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是人类很爱做的事情,不单单是处女座喜欢干这个事。只要一种现象或者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有人站出来对它进行分类。电影也不例外,它的分类并不复杂庞大,大致被分为两类:商业类和艺术类;大部分的观众乐于观看给予他们一乐的“商业片”,文艺青年们总是不削商业片,觉得太low不能体现自己独特的品味,于是钟情“文艺片”。其实大家都不要忘了电影的初衷:说故事,没那么多事!人有千百种,他们爱听故事的类别也是千百种大家不要太较真了。
今天以《霸王别姬》入手,给大家说说文艺片那些事。《霸王别姬》于1993年上映,首发上映地区只有香港和大陆,但,随后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年(1993年)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据媒体统计,《霸王别姬》在美国上映时打破了内地文艺片在美国上映的纪录!注意我们今天的主题来了,文艺片!《霸王别姬》被出品的公司和媒体定义为文艺片。
在解析“文艺片”之前,先和大家归类一下的电影风格。就着时下五花八梦的电影其实电影的风格从拍摄技法上可以归类为两类:现实主义风格和形式主义风格。
电影的诞生之初,实为现实主义电影,影像作品有1895年拍摄的“火车进站”,拍摄都采用自然光源,并很少移动摄影机,在线性剪辑中也极少对拍摄影像进行剪辑。直到20世纪初,法国导演乔治·梅里埃拍摄了《月球旅行记》,这部完全区别与之前的电影,于是早期的电影人们对梅里埃的电影冠以“形式主义电影”,区别与他的自然就是现实主义电影,于是就有了电影的分类。(所以能快速的发展成为大众艺术要感谢乔治·梅里埃!具体他有多厉害大家可以参考电影《雨果》)
现在给大家归结一下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特点:
1、摄影风格朴实无华,强调摄影机的不在场感;
2、拍摄场景努力营造出与现实场景无差别的视觉效果;
3、片中演员们的服装趋向现实的日常,很多时候演员常常还会素颜出镜;
4、剪辑环节中,没有过多的隐喻镜头,镜头的切换不频繁(也就意味着镜头的相对长度较长);
5、配乐采用最少法则(因为现实生活中会,当你情绪高涨或心情低落时,你的周身不可能自带背景音乐!)以上这些为现实主义风格电影基本且典型的特点。
那我们来看看文艺片都有哪些观影感受:
镜头长、影片节凑缓慢、作品配乐少观影时略感沉闷;see,大家口里的文艺片,其实就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所以之后文章的叙述不会以“文艺片”做为分析点,而是以现实主义电影。
《霸王别姬》这部影片,之所以能有较高的普及率原因在于它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彻底,这里的不彻底没有贬义的意思,“彻底”的意思是把现实主义电影的所有特点都放大到最大,一切都向现实靠拢,那么这部影片就是彻底的现实主义风格电影。
《霸王别姬》从北洋政府时代开始叙述,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中国实际的故事背景,符合现实主义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在影片的开头镜头随着人物的走位移动,画面颜色灰暗,人物衣着臃肿现实,演员的演技也是现实中发生的动作,感觉一切都没有进过半点艺术的雕琢,镜头效果仿佛是当年北洋时期拍摄的。
在这段黑白的影像中,摄影机为固定镜头,移动在轨道上,配乐无,背景为嘈杂的街道人声,画面处理成黑白,人物衣着和妆容进过造型师的精心打造,突出了主要人物,确有感觉毫无雕琢,为典型的现实主义拍摄风格。
这段主要是梨园中的排练日常,镜头、造型等依旧延续了朴实无华的风格,但在配乐上做了处理,大量增加了唱戏、乐器击打等的篇幅,实际上是变相配上了背景配乐。
这一段是小豆子性格转变的重要阶段,导演在处理上偏形式主义多一些,首先是画面色泽上,艳丽多彩,随后是镜头用较多的移动处理人物的关系及小豆子内心变化、在来就是配乐上,小豆子唱起戏剧阶段,同时配上了京剧乐器打击,在事成定局时,配上了背景音乐。这整段无论从剧情分析还是镜头语言分析及剪辑技校分析都是异常丰富的片段。(大家可以反复观看)
在《霸王别姬》中类似的处理手法会时不时穿插使用,使得这部影片在感官感受中不会沉闷冗长,有高潮和铺垫,符合人类注意力集中特点。所以不是每部文艺片都不好看,所以也不是文艺片就只能是沉闷一直,在画面颜色的处理和演员的挑选上小一番功夫,自然能得到更多的观众(像《断背山》颜值高的演员、蓝天绿草地、画面清透,这部电影也有较高的观影率)
看了这些片段,大家在心里把配乐除去,认真看画面和演员的表演,就会发现其实文艺片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高级难懂”,是大家被视觉和听觉的形式主义电影惯坏了,不习惯多用心去看。下一期我想给大家说说形式主义电影是如何惯坏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