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夜职场
每晚,我们在这里不见不散!软件相关问题,可以详询人工客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今夜职场

警惕,身体出现这个信号,说明你该放过自己了

今夜职场  · 公众号  ·  · 2025-02-04 13:13

正文

作者丨岁墨余

来源丨读者ID:duzheweixin

推荐丨今夜职场(ID:jinyezhichang)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又或者你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每次和别人说话,都会很紧张,一说完就懊悔,觉得自己没发挥好,表达得不够自然;


约会不小心迟到了,就担心朋友会觉得自己是个不讲诚信的人,然后一直焦虑、自责;


想去做一件自己很喜欢的事情,但又怕自己做不好,所以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上班时和领导打招呼,他却没看到,就会一直惴惴不安,猜测自己是不是犯了错或者不被老板看好……


这都是典型的“内耗”表现。


生活中,内耗的场景可谓随处可见,所以很多时候,即使你一天什么也没做,也会感觉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斯特指出的:


“尽管你什么也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大脑都会消耗心里的能量。”


精神内耗是高敏感人群的一场内斗


研究发现,敏感度较高的人,会更容易察觉或联想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从而对生活不满意,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朋友小艺总是会因为无法融入大家的聊天,而感到沮丧。


比如,在她发言的时候,只要没人接话,她就会觉得很尴尬;


当别人对她提出的想法有异议的时候,她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针对了……


时间长了,她的内心戏越来越多,她开始害怕社交。


她总觉得别人的气场比自己强大,说话时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她越不敢说,就越束手束脚,越是畏缩不前,就越容易被人忽视。


以至于现在哪怕有人向她示好,她的第一反应也是觉得“对方说的是虚伪的话吧”“对方是不是在和我说反话”。


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时间的自我否定和心情低落。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所以太过敏感的人,注定要比其他人更辛苦。


生活中,像小艺这样经常内耗的人大有人在,虽然他们也想拉自己一把,却总是失败。


他们会把不好的事情在大脑里反复播放、反复咀嚼。


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调,他们都要琢磨半天,不停地猜想对方是不是讨厌或者反感自己。


所以,高敏感的人会一直自我反思、自我怀疑,恶性循环。

就像《反内耗》一书中说的:“知道却做不到的纠结背后,是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为什么你总是精神内耗?


对于精神内耗的本质,作家余华分析得很透彻:


“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


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精神内耗的本质其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对过去的后悔和对未知的恐惧。


也就是你的大脑总是命令你去做两件根本就没有答案的事情:


一是纠结于已经发生,但你对结果并不满意的某件事。


你的焦虑,一方面源自“我跟别人的差距太大了”,另一方面源自“我想缩小跟别人的差距,但太难了”。


就是这样的心理活动让你寝食难安,虽然什么都没做,但你每天都很累,可又没资格停下来,只能像个有毛病的机器那样——低效率、高耗能地转个不停。


停下来的唯一办法,大概就是等着这个“机器”自己坏掉。


二是忧虑未来尚未发生,但你又无法掌控的某些事情,比如健康、运势、感情和选择等,也就是所谓的超前焦虑。


这种情况下,你会对未来的一些事情抱有过度的恐惧和担忧,哪怕未来这些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影响程度非常有限,你依然担心不已。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但他还说过:“只有直面灵魂的人,才会觉醒。”


所以,精神内耗其实并不可怕,你只需正视自己的情绪,先有知觉,再有改变,知行合一,接纳自己。



停止内耗,做一个情绪自由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写道: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诚然,每个人都会陷入精神内耗,这很正常,但重要的是你要及时走出来。


身体上的累,可以通过休息来弥补;但精神上的累,是需要更大的心力去恢复的。


想要走出内耗,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做一件事:


跳出大脑的无限循环,不被自己的情绪和念头绑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1.要有翻篇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总是抓着过去的事情不放,对那些受过的委屈和伤害耿耿于怀,在那些根本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上,不断内耗自己。


那他的人生就会陷入死循环,会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人不能总被困在过去,日子是向前走的。


我们要学会自己从泥潭中走出来,从一次次失望中吸取教训。


记住,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饶就是画地为牢。


2.少去想,多去做


《时间之书》里说: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一个人之所以反复内耗,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遇事反复纠结,除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折磨,并无其他益处。


路走得太多,疼的是脚;人想得太多,累的是心。


要知道,未来是走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