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者、人大教授雷立柏在中国20多年,他所选择的异国孤身生活不太符合中国人对生活的主流理解,但雷立柏在他所投身的拉丁语教学、中西文化交流领域享受着自由与幸福。随笔集《我的灵都》集结着这段跨文化生活的点滴,也展现了一位世界公民的生活方式。
跨文化的对话在书中随时可见。比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里面有丰富的拉丁语词源:“精神性的建设”来自aedificatio mentis,“委员会”来自拉丁语的committo(“委托”)等,而大多数中国人觉得它们由来已久。雷立柏试图在中国当代社会与拉丁语词源之间、在拉丁语和汉语的修辞学之间架桥,要“过桥”的中国人势必要承受和接纳一些挑战性甚至颠覆性的对话。雷立柏曾说,古典与传统有可能被重新发掘,加之当今中国对重建精神价值的渴求与全球化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像彼得拉克那代人一样从古典中寻找精神资源回应当代问题。
拉丁语传入中国已有700多年,此前也有“雷老师”曾在中国建教堂、医院和学校。可惜曾经的世界公民们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中多被遗忘。在《我的灵都》中,雷立柏表达了一位久居中国的世界公民对北京的情感——尊敬,因为了解这样的历史,包括它的深沉与曲折,一个人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尊敬,才会找到他的“灵都”。(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