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愿意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或许他就不会多次被贬以及入狱,甚至被流放到海外之地了。但也正是因为他始终秉持着“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的生活原则,他才会成为世人敬仰的苏东坡。
1.童年与青年
1036年,腊月深冬,川西眉山,当地苏家,随着一声啼哭,终于迎来了长子。后取名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是其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
苏家广有田产,较为富有,家中有个小花园,里面栽种了种类繁多的花和果树。
他出生时,祖父当时还健在,酒量极大,虽目不识丁,但慷慨大方,遇着荒年,他必开仓散粮。据说有一次祖父大醉之后,把附近庙里的一尊神像摔的粉碎,因为他总向村里的信徒们勒索钱财。祖父
虽无较高的文学修养,但是其开阔的胸襟和正直的品行却深深地影响了苏东坡
。
父亲苏洵,性格沉默寡言,祖父深知儿子倔强古怪,有才赋却不正用,但未施加管教,坚信儿子会浪子回头,痛改前非。果如祖父所料,在苏东坡降生之年,父亲27岁时,终于开始发奋读书。
他幼年下学后,常和弟弟子由一起去赶集,或在菜园里挖土翻石子,或爬到树上掏鸟窝。在他十岁时,父亲进京赶考,便由母亲在家管教孩子,教的正是《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当时由小人统治,民不聊生,有正义的学者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人,后都遭受迫害。
他抬头问母亲:“母亲,我将来也做正义的人,可以吗?”母亲反问道:“你能做正直大义的人,我难道不能做正义之人的母亲吗
?”
1056年,他和弟弟皆已婚配,上次赶考名落孙山的父亲,未言放弃,带着两个儿子一同赴京应试。在考试时,他引用典故,杜撰了几句话,而判官阅卷时,担心自己被同僚嘲笑涉猎书籍不够多,便没有提出疑问,最终使得苏东坡混过考试。次年四月,他成为进士,名列前茅。
而正当他要开始仕途之路,母亲病故,他需返回家乡守丧两年三个月。此后的一段蛰居生活,是他青年时代难有的快乐日子,他经常和表兄弟前往庙中游历,坐在堤防上野餐。在夏夜,他与家人坐在茅屋外,看天边星辰大海,听四野蛙声一片,吃着瓜子蚕豆,畅聊诗意人生。
期满后,父子三人与两个儿媳同行,启程进京,安顿之后,便恭候朝廷任命了。
2.壮年
1061年,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凤翔的判官,遂与父亲和弟弟离别,偕同妻子和稚子上任了。这个职位较为清闲,他无法安静下来,所以得空就常到此地的山中游历,一去就是数日,或去终南山看稀有的手稿和朋收藏的吴道子画像。
有的人不折腾就不快乐,他就是这一型,
那年陕西干旱,久未滴雨,庄稼即将歉收,他觉得一定是神灵发怒了,便写了一份状子,到太白山的庙里呈给神明,却只下了一点小雨,对旱象帮助不是很大。
他回去查找古籍,发现太白山神被降低爵位,就拟了一个奏本给皇上要求恢复山神爵位。然后他又和太守一起祈雨,终于迎来大雨,枯萎的庄稼也得以挺起腰杆。
1064年,任期满,举家迁回京城,不久被外放到北方,那年他的妻子病逝,次年父亲病逝,居丧期满后,他续娶前妻的堂妹为妻,抵达京都不久,他便卷入了政坛的漩涡里。
朝廷实施新法,内外一片骚乱,百姓深陷苦海。他写了三次奏折,直接攻击新法的危害,告诫皇上全国人都在反对他,让他千万不要凭权力压制百姓,但是显然毫无用处。那时他任推官,出了一道考题《论独断》,激怒了当权者,立遭罢黜,被遣到杭州任太守一职。
1071年,前往杭州上任,随后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在杭州、山东密州和江苏苏守做官,政绩不菲。
这段时间里,他写了很多狂放不羁的诗词,将心中的愤怒喷发出来,正是这些诗词给他招致了灾祸,真真是“以笔招祸”。
祖父母已西去,双亲也走了,而外祖父由于家里的私人恩怨早已与他们断绝往来,而唯一的血亲只剩弟弟子由,他仿佛更加释放了天性,彻底地放飞了自我。
兄弟两个性格迥然不同,哥哥像火山一样天真好辩论,不计后果,弟弟像土山一样沉稳实际,明哲保身。子由曾多次忠告他:“现今年代不好,不要对谁都畅所欲言。”
他回:“
我也知道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口,管不住自己的手,但是我一看到不对的事情,就像嘴巴里飞入一只苍蝇,不吐不快。
”
在杭州,那时他已名满天下,他写“苛政猛于虎”的诗:
“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写百姓在新制度下饱受的苦。但是他也能自寻其乐,游览杭州名山寺院,直到夜幕低垂,他才半醉归家。夏日,他常赤脚登山,向和尚借一把躺椅,脱下衣服,躺下就睡。
1077年,他到徐州上任,不久洪水就来了,水深数丈,淹没万里。富人纷纷往外逃难,他担心引起恐慌,
劝阻他们:“我没有离开,你们最好也不要离开”
。他奋力抢救,几十天没有回家睡觉,请求禁卫军协助,亲自监工,在不懈努力之下,洪水终于开始撤退,百姓甚为感谢。此外,他十分关心囚犯的健康,指定医生为他们看病,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3.乌台诗案
他四十四岁时,“乌台诗案”发生,身陷囹圄四个多月,才被释放出狱,出狱当天,他就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说:“
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写完就笑道:“我真是无可救药。
”
1080年,他和家人启程前往黄州,那里生活艰难,他开始务农了,田约十亩,坐落于山坡,山下一片野趣。他写:“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他和邻居一起栽树种菜,打井种麦,建鱼塘,看到庄稼长势良好,新打的井里出水,他会像孩子一样开心。他还善于做菜,发明了新的炖猪肉和煮鱼的方法,以及青菜汤,也叫东坡汤。
不久前的死里逃生,让他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于是他研究佛道,那年冬天,他就开始打坐,练习瑜伽以及道家的气功、绝食和炼丹,对长生之术十分着迷。
1084年,朝廷又下达命令,让他去京城附近任命,
其实他的内心十分抗拒,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小儿迁延避学”
,但是皇命难违,他只能上,不久又太后被调到京城为官,官位连升三级。
高处不胜寒,他一人居高位,让人嫉妒,加上正直无畏的言论,得罪了朝中一大批人,此时他也有辞官归隐之意,多次恳请,1089年朝廷才答应调离京城前往杭州任太守。他启程时,有个八十多岁的老臣
劝诫他不要再写诗,他大笑:“我要是写诗,将来会有很多人准备做注呢。
”
第二次来杭州,他终于有了实权,他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为杭州疏浚河道,建立水库。隔年浙江等地暴雨如注,荒年即将来临,他请求朝廷拨款买米,而奇怪的是,他看朝廷公报,其他的地方官都说丰收有望,不觉怒气上涌,最终款是给了,但早已被人层层剥夺,不剩多少。
4.流放
1094年,妻子去世,一直相信他的皇太后也在这一年离开了。奸人当相,首先摘了苏东坡的官阶,四次下旨贬低,当年十月,他被贬到了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