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在新一代奔驰设计语言里,车灯的造型与Hubert Lee的眼睛有点神似,不知道全新CLS级的车灯灵感是否就来自于他的双眼。当然,这只是玩笑话,他笑眯眯的样子与其他韩国欧巴都不太一样,他是个在中国为德国车企效力的韩裔设计师,如今以奔驰中国设计中心总监的身份在北京呆了三四年之久。最近,全新CLS级的外观造型饱受消费者争议,作为上一代CLS级的缔造者,Hubert Lee如何理解最新的这套设计语言呢?以及他带领下的中国设计中心到底在干些什么?下面我们就走进一座位于北京的秘密基地。
●
奔驰设计在中国是由韩国人主导的
我们此前曾介绍过这位韩裔设计总监Hubert Lee,他也很喜欢我们叫他的汉语名字:李一焕,毕业于世界上最好的设计院校之一ACCD(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也就是美国加州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让他“一炮而红”的就是主导了第二代CLS-Class(W218)的造型设计。
当我提到很多人对全新CLS级的设计产生争议时,Hubert Lee居然露出了欣喜的表情,随后解释道:CLS级生来就应该是这样一款引人关注的车,这说明它足够有创新性。
虽然全新CLS级不再是由Hubert Lee来主导,不过位于北京朝阳区望京东路的奔驰中国研发中心依旧发挥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在奔驰的体系里,全球的研发设计中心都是协同工作的。
从设计团队规模上来说,Hubert Lee的队伍并不算壮大,目前设计中心的核心设计人员仅有三十余名(来自于美国、德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等国家),但不要小看他们,近两年中国设计中心的方案开始越来越多的被采纳。据内部消息称,
下一代的奔驰GLS-Class和B-Class车型都将采纳这里的设计方案
。
从一款车的设计之初,全球的奔驰设计团队们都在进行一场竞赛。一个新项目成立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几家奔驰设计中心都会递交设计自己方案,在草图概念、三维数字模型、油泥模型等阶段都会实行残酷的淘汰制。这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设计师也常常开玩笑地称之为“选美”。
扎根于中国的奔驰设计中心更加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甚至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接受来自东方的设计灵感。奔驰到底为中国消费者做出了哪些改变?
●
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不只是加长
除了设计全新的车型外,在这里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定制中国消费者的专属座驾。研究表明,从奔驰E级的后排座位使用率来看,在中国是德国的6倍之多,对后排舒适性的需求可想而知。加长轴距?这仅仅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加长。
座椅的皮革材质以及其缝线设计都是设计师经过多轮的筛选落定的,可以说“不会用缝纫机的皮匠不是好设计师”,他们需要掌握全方面的技能,甚至自己缝制一些面料,而不是单纯地画设计草图而已。
如今情感化设计越来越被汽车设计界所重视,或许在习得缝纫、皮匠技巧之外,设计师们必须还要懂点心理学。奔驰想要在车内给人营造出更加轻松自然的氛围,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木质内饰材料,在车内点缀上大自然的情调,这其中也体现了对中国消费者内敛性格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