提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源于人类内心涌现的“意识”,这些意识会转化为强烈的动机并付诸实践。同样地,企业经营中的强烈愿望也可以变为现实。


正文


每日听稻

在萧条期开发新产品,并不是手忙脚乱地去开发全新的东西,利用自己过去做过的东西去唤起新的需求是完全可能的。在自己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的延长线上开发出新产品,这是在萧条期应该努力去做的。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4007字 | 预计阅读:14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在自己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的延长线上开发出新产品,这是在萧条期应该努力去做的

萧条时期全力开发新产品非常重要。

平时因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的产品,没空充分听取客户意见的产品,都要积极开发,不仅是技术开发部门,营销、生产、市场调查等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全公司团结一致共同开发。


萧条时期客户也会有空闲,也在考虑有无新东西可卖。这时主动拜访客户,听听他们对新产品有什么好主意、好点子,对老产品有什么不满或希望,把他们的意见带回来,在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曾有过这样一件事。


京瓷创业后不久,曾经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生产出用于纺织机械的零件。

在纺织机械上,因为纱线高速运动,同纱线接触的零件很容易磨损,用不锈钢做的零件也只能用一天就会因磨损而断裂。

用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陶瓷零件来代替这些地方,效果极好。


但到石油危机时,纺织机械一下子滞销,京瓷也断了订单。此时我们就实行全员营销、全力开发新产品这两项对策。


我们有一位营销员去拜访某家渔具制造企业,对方回答说:“用陶瓷的价格高,没必要。”


但这位营业员不死心,为了引起对方的兴趣,继续耐心地动员说:“用陶瓷零件不仅不磨损,而且可以降低与丝线之间的摩擦系数。”

实际上钓鱼时先要挥舞鱼竿让鱼钩飞出去,如果摩擦系数大,丝线滑动阻力大,鱼钩就飞不远。

还有一点,现在的金属圈在钓到大鱼时会因摩擦力大而使丝线“啪”的一声断掉。钓到大鱼时兴奋不已,但偏偏在此关键时刻线断了,多扫兴!

为什么渔线会断,因为钓到大鱼时线上突然产生很大的张力,线与导向圈之间的压力大增,这么拉着,摩擦生热,就把天蚕丝的渔线熔化了,线瞬间断裂。


渔具企业的领导人听了这位营业员的话就同意试试。先用原来的金属圈,加上负荷用力拉,果然渔线发热断裂,然后换上陶瓷圈,一点问题没有,非常理想。



“就是它了!”渔具企业的领导人一锤定音。附带陶瓷导向圈的钓鱼竿在钓鱼比赛中大获全胜,渔具企业更加信服了。从此这家渔具企业决定立即采用陶瓷导向圈。


这一新产品对萧条期京瓷的订单和销售额的扩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效益继续扩大,现在凡是高级鱼竿,全都用上了陶瓷导向圈,普及到了全世界。

陶瓷导向圈的价格并不高,但直到现在每个月仍要销售五百万个,对我们的经营持续做出了贡献。


这个例子说明在萧条期开发新产品,并不是手忙脚乱地去开发全新的东西,利用自己过去做过的东西去唤起新的需求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己公 司的技术和产品的延长线上开发出新产品,这是在萧条期应该努力去做的。


*摘自 《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过立门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进入新市场,或者开发新产品时,首先要思考自己公司到底有什么特长

开发新产品,也就是在开拓新事业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什么是自己的特长”,这是第一点。


比如,在柔道中,假设最拿手的是过肩摔,那就要埋头苦练,直至把过肩摔练成绝招,水平不亚于任何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并不是从下外绊子到内勾腿招招都要学会学精,而是埋头苦练自己的拿手技术,使它成为炫目的绝技,有这么一招就能发起进攻。


进入新市场,或者开发新产品时,首先要思考自己公司到底有什么特长。


比如,那个人最擅长销售,在卖东西上他不逊色于任何人,那么让那个人去卖任何东西都会成功。这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发展京瓷的过程中,只制造自己最拿手的技术延长线上的产品。就像CRESCENT VERT,生产电子零部件的京瓷生产宝石,看起来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但宝石也是矿物结晶,也在精密陶瓷技术的延长线上,属于同一个学术类别。

人工造骨也是如此,利用硅结晶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也是如此。在精密陶瓷中,结晶技术是最擅长的领域,这些产品全部都属于结晶技术。

虽然外形不一样,但基本技术是共通的。在这个基础上,“走这条路我不会输给任何人”,我紧紧抓住这点,一路猛冲,与人一较高下。

*摘自 《创造高收益与商业拓展》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将这如梦般的“意识”转变成强烈的动机,然后付诸实践

经营者必须将他的事业引向成功。无论是创建风险企业,还是继承原有的事业,让事业走上轨道,促使它成长发展,乃是经营者的第一要务。



这个出发点,就是要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事业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去工作,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这种强烈的“意识”类似于格斗时必须具备的“斗争心”。


缺乏这种“斗争心”的人,首先就不适合当经营者。

相反,只要具备这种“意识”,哪怕资金、技术、人才不足,都可以靠热情和执着的信念加以弥补,就可以让事业获得成功。


大家或许认为,仅仅依靠“意识”,事业不可能成功。然而,在“意识”里秘藏着巨大的力量。


证明这一点的,就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走过的历程。原始的人类采摘树上的果实,捉鱼捕兽,依靠采撷狩猎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共生。

此后,大概在一万年之前,人类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生产手段,借此种植谷物,饲养家畜,以供食用,由此进入农耕畜牧的时代。

在采撷狩猎的时代,人类仅靠自身的意志无法生存,但依靠农耕畜牧,人类开始摆脱自然的束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


之后,距今约250年前,英国发起了所谓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掌握了驱动力。

从这个时候开始,发明创造接二连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这才构筑了如此壮观、如此富裕的现代文明社会。而这一切只用了短短的250年的时间。


就是说,现在的文明社会发端于产业革命,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发达。

那么,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如此发达呢?不用说,其本源就是我们人类原来就具备的“意识”。


“想这么干”“如果有这个东西那就方便了”“如果有这种可能性就太好了”,这一类“意识”“念头”,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浮现。

比如,迄今为止,我们都是步行或者奔跑,那么有没有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的移动方法呢?“很想乘坐新式的交通工具”,这类“意识”、“念头”会像梦一样在我们的心中升起。


这如梦般的“意识”会转变成强烈的动机,然后付诸实践,人们开始着手制作新的交通工具。

首先用头脑构思,接着努力试做,然后再思考,深入地思考,不断钻研改进,经过反复的失败,最后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有人设计制造了自行车;有人发明了蒸汽机车,后来演变为电车;有人发明了汽车;有人造出了飞机。


发明创造某种东西,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用头脑思考,必须进行研究。但其发端却是突然在心中浮现的“念头”。

一般说来,“念头”这种东西往往受到轻视。常听人说:“不要凭念头、不要凭心血来潮做事。”

但实际上,这个“念头”才是最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一切发明创造的起源,都发端于这个“念头”。


这在企业经营中也完全一样,经营者心中强烈的“念头”可能变为现实。


*摘自 《干法》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付出不同寻常、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可期待获得巨大的成果

前面已说过,“无论如何非如此不可”,人如果强烈地祈愿,那么他这种“意识”一定会化作行动,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朝着这种意愿实现的方向去努力。

当然,这种“意识”必须非常强烈。


不是漫不经心,而是“不管怎样、无论如何都要这么干”“非如此不可”,必须是这种强烈的意念支配的愿望和梦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其前提就是要具备这种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抱有了这种强烈的愿望,接着就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了。


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另外,如果问:“你努力了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是的,我努力了。”


但是,普通程度的努力不管你如何持续,你也不过是付出了与普通人一样的努力,你只是做了理所当然的事。

这样的话,成功是没有把握的。只有付出不同寻常、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可期待获得巨大的成果。


现在是过去努力的结果,将来如何由今后的努力决定。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容不得经营者有片刻的懈怠。

像“努力至今,已经够好了”之类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现在的这连续的一瞬间,都与未来相关,都左右着未来的结果。这不仅涉及我个人,而且关乎全体员工,决定了他们将来的生活。

所以,“停下来歇歇吧”的想法不能允许。现在做得越好,就越需要维持良好的状态。我十分清楚这一责任,我必须更加努力。


今天加油,明天加油,必须持续无止境地努力,想到其中的苦处,年轻时代我也曾陷入过迷茫。


*摘自 《干法》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松山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