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确定,美国对外输出意识形态这种事情,以后还会不会持续。
至少眼下,美国收缩期,对这种事情,兴趣不会大,更不会再投入巨额资本。
养一批记者和媒体人,就我现在看来,很多人的文采还远不如
DeepSeek
这样的
AI
。至少,就贴吧骂架,或者论坛互喷,
AI
是很厉害的,对话的水平,远高于很多车轱辘话。
美国一旦断粮,接着是很多媒体平台,也会断了狗粮。
就现在的状况,美国人以后对海外文化人的
“赞助”,也会大规模削减。毕竟,大国做事来得慢,但是一旦转身,就会非常决绝。
就像当初美国人撤离越南、阿富汗一样,说撤了就撤了。就跟当初没有来过一样,归根结底,一旦抽身,没有一代人的时间,基本不会再来。
作为媒体人,大家当然都会想办法活下去,比如
BBC
一夜转红,推出了吹捧中国制造
2025
的纪录片。
以
BBC
的影响力,如果他们诚意要转红,并且宣扬中国制造,我觉得很快他们也能够拉得到中国品牌的广告,毕竟中国很多企业希望走出海外,广告费也是出得起的。
BBC
对美国人有统战价值,现在自然就想表现出来,对中国的统战价值。而且,赚钱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寒碜。只不过我们很多人不太习惯而已,人家转身的速度,比你认知转换的速度还要快,无怪乎人家可以持续影响一个世纪以上。
中国也会向外输出影响力的,只不过这种事情,更像是
“水到渠成”,更多会交给年轻的高智商的新一代文化人(高考
600
是基本入门线)。比如,在美国上映的《哪吒
2
》,场次不多,但是几乎都是爆满。虽然受限于屏幕总数和时间,不会有太高的票房收入。但是,考虑到后电影市场(比如网络推广,比如视频平台等等),一样是站着挣钱 —— 阴阳美帝霸权,不耽误赚刀乐。
想想,当年我们看过多少美剧、电影?玩过多少美国游戏。即使美国人没有直接从中赚到钱,但是获得的影响力,最后转换到利益上,绝对不是小数。
—— 以后仅仅是在中国传播的文化产品上,植入中国产品,都是了不得的广告效应了。
美国当年影响过世界的事情,我们几乎都可以重新来过,只不过避免其挥霍无度腐败无底的教训,更多让企业主动去做。不要搞出类似于
USAID
那种怪胎来。
以现在的全球状况来看,好莱坞宏大叙事能力持续低落,日韩电影格局不高(或者小国支棱不起来),印度电影实在太尬,正是中国文化人大有作为的大时代。
《黑悟空》开了游戏的头,《哪吒
2
》开了动画片的头,《流浪地球》开了科幻的头
......
事实证明,全球文化市场,大得很,完全可以站着把钱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