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书杂志  ·  新刊速递:2024年第12期封面+目录 ·  6 天前  
冯唐  ·  分享图片 ·  1 周前  
冯唐  ·  女生想要有大成就,靠的是心力 ·  1 周前  
青年文摘  ·  我们摘抄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1000条留言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南京大学出圈,各高校学生鼓烂手掌:做普通人不需要羞愧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2-01 11:55

正文

作者: 北楼8层女同事

来源:新东方(ID:xdf2013)


前几天,南京大学民间公众号“南哪助手”发布了这样一则征稿:


“我们试图寻找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想知道其他人是不是和我们一样焦虑、迷茫和彷徨。”



在各种新闻头条、校内宣传栏上布满了优秀精英的公告时,这则征集的目光投向了那些默默努力的大部分人——“我们”


也让我们思考,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我”,真的那么差吗?



普通也很美好


这则征集开始的短短几天,公众号就已收到很多投稿。



尽管没有精彩的奋斗故事,也没有曲折坎坷的人生传奇,但这些“普通”的故事,也仍然让我们很感动。


有一则稿子说,入学以来,身边的人都手拿国奖、省奖,或者成绩名列前茅,而自己却显得“孑然一身”,顿感自己的“普通”。


这种感受带来了迷茫,带来了不知所措,以至于让自己陷入了对身边一切社交、学习的恐慌之中。


偶然一次没课的下午,自己终于有时间漫步在校园中。


这时才发现,原来除去视野里那些关于绩点、奖项、科研的追求之外,身边原来也有那么美的秋光:桂花随风飘落、树荫下静谧的长椅、空气里氤氲的桂香……


南京大学图书馆/摄图网


也正是在这一刻,自己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如盛开的桂花一般芳香。


泡图书馆、喝咖啡、操场跑步……做喜欢的事,热爱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也没什么不好,反而十分幸福。


因为当普通人,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有人在投稿中坦承,这四年,功利一点而言,没发论文,没拿专利,没拿大额奖学金,但并不代表他的大学生活一无所有,相反的是,他觉得收获颇丰。


“我有了自己的南京,以及我的好舍友。”


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他陪舍友去重新开放的游泳馆体验了一把十元游泳,教他用嘴巴呼吸。


“这个家伙在水底下用鼻子呼吸,那能不吸水吗?哈哈哈。”


他还记得,当自己日复一日每晚八点出去吃晚饭的时候,顺路给舍友带一份盖浇饭,伴随着饭的鲜香和夏夜蝉鸣,在校园巴士那条路上缓缓骑行,时光仿佛在此刻停滞。


/摄图网


这样“普通”的时刻,却是再也无法复刻的美好。


“南大普通人”的故事,让许许多多受困于“普通”二字的人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除了拿奖、保研、发刊,大学生活还有很多精彩。


于是,一些细碎的小美好,从各种优绩主义叙事中挤了出来。



在大学生人均“学到头秃”的情况下,不脱发也是一种骄傲。



当许多人因为科研目标而成天泡在实验室的时候,认真健身、吃遍美食也是一种骄傲。


有人在学术道路上不通畅,在小说领域却文思泉涌。



有人虽然写不出论文,但深谙AI使用之道。



虽然这些文字多少带着自嘲,但也代表着作为“普通人”的心声:


没登上校园公告栏,没能成为学校或班级干部,没有变成“别人家的孩子”,这些都不需要惋惜和悲伤。


生活里还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事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驻足、留心。



普通人并不“普通”


就在上个月,一家普通理发店的一名普通理发师,通过互联网被大众知晓。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长泥坡新村的这家理发店有些年头了,店面不大,装修也不豪华,是小镇里一道最寻常不过的风景而已。


理发师叫“晓华”,在此开店多年,凭借一手扎实的剪艺拥有众多回头客,她在短视频平台经营了一个账号,几乎每日更新,偶尔直播分享理发技巧。


没想到,其中一个视频,居然在网上火了:


“不要剪太短了,刘海盖住眉毛,但是不要盖住眼睛,稍微修得蓬松一点……”


听完顾客的要求,晓华剪刀翻腾几下,一个符合要求但又“特别”的发型就出炉了。


网友评价,说不上哪里变了,但是就是变帅了。



晓华的其他视频也跟着火了,她“爆改顾客”的这番手艺不仅让全网关注,还引发了行业的一场“集体学习”,在她爆火后开的直播中,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托尼老师”都赶来记笔记。


其实,让晓华成为行业标杆的这个独门绝技,不过是她作为理发师的普通日常。


在晓华的所有视频里,你都能看到什么呢?


在问完顾客要求之后,晓华没有推销产品,也没有游说顾客办卡,而是提高效率,认真地记住顾客的要求。同时,再凭借自己理发的多年经验,为顾客量身打造一个适合的发型。



有人总结,晓华的“神奇”就在于两个字,真诚。


她用细心、认真和敬业,再一次重申了这个时代最稀缺的那句话:真诚才是必杀技。


涨粉数百万,晓华成了大网红,这也让“靓点理发店”成了湖南怀化旅游的热门景点,想找她剪头发的游客,能从长泥坡新村排到怀化高铁站,还上了央视报道。



她的力量甚至带动了小城市经济增长,怀化市长泥坡新村还在理发店周边打造了专项旅游路线,服务着前来打卡的顾客们。


晓华的真诚打动了全网,也打动着每一个生活中平凡而又努力的普通人。


或许每个人小时候都曾有过一个伟大的梦想: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想当警察,除奸惩恶;或者想当科学家,改变世界……


长大之后,我们渐渐明白,远大的理想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实现,而大部分人真实的模样,就是从事着普普通通的工作,过着简简单单的人生。


即使已经成为“百万网红,晓华也谦虚地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它意味着平庸吗?宣告着人生的失败吗?


当然不。


晓华的事告诉我们,普通人当然有“特别”的一面,它或许是一门手艺,一种特长,又或者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它更是在平凡之中的每一分坚持。


或许有一天,这份“普通”会开花结果,即便开得没那么绚烂,至少我们乐在其中。



我们都在努力突破生活的围墙


“我在南大做普通人”的征稿中,有一条高赞评论:


“其实,做普通人就已经很难了。”


如今,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里,都慢慢出现了很多反对优绩至上的声音,开始鼓励大家不要盲目“内卷”,鼓励每个人看到并承认普通人的价值。


这不免会留下歧义,好像不争不抢、只需要“躺平”,就可以成为普通人。


事实上,普通也是需要努力的。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做好一个普通人。


22岁的叶晓航,身材微胖,戴一副黑框眼镜,采访他的记者说,他很像《功夫熊猫》里的阿宝:一个憨态可掬且人畜无害,友善且礼貌的青年。


当你和晓航交流时,才会发现他与常人不同。


他很少与人对视,不能理解长句,只有问封闭式问题时,才可以给出回答。


晓航患有孤独症,这个病的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交障碍、兴趣狭隘,还有刻板重复行为等问题,这也让他们很难完成一份“普通”的工作。


这样的晓航,却在酒店拥有工作,这在孤独症群体之中非常罕见。


他负责酒店员工食堂的帮厨工作,需要完成准备食材、清洗水果、发餐等工作。


说来容易,实际上却困难重重,连每天上班坐地铁,对晓航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晓航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但在工作初期,他也曾在后厨摔过鸡蛋、踹过餐车。


那是他入职仅三个月的时候,被他视作朋友的同岗位心智障碍同事离职,让他有了不满的情绪。


孤独症人士对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变化有着极强的秩序感,在未完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面临职场上朋友的离开,他只能用摔鸡蛋来发泄情绪。


好在,同事和经理对他很包容,只让他回家休息几天,再回来上班。而叶晓航的就业辅导老师也在这时及时介入,安抚好他的情绪。


或许是感受到周围人给予的温暖,抑或是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自那以后,叶晓航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认真了。



图/《南风窗》


这些平平淡淡的细节,对于晓航以及他身边的人来说,却是“超凡”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普通”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些时候,付出了非常多的艰辛,走过了千万里路,才能换回简单质朴、平凡的幸福。


高辉也是这群走了千万里路,只为奔向小幸福的人之一。


他是《跟着卡车行中国》里的主人公之一,身为一名普通的卡车司机,他的生活却并不普通。


他的工作是从西安运送卡车到霍尔果斯。


一趟车即便夜以继日,也要跑3~4天,如果遇到极端天气,行程就会无限期延长。


每次高辉出发,都只背个双肩包。除了简单的洗漱用品、两件换洗衣服,以及手机和充电器,唯一让他的生活带点温度的东西,就是车用烧水壶和保温杯


“中国人没有漂泊的基因。”对于他来说,过上普通且平凡的日子,是他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


图/摄图网


高辉很想回家,但他的工作偏偏最不能着家,他有一个交往好多年的对象,感情很好,每天都会视频。


有些时候出车紧急,他刚回来才一天就又出发,两人连面都没见上。


为了让生活回归“平常”,他说,他一定要抓紧时间赚钱,赚够了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滴滴司机,虽然每天繁忙,但能回家总是好的。


表面上看,像高辉这样的卡车司机们因为经历丰富,身上那股“江湖气息”好似推着他们去四海闯荡,但实际上,他们比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回归平淡的生活。


有一本书名为《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它的英文直译其实就是“中年危机生存指南”。


书中,作者直言,即便自己很满意身为一个哲学教授,却也免不了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里落入“普通”的标签中,并且他一直都在与之搏斗。



相似的困境,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经历:


经常觉得自己在做一些可有可无的事,人生似乎缺少更宏大的目标,时间流逝,躯体变得松弛,生活趋于平淡。


身边亲友相继离世,不断提醒着你死亡正在迫近,而自己却还不甘就这样老去,就这样归于“普通”。


但真正的解药或许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活在当下”。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以它来填补我们的焦虑,唤回我们身为普通人的自信。


因为去经营好普通却不平凡的、弥漫着花香的每一天,去认识到并珍视我们当下正在奋斗的事实,就已经足够珍贵。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普通人都是“不普通”的。


参考资料:

1.南哪助手:我在南大做普通人栏目征文

2.央视网:一个人带动一座城“理发师晓华”是消费供给侧改革生动样本

3.南风窗:孤独症的孩子长大了,好难

4.三联生活周刊:跟着卡车“流浪”上万公里:渴望回家睡觉的3000万普通人


说说最近生活里发生的小美好吧!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4年第24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来源:新东方(ID:xdf2013),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