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墨香中华
一磬砚,一柱墨,戗金“墨香研透写中华”! 我们的追求: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播撒现代文明之花,让书斋里的精华香飘天下! 我们的宗旨:推崇原创中国、文化中国!共建文明中华、墨香中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中国人给自己取“字”到底能有多绝! ·  昨天  
墨香中华  ·  1088道价值上亿的菜品,惊呆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墨香中华

“我没错”是所有吵架的根源

墨香中华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3-19 07:58

正文

点击上方墨香中华”可以关注我哦



今天我们来学点心理学。


这两天被一篇叫做《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教养》的文章刷了屏幕,由此想到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吵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对吵架这件事几乎没有控制的力量。妻子怪丈夫:“你从来不关心我的感受,你知道我对你有多失望吗!”丈夫怪妻子:“你总是在表达对我的失望,我为什么要关心你的感受!”


如果把亲密关系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吵架就像身体上的发烧。发烧不舒服,没有人愿意主动发烧。用酒精擦,用冰敷,把体温降下来,这是我们对发烧原始的应对。但是医生告诉我们,“发烧”本身并不是病。它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身体别的地方出了问题,比如被细菌感染。体温升高是身体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这些感染。明智的人不会忽略对感染的治疗,而一味只求退烧。


吵架也是同样一回事。尽管严重的吵架会对关系造成破坏甚至毁灭,但适度的吵架就像“发烧”一样——难受自然是很难受——是有机体对某个更深层问题的一种应对方式,具有积极的适应功能。从来不吵架的关系有时候就好像从来不发烧的人,要么健康到了极致,但也有可能,是虚弱到了极致。




当然,这种说法本身过于讨巧了,好像把吵架当成了一种策略,一种无意识的挽救关系的努力。事实上没有人会希望有意发起一场吵架。


“我跟她最近关系太紧张了,我想邀请她吵一个架。”吵架不可能是这样开始的。


我们通常能看到关系中的问题,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也试图选择用更心平气和的方式处理问题:“亲爱的,我不想跟你吵,我只是想提一个建议……”对方冷笑一声:“你每回都不跟我吵,你正确!你他妈最正确了!”梆!吵架开始了。




不管你对于吵架有怎样的偏好,习惯于讲道理也好,拼嗓门也好,尖酸刻薄也好,绵里藏针也好,暴跳如雷也好,置之不理也好,辱骂摔东西甚至大打出手也好(不,最好还是不要大打出手)……大多数人表达的其实都是自己的委屈,所有委屈的感觉无非三个字:“我没错。”为什么我们拼命攻击对方呢?就像一场拳击赛,只能留一个人站着。如果我没错,那错的只能是你。


“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因为你说了那句话 / 做了那种事!”


但是事实上,对方想表达的感受也是同样的三个字:“我没错。”换句话说,对方也在努力证明,错的那个人是你。——这怎么可能呢?但是双方的委屈都是真实的。如果两个人都委屈,那我们关系中的问题到底应该怪谁?




我想讲一点咨询的经验。一位年轻的男性来访者,因为受不了妻子的脾气前来咨询。他们吵架倒不频繁,但总能吵到离家出走,两个人都悲愤到要离婚的程度,吵完之后元气大伤,而且——在他看来——每一次吵架都是妻子主动挑起的。他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到底还有没有救。


从他的叙述来看,他在努力证明问题不出在自己这里。


我告诉他,这段婚姻可能已经没救了。他大出意外,问我为什么。




我说:“因为我觉得问题不出在你这里。”


他张大了嘴,说:“啊……”我相信那一刻他的感觉有点复杂。我说的是他一直以来想听到的话,也正是这句话剥夺了他的权力——改善一段关系的权力。既然破坏关系的责任不在他这里,那就等于,一切听任对方安排,自己想什么或做什么完全无意义。所以他很快就说:“我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


“你想要什么样的办法?”


“我想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


所以他还想挽回这段婚姻,但是他把改善关系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妻子身上。“如果她改正错误,我的生活就会好;如果她一意孤行,我就完蛋了。”我问他,这是他理想中的关系吗。他说当然不是。我又问,这是他妻子理想中的关系吗。他说也不是。我说为什么呢,看起来她拥有那么大那么大的权力。


他低下头,说:“她并不想要我这样的丈夫。”


他说妻子每次离家出走回来,都责问自己为什么不出门找她,甚至连电话也不打一个。妻子通宵不归,他第二天就若无其事地出门上班。“我就是故意的。为什么要出门找她?她愿意作是她自己的事,我不能鼓励这种行为。”


“所以,如果你愿意出门找她,她是可以早一点回来。”




所以你不是什么都做不了。我的来访者很不情愿地“嗯”了一声,算是默认了这件事。这让他对婚姻的掌控感增加了一些。“我知道,很多时候我哄一哄她就会好,平时我可以这样做。但是脾气上来的时候,我就不想哄。”


“你其实控制不住,对吧。”


“对,明明是她先激怒我的。”我的来访者实在委屈。


“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妻子来做咨询,她问我跟你一样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丈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我该怎么回答她?”


我的来访者瞪大了眼睛:“你让她少作一点就可以了!”


我说:“好,那我告诉她,她没法强迫丈夫承认错误。这段婚姻没救了。”


我的来访者刚在若有所思地点头,被后半句猛地一噎:“为什么没救了?”




“因为她也认为自己控制不住地要作。”


“她怎么可能控制不住?”


可是这并不难理解。如果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个人离家出走,最亲密的伴侣却视如不见,这种恐惧难道是可以无视的吗?难道是轻轻一句“你少作一点”就足以控制吗?我的来访者不是真的不懂,但这反而让他更加茫然。


“那怎么办?她控制不住,我也控制不住,就没有办法控制了吗?”


我的来访者整个人泄了气一样地靠在沙发上。过了很久,眼角有眼泪流出。我想他的感受一定很复杂,有悲伤,有气,有悔恨,但是可能也有爱。我问他,如果真的还会吵下去,他有没有想过结束这段关系。“想是想过,可是,可是,”他吭哧了半天,拿纸巾遮住了脸,“她怎么就不能对我好一点啊!”


在那一刻他成了一个无助的孩子。




那就是我咨询的经验。很多吵架愈演愈烈的原因,是因为双方都相信这件事是对方能够“控制”的。他们把权力交给对方,也把责任踢给了对方(“你一定是故意的,你怎么就不能控制一点!”)。而藏在“我没错”背后的,其实是一种“我无力掌控”的深层恐惧:如果这段关系我无力掌控,那它是不是就完蛋了?如果直面这种恐惧,而不是以别的任何方式退缩的话,我们会发现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并不是逼着对方认错,而在委屈地表达:“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我那么需要你,像无助的孩子一样需要你。不管我多强硬,或者多么激烈地证明我没做错任何事情,多么想通过伤害你的方式保护我们的关系,本质上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力,在你面前我根本没办法保护自己。


就像发烧。我们对疾病充满恐惧,但我们其实对身体做不了主。没人能保证不发烧。而如果不是因为发烧,我们就意识不到身体深层的需要。


外人会出很多主意:“你哄一哄她不就好了吗?为什么不哄一哄?”


如果你真的在乎这段关系,你会知道为什么。也许你最后会哄一哄,但也许不会。无论哄还是不哄,你都会在心里坚持:“我没错”。——这恰恰不是强硬,而是软弱。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软弱,不管你事实上有多强。除非从一开始就决定不依赖任何人,那样的话你更容易从关系里脱身,但也许会更孤独。




软弱没什么不好,它恰好是我们当初走到一起的理由。因为软弱,我们相互依赖,我们从内心深处需要对方,希冀对方对自己好一点,同时我们又知道自己对这一切无能为力,随时朝不保夕。我们还知道,同样的感觉对方也有,与自己一模一样。——对亲密的恐惧和依赖让我们彼此靠拢,彼此伤害,又彼此珍惜。有时候,关系里的双方通过吵架,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这一点。


图片选自日本插画师Ryo Takemasa作品



我是彩蛋:结尾送大家一个小兔叽的短片,祝各位天天好心情,少吵架哦 ^_^





来源:美在高处


我们期待原创稿件,来稿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