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最佳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建E室内设计网  ·  建E首发 | 紫香舸设计:有美玉于斯•湖居美映 ·  3 天前  
archrace  ·  结果 | ... ·  4 天前  
有方空间  ·  台湾现代主义经典建筑:公东教堂 / ... ·  5 天前  
有方空间  ·  新作|济南中央商务区金石中心 / ... ·  1 周前  
archrace  ·  结果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方空间

新作|龙游“人造树”:闸房上的塔 / 有限设计工作室

有方空间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4-09-01 12:46

正文

△ 鸟瞰江边的“人造树”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从天梯登上“人造树”  摄影:纪晓玲


建筑设计  有限设计工作室

结构设计  上海筑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建成时  2023年

项目地址  浙江衢州

建筑规模  投影面积155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有限设计工作室提供。


项目背景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和大多数县城一样,缺乏优势产业,面临大量劳动力外流问题。2022年,龙游县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目标。面对如何留住和吸引青年人的问题,中规院、风语筑和哔哩哔哩联合给出的“解药”是,策划一条“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由27位/组(后扩大至40位/组)80、90后建筑师、景观师和艺术家共同创建,以独特的县域文化生活吸引年轻人重回龙游。我们有幸被庞伟老师推荐,参与了这次多方协力对小城镇现代化路径的探索,是为该项目的起点。



水闸房上建塔


中规院和风语筑初拟了设计点位和任务书,经历复杂曲折的选点位环节后,我们最终被分配至整个项目的入口点位。场地沿着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滨江道路展开,道路建于防洪堤顶,南侧是衢江龙游段和堤岸,北侧是小山丘的岩壁和山脚的一小块田野。与备受青睐的湿地和稻田点位相比,入口点位风景平平,和想象中诗情画意的乡建画面相去甚远,但这也是最广泛存在的典型乡村面貌,其设计意义并不逊于风景优美处。


△ 作为艺术生态走廊的入口标识物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任务书中的设计内容包括一座观景塔的新建和对江边一座水闸管理用房的改扩建。这两个任务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在入口处为整个艺术生态走廊创造出有视觉统领作用的地标。那么,可否将两个项目合二为一?


龙游与水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我们发现水闸管理用房的背后,是沉默而巨大的钱塘江红船豆航电枢纽(下文简称“红船豆”),它是浙江省的首座航电枢纽,在其之后衢江上又陆续建设了五座,这些基础设施剧烈地改变着江河及其周边的自然生态。作为首座枢纽的红船豆,其背后的人地关系变迁具有代表性,值得被挖掘和披露。


另一方面,龙游有临水建塔的传统,现沿河仍保留有古塔9座。新的观景塔若可依水而建,则能延续传统并形成古今对话的景观。但因水岸用地性质特殊,除水利水务功能设施外,无法新建其它功能的建筑物。经过与水利部门沟通后,最终形成了折衷的新任务书:以水闸管理用房改扩建的方式,在其上造一座塔。


△ 衢江航电枢纽分布  ©有限设计工作室
△ 龙游县古塔分布  ©有限设计工作室

△ 龙游县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摄影:风语筑


水闸房底部是大坝和水体,为避免破坏防汛工程设施与自然水体,我们提出了将塔悬挂在水闸房上的结构设想。不在大坝上打基础不仅能保护水体生态,也能减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这就要求结构和材料都尽可能轻盈。这种以结构和建造为导向的思路,和航电枢纽等基础设施的设计是类似的。我们决定向基础设施学习,以工业建造的方式在水闸房上建塔,并使用现代工业材料来捕捉塔的传统意向。把塔变成一座送给基础设施的纪念碑,纪念基础设施里凝聚着的人类改造自然的努力。


△ “人造树”和背后的航电枢纽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塔悬挂在水闸房上  摄影:赵赛(嵒建筑摄影)


建塔的目的是观景,在水闸房上造塔,红船豆航电枢纽是否就成为了“风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水闸管理用房及其背后的巨大航电枢纽,因其封闭管理且面貌平凡,常常沉默地落在人们的关注之外。可是航电枢纽本身,就是人类大刀阔斧再造自然的证据——重塑江河,人造物与自然共构了新的自然,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界限。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引发人们对人地之间思辨关系的思考。所以一是要营造登高望远的体验,使红船豆落入景框,引导人们从新的视角去发现、观看沉默在自然中的基础设施;二是通过塔这一自然环境中的高耸人造物,鲜明地标记出再造自然的主题,从而引发观者的关注和思考。


△ 场地的基础设施美学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人造树”和被航电枢纽重塑的自然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由于结构要足够轻盈,登高望远的路径就应尽量简化。因此我们只设置了一部直线天梯登塔,以中轴对称的线性空间体验,强化塔的纪念性。水闸房仍然要封闭管理,天梯攀登至水闸房屋面,将原本市民无法接近的水利设施空间公共化。观者被邀请攀登天梯,穿过塔身到达观景台,从高处重新观看航电枢纽、衢江及城市。


△ 塔悬挂在水闸房上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人造树”,或是“塔的幽灵”?


塔的形式蕴含了对人地关系的比喻:加建的钢结构网格,象征人类的理性控制;网格中正在被建造的“大树”,则是理性控制下被生产、被规训的自然之物(尽管我们能看到局部的冲突,“大树”在网格上撕开缺口,突围而出)。


为什么是大树?大树的形象来自对落羽杉(常见于南方水边)的抽象,杉树与古塔在形式上也有相似之处。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既像塔又像树的“模棱两可”的形象,来引发广泛的联想与多义解读。网格与“大树”的对抗关系,是对基础设施再造自然图景的抽象与比喻。而网格与塔,则期待能引发人们对于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等对立概念的思考。以后工业时代的土地伦理为信仰,“人造树”或将成为江边的新龙游塔,延续当地的建塔传统,与古塔互为观照。


△ 设计生成  ©有限设计工作室
△ 作为垂钓者的背景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作为滨江步道的起点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与崇尚科学理性的“去魅”口号相对,“人造树”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赋魅”,宛如一座“塔的幽灵”。在众多关于“宝塔镇河妖”的调侃背后,人造树以水怪般似树似塔的意向,被工业建造,试图唤起乡村被工业化逐步侵蚀的浪漫想象力、神秘主义和信仰体系。2023年平安夜前夕,“人造树”化身一棵巨大的圣诞树,并由风语筑策划了点亮倒数活动。在未来,我们希望作为空间容器的“人造树”,其能催生并承载更多的活动,为当地的可持续艺术事件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创作空间。


△ 将江水的意向引入塔身  摄影:风语筑
△ 登塔天梯夜景  摄影:风语筑
△ 点亮的塔身  摄影:风语筑

△ 塔的幽灵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人造树”建成后,路过的人们都会好奇地爬上去看看。风景还是那个风景,只是改变了观看的方式——在习以为常中重新发现,建立一些对于乡村大地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正在变为现实。


△ 激发过路人的好奇心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在天梯尽端挑台眺望红船豆枢纽  摄影:风语筑


关于照明


照明设计强化了钢结构和网格膜的几何美感,并通过精准设置照明的角度与反射,隐约地将原水闸管理用房从人造树中透出,描述着新与旧的关系。基础照明模式下,色彩选用工业感强烈的绿色灯光,进一步强调“人造树”的非自然属性。以水为主题的照明模式下,蓝色灯光配合水波纹灯,将江水的意向引入塔身,使“人造树”化身江畔的神秘水怪。


△ 基础照明模式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以水为主题的照明模式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关于结构


建筑初步方案形成之后,考虑到树状结构有较多的斜向杆件,能够提供较高的刚度,可支撑外侧刚度较弱的铰接框架体系,后来的结构计算结果也验证了这个想法。因此,最终的结构体系由内部的树状结构体系及外围的铰接框架体系组成,两者之间通过每层的局部杆件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树状结构大部分采用89×6的钢管(局部加强区采用102×7的钢管),而外围的铰接框架体系均采用50×3的钢管。天梯采用了异形钢桁架体系,架设在地面和水闸房顶部两端,尽端的T形观景平台利用钢桁架的刚度向外凌空悬挑,以获得开阔的视野。


△ 几何与韵律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水闸管理用房入口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经过现场的勘察和计算复核,我们发现原有水闸房下部的混凝土结构柱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冗余,于是决定在原有混凝土柱上采用抱箍的方式搭设出钢结构平台,挂载于水闸房上,作为“人造树”的结构基础。省去了结构基础的施工,不仅大大降低了整体施工难度,更是最小化了对周边水体的影响,保护了水体生态。


△ 钢平台将人造树挂在水闸房上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人造树”内部  摄影:风语筑


关于材料


在材料和构造上也向基础设施学习,谨慎地选择简洁实用的材料,不设计过于精细复杂的构造节点,以确保施工方便和后期维护的便捷。网格膜材料轻盈透风,日常使用时能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如台风天,能降低风荷载保障结构安全。银粉漆作为主要涂料,所有钢结构构件和原有水闸房立面均统一刷涂,以强化“人造树”整体的雕塑感,在自然景观原本较为单一低调的入口区域,形成有力的标识作用。此外,银粉漆有利于光线反射,与半透明的网格膜共同渲染出层次丰富的照明效果。


△ “人造树”内部,俯瞰天梯和水闸房屋面铺设的镜面不锈钢板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人造树”内部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

△ 江畔灯塔  摄影:风语筑



设计图纸 ▽


△ 总平面图  ©有限设计工作室

△ +3.23米标高平面图  ©有限设计工作室
△ +9.56米标高平面图  ©有限设计工作室
△ +26.6米标高平面图  ©有限设计工作室

△ 剖面图  ©有限设计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人造树
建筑设计:有限设计工作室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建成时间:2023年
项目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
建筑规模:投影面积155平方米
建筑设计团队:陆嘉鸿、莫羚卉子、薛轶文、彭谭
结构设计:上海筑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团队:孙哈逊,陈泽赳,黄涛
照明设计:ADA 昇霖照明设计事务所
照明设计团队:洪昇霖、曾华裕
施工:上海同程建设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管理团队:黄涛、郝言存、陈勇、任银平
摄影:有限设计工作室,风语筑、纪晓玲、赵赛(嵒建筑摄影)
视频素材及制作:有限设计工作室
音乐版权:洪昇霖
主办单位:龙游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龙游县龙游瀫建设管理中心,龙游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发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执行负责人:周天璐、吕凝珏
中规院执行团队:肖彤、于悦
风语筑执行团队:范倩、俞力恒、吴喆、王美斯、罗曦、刘茗、吕婧宣、张明慧



视觉 / 方泽楠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有限设计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以“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