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七门
“东七门”由《奇葩说》制作团队米未传媒&wuli马东创立,落户朝阳公园东七门。这里有米未节目最新动态、新老奇葩个性展示,有奇葩的知识、走心的故事、营养的鸡汤,更有贱嘴小编们天天陪你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七门

在纽约偷1200本书

东七门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10-14 22: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取自Instagram,记录纽约地铁的奇葩乘客



这一期 《可乐说》 讲纽约客的日常

同事看完之后, 都说这期最好看...


大三那年,也就是2年前,我在纽约做一个非常不正经的“田野调查”时,拜访过 3 位侦探。

第一位是当地警察局里,专门负责破获“家庭案件”的侦探。


长得像加长版的英国演员“小雀斑”+ 007 邦德的合体,从相貌到气质都神似,沧桑中流露敏感和细腻。

我当时半开玩笑问他:“你怎么会来当侦探?你应该去当演员哈哈哈。”

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他的回答:“我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破了这么多年案子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一个不变的事实: 无论一座房子看上去多么华丽,无论房子的大门看上去多么漂亮,你永远不知道门背后,到底会发生什么破事。

当时听完我就愣住了,想起传记片《工厂女孩》,女主是安迪沃霍尔“工厂”里的“百万女孩”,叫伊迪,来自显赫家族,父亲是超级大富豪。

结果她却在纽约的初冬里,穿着一件薄衣,瑟瑟发抖,抓住她家律师的黑色大衣,说:“我从 7 岁开始,就要防止我父亲在晚上爬上我的床,我的母亲对此一清二楚,然而她什么都没有做。”


我碰到的第二位侦探,严格来说,不是一位侦探。

他是警察局里的枪械专家,一个老头。

有一个专门独属于他的小屋子,墙上挂满各种枪械零件、分解图,以及各种款式的枪支,实木桌子上摆满显微镜和各种仪器。

一进门,仿佛进入一个迷你的枪支博物馆。

老头稍微有点吃力地,双手扶着面前的桌子站起来,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从眼镜背后打量我。

我认真听完讲解后故作不经意问:“那么微小的痕迹,几千万种不同的局部特征,你不怕误判吗?”

老头从容不迫答:“我一直用一句话告诫我自己要一再谨慎:迟到的正义,是对正义的亵渎。”

一句话,四两拨千斤。


第三个侦探,是一位私家侦探,很小众,很神奇。

不追查名人隐私,也不跟踪杀人变态。

而是帮纽约市公立图书馆专业抓偷书贼——为了找回图书馆每年丢失的上千册藏书。

哈哈哈这个世界,真是防不胜防。

作为一个曾经在学校图书馆偷过书的人,我有点假公济私,一上去就问:“偷书贼被抓到后,会被你们怎么样?”

那位侦探先生意味深长看了我一眼,然后笑眯眯答: “大多数人都不会被判刑,但要交罚金,并且从此不能再借书。当然,曾经有一位女士,偷走了 1200 本书,她被抓住后,立刻就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我听完有点悻悻,又有点戚戚,继续问:“大部分偷书贼是为什么偷书呢?”

“事实上大多数偷书贼都是瘾君子,用伪造的借书卡借书,然后把书卖给二手书贩,好换钱买毒品。”

回去之后,我和一位好朋友说起这事。

她感慨:“为了换钱我还理解,但那些因为爱书而偷书的人,我完全不懂。”

我装逼说:“去看电影《偷书贼》,说不定就懂了。”

她看完抱怨说那是二战的故事,我为了继续把逼装下去,只好说:“那你去看《偷心》,关于‘求不得才是最好’的故事。”

她看完回我:“一个三角恋的故事,和偷书有什么关系?”

我绝望说:“那你想象一下,书架上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爱马仕,你会不会想偷?”

她顿悟:“啊,那我就嫁给图书馆馆长。”

我也顿悟:啊,那些价格动辄可以买一辆车的名牌包,就是这样被卖出去的。


我一直很喜欢《纽约时报》一个专栏作家,叫盖伊·特立斯。

他写纽约的百态人生,和万千繁华与落寞,笔触清奇,视角独特。

我从他那里,知道了萨迪餐厅的看门人在大幕落下的十分钟之后,就可以告诉你哪些剧会火; 知道了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老妇人乘着劳斯莱斯到百老汇,手拿《圣经》一直读到半夜;知道了有几万只蚂蚁在帝国大厦的顶层爬行 ——没有人知道它们是怎么上去的,也许是被大风吹上去的。

也是他启发我,做了这期《可乐说》,讲纽约客的日常,那些最惯常的细节里,藏着最动人的情感,和了不起的事情。

结尾放的就是《偷心》开头的经典片段

了解纽约日常也可以看Humans of New York(人在纽约),专门收集纽约客的故事。


上一个打动我的故事,至今还印象深刻,来自一个盲人:

刚刚丧失视力的那一天,我很伤心,不小心在路上撞到了一个正在吃冰激凌的女孩。蛋筒从她手里飞了出去。她尖叫: 你眼睛瞎了吗?! 我转身对着她说: 我的确瞎了,实在对不起,我再给你买一个。 她很惊讶说: 噢!天哪!不要紧!没关系!我自己再买一个。 于是我们一起走到了冰激凌店,而售货员说: 我全都听到了,冰激凌免费。 ’ ”





英国那位举世闻名的作家王尔德,从英国坐船到纽约的时候,在自由女神像所在的伊利斯岛接受海关盘查,海关跟他说:“先生,请登记一下你的行李。”

王尔德傲慢答:“我没什么好登记的,除了我的才华。”

他还说过一句话嘲讽美国:“年轻,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

就是这样一个自大又傲慢,但才华横溢的人,离开美国回到英国后,说了一句话: “纽约不止是一个城市,纽约是一个世界。”

而我想说的是: 每一个四海为家的大都会,都是一个世界。


除此之外,我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我的才华。


如果你喜欢,那就点赞或转发吧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号:3181734966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