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助于记忆和学习的环境是一种将生活时刻与更大
时间跨度
联系起来的方式。在当下保持清醒,我们才有能力继续前行,也对即将到来的新事物保持警惕。我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节奏,也感觉到它是世界节奏的一部分。只有当本地时间、本地地点和我们自己都安全时,我们才能准备好面对挑战、复杂性和广阔的空间和广阔的未来。
——凯文·林奇
[美] 一位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
写生即是创作,直觉认知、创作能力提高,思考和表达、视觉语言都会有所成长。
写生,也是一次
“城市漫游”
:“看到一些点点滴滴的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闪光的地方,遇见一些有趣的人,看看那些好玩的剧目、话剧等等,这种精神状态也能够让人更好地融入城市,找到归属。”
参加写生活动的妈妈提到,即使常年居住在这一片,如果不是陪孩子写生,都不会了解自己的社区:
“在这里住了这么久,可能都没有这么了解过这座城市。”
这个秋天我们会走进有时间有历史的人文、精神之处,走进博物馆、安静的寺院、风景怡人的公园去观看去写生。
秋季写生安排:
上午10:00-12:30 下午14:00-16:30
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6:30
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6:30
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6:30
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6:30
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6:30
上午9:30-12:00
下午14:00-16:30
在绘本国,孩子们比起“学习”,其实是在创作中建立一种独属于自己的,对世界的发现。
移地小课堂延续了绘本国的理念,
孩子们在行走中学,在发现中探索。
至今我们已经组织过5个系列户外写生探索课程,共有
数百
个家庭
参与,我们来到胡同与白塔前描绘
人文景观
,也在京郊古迹银山塔林里
体验自然与人相处之道
。每一年的城市探索与你相伴。
今年移地小课堂再出发: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有时间感、有一个城市底蕴的文化空间去发现我们的城市。
什么是“地标性”?地标性的意思是,
与此地联结紧密,能够体现这个地方的文化素养与独特风格的一种特性。
是人与历史和生活交际的空间,某种程度上,一处小小的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小世界。
社会学家项飙如此形容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常常把社会想象成有机体或者建筑物:上是屋顶,下有台阶,外表是涂料,各个房间占据不同的位置,通道和楼梯将各点连接在一起。对社会的理解被认为等同于对这一面目的把握。
”
从观察写生中,也会打通感官的通道,一处建筑的性格?国子监红砖墙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一处建筑的气味,西什库教堂会是什么味道?走近看,走远看,在里头逛一逛,三里河公园里有春天的景色和巴比松画派的诗意。
在空间探索中唤醒身体与感知力的语言,认识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念,在山林空间中,体验人与自然相互契合的关系……
经典艺术学习,每次
写生都有新惊喜,本次写生活动去到的
北京艺术博物馆和寺院
,不仅让孩子实地去
了解经典艺术与人的关系
,
还吸收了经典艺术家的独特观察方法。
👇
在创作中保留本心,建立审美及创作思维。写生即是创作,
直觉认知、
创作能力提高,思考和表达、视觉语言都会有所成长。
我们每天居住在城市中,从早上出门开始,踏上马路,乘坐交通工具、遇见不同人、和城市里的植物与小动物打交道,可以说
我们的生活与城市息息相关。
但高效率的城市生活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忽视许多细节:
落在地上的雨滴、行道树与开花的植物、路边经过的陌生人,每天都会在街角光顾的小店……
点滴与细节组成生活,真实感便由此而来,这是从网络上得不到的常识与体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于是我们开创了
「移地小课堂」城市写生课程
,
和孩子一起在
运动与观察中创作和探索。
“移动与在地性”
也意味着不可预知,和孩子一起看到附近,意识到附近,发现蓬勃的生命与丰富的潜力,将我的生活与我所身处的环境联系起来,人与人、人与城市将变得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