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摸爬滚打的不知不觉已经第九个年头了,虽然自认为看过很多,学过很多,知道很多,但错误也犯过很多!有一句话说的是:在投资中,“知道”与“懂得”的差距是巨大的!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有些东西虽然知道,但还是会去犯错。一些显而易见的、普通的、基础的常识或者理念不是需要你去知道,而是真正的去懂得,深深的刻在心里,使其变成本能、变成常识!
这里再写出来,加深自己的印象,给自己重新学习的机会!
基础常识一:正确的看待股票!
如何正确看待股票?股票就是企业!股票就是公司!不要太重视“股票”,而要多关注股票所代表的企业。 股票的涨跌短期来看几乎是随机性的,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是与企业的发展情况、盈利能力 等基本面直接相关的!所以不要把股票当成筹码、赌博工具、炒作对象等,不要去在意短期的涨跌,少关注市场走势,多关注企业!股票就是企业!这是股票投资的最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你就不能算是投资者,而只能算是一个投机者或者赌徒。而你的投资业绩也只能全部寄希望于“运气”。最终一定是赚不到钱的!真正能长期赚钱的一定是那些看重企业的投资者!借用巴菲特的话:“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市场分析师,甚至不是证券分析师。”所以尽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企业、放在公司的分析上面,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者,才有可能长期赚大钱。远离市场、忽略股票、重视公司,这是股票投资入门的最基础!正确的看待股票,股票就是企业!(有些时候我确实遗忘了这个最基础的股票的本质)
基础常识二:正确的选择股票!
投资自己了解的行业、买入那些自己能看得懂的企业。有人称之为“能力圈”。其实我太不太在意能力圈这个词。上面说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买企业,股票的长期走势与所代表的这家企业的发展情况、盈利能力直接相关。那么自然需要对企业的一些基本面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否则你如何你分析不了解的东西呢?又如何去判断好坏呢?你去投资不了解的东西,你的赚钱的几率一定是很低的。而相反,你投资自己非常了解的东西,虽然不能说百分百成功,但是你赚钱的几率将成倍提高。这也是基本的常识。我不相信一个牙医能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很好,也不相信一个心血管专家能去治疗皮肤病。。。当然了,投资不一定非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大多数人也不太可能成为专家)。但是对于行业对于企业本身,你还是要尽量的去了解、去学习、去思考,使自己去了解的更多。否则你长期下来一定赚不到钱!所以这个是第二个基础,投资你自己了解的东西!你越了解,你赚钱的几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我总是不安分,太冲动,买入了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企业)
基础常识三:正确的评估股票!
上面说了尽量去投资那些你了解的行业、看得懂的企业。但是,即使你很了解、也看得懂,但是并不代表你接下来对企业的所有评估就是正确的!即使是公司的高管也有可能对企业未来判断失误,更何况我们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所以保守的去评估企业十分必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容错空间!这里指的不单单是对企业未来的资产、盈利等评估尽量保守,对于买入价格同样需要出价保守。这也被称之为“安全边际”!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容错空间(安全边际),不但能在自己评估错误的时候尽量减少亏损,同样能在自己评估正确的时候使盈利最大化。所以说:足够的安全边际不仅降低了风险,同时又放大了收益。但是你既然“评估价值”与“买入价格”都足够保守,那么就一定会错失很多的机会,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宁缺毋滥,没有足够的把握绝对不去投资,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风险意识。否则,你的一次错误估计,有可能需要十次盈利来弥补。所以说,想赚钱,首先要学会尽量不亏钱。这也是想在股市长期生存下去、长久盈利的必然做法!也是正确的做法!(自己耐心确实差了一些,没有等待安全边际的到来,才会犯了操之过急的错)
基础常识四:正确的买入股票!
前几条也提到了,正确的评估企业需要尽量的了解、保守的估计,同时还需要保守的出价。但是多少的价格才是保守的?这个要看你评估企业的价值是多少,然后以尽量低的折扣买入。价格当然是越低越好!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公司遇到短期的问题而股价下跌的时候,或者整体市场连续大跌的时候。如果价格跌到你的给的估值以下,那么这些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越跌越高兴,而不是害怕。应该做的是买入,而不是卖出。价格大幅低于价值的时候就是正确的买入时候,不要管当时的市场走势是涨还是跌。正确的买入就是在折价的时候买入优质的公司股票!(确实,该高兴的时候我竟然害怕了,该恐惧的时候我也会兴高采烈)
基础常识五:正确的看待股票市场!
前面说过了,要少关注市场,多关注企业本身。但这并不代表完全的忽略市场!我指的当然不是关注市场的短期走势,而是去寻找市场犯的错误。不要指望市场的走势会指导你如何操作,相反,你应该利用市场为你创造的投资机会,反市场而行之。也称之为“逆向思维 逆向投资”! 只有与大多数人做着不同的选择,你才能超越大多数人,成为赢家。谁是大多数人?整个市场就是大多数人!所以你要去逆向思考,独立思考,与众不同的思考。市场每天的交易价格都是在变动的,你不需要每天都去关注其走势,而是在某些优质股票有了一定涨幅或者一定的跌幅之后,用你所评估的价值与其市场价格做一个对比,来确定你是需要大跌买入还是要大涨卖出。但是切记不要频繁操作,更不要被市场的情绪所影响,否则你必将犯下大错! 正确的看待市场就是要无论市场大涨大跌,还是长期不温不火,都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有一点就是,短期来看,你买入之后就上涨的,并不一定代表你就是正确的。你买入之后就下跌的,也不代表你就是错误的。但是往往这样的走势最容易让人产生盲目乐观或者悲观。实际上企业并不会因为股价上涨而变的更好,也不会因为股价下跌而变的更坏。企业没有变,变的只是市场价格。市场短期很多时候都是无效的,而长期来看又是有效的!所以,一定要正确的看待市场,去利用市场的愚蠢,而不是让市场走势把你变蠢!(今年这个错误犯的最多,显然我是被市场先生所影响了。面对市场的波动,自己真的会变蠢)
基础常识六:正确的看待企业的过去!
重视过去,才能合理的评估未来,否则一个没有过去作为参考的新公司,你拿什么作为基础去展望未来呢?只靠没有任何数据的定性?显然不现实!估值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而过去的经营数据就是必须的定量基础。过去不代表未来,但却是展望未来的必要依据!正确的看待企业过去经营数据非常重要,这给你的估值提供了唯一精确的数据基础!结合你对行业的了解、企业的了解作为未来定性,过去的经营数据作为基础,再运用保守的评估标准,才能评估出您认为的企业的价值。(过去很优秀的公司不会一夜变坏,过去很垃圾公司也不会一夜变好)
基础常识六:正确的评估企业价值!
这个是被投资者提及最多的一个话题,也是争论最多的话题。但是公认的是:企业价值评估不是数学、不是经济学、也不是金融会计等任何单一的学科。硬要分类的话,只能说是一门综合各学科的艺术!并且股票的价值永远不会有精确的数字!如果说有人告诉你他能精确的评估企业的价值,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骗子!虽然不精确,但是并不代表不可以评估。实际上,你评估出的价值结果也不需要多么的精确,你只需要模糊的正确足以!(上面提到过“安全边际”就是为你的模糊的正确提供保护的容错措施)当然了,你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正确率也与你的商业眼光以及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定性的东西无法量化,因为不同人了解的行业不同,了解的企业不同,商业眼光不同,所以其定性的结果也相差甚远。
给企业估值的方法目前也有很多,但是最主流的还是:简单点的有PE、PB、PEG等估值法,复杂点的有现金流折现估值法。但是世界上没有准确估计价值的方法,所有的方法只能是为你提供一个正确的思维,或者说的正确的参考,前面提到的所有这些正确的东西结合起来,应该足够你对企业给出一个合理偏保守的价值估算,也足够你做出买卖投资决策!
企业估值定性的部分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年度报告,里面很多数据都值得关注,并且有些行业比如保险 银行等需要关注的数据与其他行业略有差异。一些大通套的东西需要重点关注的有: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增长率,这个是一般分析企业最先看的东西。还有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这是盈利的三个最重要指标。资产方面的评估主要看净资产、长短期负债、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存货等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经营性现金流,这个就像是企业的血液一样,比净利润更真实可靠。还有很多,财务报表中有太多的数据需要关注。
结尾,我自己最常用的估值方法:
我自己最常用的估值方法,也是我个人认为算是模糊正确的估值方法,并且非常简单实用,就是“市现率”估值法。市现率估值没有现金流折现估值那么复杂,又比市盈率估值法可靠。所以我会经常用到它。用市现率,再配合市净率,和偶尔的考虑PEG,用以综合评估企业的价值的高估低估。 市盈率是用每股价格÷每股收益,我为什么不喜欢直接用市盈率呢?因为市盈率中用到的每股收益很多时候都是虚的,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或者说是每股收益不一定就是企业真实到手的利润,有可能是为了报表好看虚增的利润,也有可能是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并且还有摊销与折旧也无法更准确的反应当期的企业真实利润。但是现金流却很难去人为调节的,并且能够解决摊销与折旧的问题。很多投资大师都公认的自由现金流才是企业的真实利润。在了解了现金流背后的计算方法与思维逻辑以后,我也认为这是对的! 这里我指现金流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用每股价格÷每股自由现金流=市现率。在配合市净率、还有PEG,来确定企业的价值是高估还是低估。从而做出买卖决策。顺便说一下是市净率PB的评判标准,PB这个指标对于有些行业很重要,比如金融业银行与保险,而对于有些医药行业与科技类等行业就不那么重要。但是对所有的行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无论哪个行业、哪家公司,市净率与你自己的历史纵向比较,或者与同行业间的横向比较,如果太高,那说明是很危险的,或者说是价格不那么便宜。所以我看所有公司的估值,PB这个指标我都会顺带着看一眼,比较一下。但是对于银行业与保险业的重要性却更大一些,比如1倍左右市净率的兴业银行,我认为其是低估的。0.6倍市净率的民生银行H股,我认为就是白捡钱!还有PEG这个指标,大家所熟悉这个指标应该都是来自彼得林奇,因为他的书中说他经常会用到这个指标。不过我对于这个指标也只是做一些辅助的参考,一般来说市盈率÷增长率=1就算合理,而我用的则是市现率÷增长率=1合理,小于则低估,大于则高估。有一点值得注意:PEG不太适合很高增长的公司,假如你预计一家公司未来的增长率会达到50%,那么就需要50倍PE或者市现率来匹配,那这显然是太过乐观的。所以不要试图用PEG这个指标来掩饰你的盲目乐观!
还有一点,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以下每股收益指的是企业的每股真实收益,也就是每股自由现金流)常有一个问题围绕着估值:到底一家公司多少倍的市盈率才算合理?或者你说市现率,那么一家公司多少倍的市现率才合理?如果别人给你的回答是:不同行业,不同公司,那么市盈率 市现率 不同对待,那么我会觉得像没说一样!还有上面提到的PEG,好像也并不是那么的直观。这里我用一个很直观的方法,计算“初始收益率”,配合自己认为的增长率,来确定买入是否划算! 初始收益率就是市盈率倒过来的计算,比如股价是10元,每股收益是1元,那么市盈率就是股价10元÷每股收益1元=10倍。而倒过来用每股收益1元÷每股股价10元,那么初始收益率就是10%。 或者直接用企业总市值和净利润来计算,也免得复权带来的麻烦。 下面以兴业银行为例,当然了,我说了兴业银行一倍左右的市净率肯定是低估的,这里就是简单的举例而已。
保守的预计兴业银行2017年净利润580亿,目前总市值是3600亿,580亿净利润÷3600总市值=16.1%,也就是说现价买入兴业银行的初始收益率是年16.1%。如果你认为兴业未来的净利润增长率是5%。那么此时你就需要做出判断,有一笔投资是每年有16.1%的收益率,并且这个利润会按照每年5%的速度增长,那么你愿不愿意买入并持有?这个收益是否令你满意?答案就很容易看得出了!用初始收益率的方法比市盈率的方法来的更为直观!我经常会用到,并且我还会按照一个保守的增长率去计算我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等等以此类推,未来几年的年收益率都会是多少。假如你相信长期来看市场的价格是和企业的价值增长息息相关的,那么这个方法是很不错的!
这些年虽然学到了很多,但依然经常犯错!好在没有犯过大错,所以才能侥幸在股市中存活至今。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需要去不断的实践磨炼,路还长的很,希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