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费漠尘
痴迷于写作、绘画的伪文艺老青年,身心灵疗愈师,打过工下过海,做过五年专职网络写手,著有《18岁女孩应该懂的恋爱规则》。 简书国学与传统文化专题副编 http://www.jianshu.com/c/742422443ad3 简书手绘专题副编 http://www.jianshu.com/c/8c92f845cd4d 个人创建谈情说爱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94394d319848 个人创建莲·传统文化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66f2c58e9e3f 个人创建莲·书写时光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fc2dd15f38ec 个人创建莲·心灵成长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cb9eb2c4c6e1 建有个人专题社群,加个人微信号FeiMoChen74 拉你进群 公众号莲心无尘ID:lianyuhongche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宁德时代,突传大消息! ·  昨天  
厦门网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昨天  
厦门日报  ·  《甄嬛传》女演员自曝!网友怒了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特朗普:吞并加拿大,我是认真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费漠尘

潘素:前清宰相后人,被继母卖到妓院,袁世凯表侄为她离婚,这才是爱情应有的模样

费漠尘  · 简书  ·  · 2017-12-25 09:44

正文

之前,写潘玉良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篇文章时,不知为何,脑海里蹦出“潘素”两个字,潘素是什么,或者是谁,我并不晓得。

过了大概三四天吧,刷公众号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提及到潘素,吓了一大跳的我赶紧看了一下。

咦?敢情潘素和潘玉良是“亲戚”,二人都是名满天下的画家,都是失去母亲的孤女,都曾被卖到妓院,都遇到了那个救赎自己的已婚男,都不被婆家接受,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都刻骨铭心的爱过,都是爱人先去世……

然而,她们之间,又有着太多不同的遭逢,导致了不同的命运交响曲。

因为已经写过潘玉良,这一篇文章就不再复述,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潘玉良:从孤儿到雏妓,终因不认命成一代画魂

接下来的舞台,交给本文的大女主潘素女士。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身为大女主,她是如何活成了自己的人生精彩。

1

“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这是藏头诗,里面嵌入了一个人的名字,即潘妃。潘妃是何许人也?或者,看到潘妃这个名字,你会认为她是哪个皇帝的心上人?

潘妃,原名白琴,家世显赫,生于民国,是前清著名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人。到父亲潘智合这一辈,已经徒有盛名在外。

用《红楼梦》里描述贾府的话来讲,就是“内囊早就尽上了”。而潘智合这个男人,又是个纨绔子弟,整日里游手好闲。

幸好潘妃的母亲沈氏识大体,尽自己所能培养女儿,最终,将女儿调教得气质若兰,清雅绝伦,自小便弹得一手好琵琶。

虽然生活仍然不如意,要时常面对不负责任的父亲,母女俩也将日子过成了她们想要的岁月静好。

然而,命运似乎没时间眷顾她们。潘妃13岁那年,母亲病逝,继母王氏入门成为潘家女主,从此,潘妃变成了灰姑娘,不仅备受继母的折磨,还以弹得一手好琵琶为由,被继母卖到妓院。

自此,凭借着令人一见倾心的容貌,及万人不及的才气,冠名潘妃的这个女孩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头牌花魁,游刃有余地穿插于客人之间,并随心所欲地在手臂上刺了一朵香艳的花,活色生香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美。

潘妃没有像潘玉良那样,想尽一切办法逃跑或自杀。她只是以自己的智慧,周旋于十里洋场,耐心地等待命运的转机。

潘素画作

2

终于,她等到了一个人,他是国民党中将臧卓,两个人的感情好到谈婚论嫁,只等着举办婚礼之后,她就成了中将夫人。

一切都在朝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时,却未料,命运又给潘妃横插了一杠子。

彼时任职于盐业银行董事的一位纨绔子弟张伯驹,意外地从天上掉下来,出现在潘妃面前。

张伯驹一见潘妃,惊为天人,写下了著名的“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这首诗,而潘妃,即将成为人妇的她,也被张伯驹的才华所吸引。

两个年轻人,在交往中建立了令人嫉妒的情意。臧卓一气之下,软禁了潘妃。而张伯驹虽然在人家的地盘上,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却也极尽所能,找朋友帮忙,买通了臧的卫兵,最终救出了潘妃,连夜逃离上海。

臧卓决定收拾这个抢走自己女人的张伯驹,谁曾想,在调查完对方的身份,便含恨忍下了这样的羞辱。因为,他惹不起这个叫做张伯驹的男人。

张伯驹,其父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北洋军阀元老、中国盐业银行创办人。拥有着丰厚的家底,与与袁克定,张学良,溥侗,并称民国四公子,又是一位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奇人。

他的前半生,爱文物、爱女人、爱读书,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然而,认识潘妃之后,他的人生里,只剩下爱文物、爱读书、爱潘妃。

两个人拜访印光法师,皈依佛门做了俗家弟子,赐名慧起,慧素。自此潘妃重生,以潘素留名。随后,二人在潘素的故乡苏州结婚,此时,张伯驹38岁,潘素20岁。

最难得的是,已经有了三房妻妾的张伯驹,为了潘素的幸福着想,先后做成了四件事情:

1、 先后与二房三房妾室离婚,并听从潘素的建议,重金安置了她们。大房即第一任夫人此时已病逝,二人未有子嗣。

2、 担心潘素进了张家门受气,在张伯驹父亲活着时,始终不曾带潘素回张家,让心爱的女人未受大家族复杂关系的累扰;

3、 不仅给潘素安全的避风港湾,令她在安宁的世界里醉心于绘画。并且,还花重金先后为潘素聘请朱德菁、汪孟舒、陶心如、祁景西、张孟嘉等名师,初学花卉,后转至青绿山水画,使其逐渐在画坛声名鹊起;同时,还让潘素跟夏仁虎学古文,这位夏仁虎,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公公;

4、 辞去军中职务,远离政务,只一心一意守着一个人,与潘素一起,醉心于文物,绘画,诗文,戏曲。潘素作画,张伯驹题词,日子过得似行云流水,美如世外桃源。

嗯,在此穿插一下潘素在绘画方面的成就:

1940年,已崭露头角,成为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1949年夏,潘素把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和《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与《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及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

1952年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敬送毛主席,为毛主席祝贺生日。同年,又与著名画家张大千两次合作绘画;

1955年周总理对她的《漓江春晴》给予“此画颇有新气象”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曾与老一辈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

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所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

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亦受株连,其创作一度低落。张伯驹平反后,她重返画坛,奋笔创作;

1980年2月1日至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56幅;

1981年又将两幅《芭蕉图》托香港友人转给台北的张大千给予分别补绘、题字,完成了二人第三次合作绘画;

这一生,潘素创作一千多幅画作,曾在北京、西安等地开办画展。

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 “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想来,张伯驹对潘素的情意,是所有女人都奢望的吧。而潘素,虽然赢得了一人心,也成为当时震惊海内外的知名画家,却始终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尤其面对乱世风云,也能以自身的智慧,救出被绑架的张伯驹。

张伯驹与潘素

3

1941年的上海,处于风云暗涌的时期。

6月5日这一天,已经住进陕西北路培福里16号洋房的张伯驹,早起之后,便让司机老孔开车带着他,出门去办事了。

然而,谁都不曾料到,刚驶出培福里的车子,就被三个黑衣人劫持,其中一人将司机老孔拖出去,自己跳进了驾驶室,另外两个人一左一右地坐入后排,车子抛下老孔,扬长而去。

老孔呆若木鸡,好久才反应过来,惊慌失措地跑回家去,向潘素汇报了这一绑架事件。此时的潘素,正在作画,听到这样的意外,如何不慌乱?

但很快,她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并迅速地开启了拯救张伯驹的行动。当了解到对方要出天价300万伪币,潘素急忙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凑够了一部分。

还有另外一部分,不知下落。而此时张伯驹任职的银行,不方便出手搭救,只能暗中帮忙。

张伯驹,又宁可死也不让潘素卖掉收藏的字画,更不希望牵扯到银行。

潘素只好继续想办法,最终,由孙曜东出面,终于凑足300万伪币,救出了张伯驹。

回到家里的张伯驹,还和往常一样,而潘素却悲喜交集,赶紧为张伯驹更衣、沏茶、温酒,焚香驱邪。

但毕竟受尽身心的折磨,随后,张伯驹就大病一场。待到病愈,张伯驹与潘素决定离开上海,转道去了西安。

为了保护那些珍贵的收藏品,潘素与张伯驹多次往返北京和西安,将其小心翼翼地缝进被子里,胆战心惊地带离北京,从而更好地保护了这些文物。

玩文物,是一件极其奢侈的嗜好。而张伯驹又嗜文物为生命,只要对方愿意卖给他,他从不和人讨价还价。

但后来的张伯驹,已经因为收藏文物,将家底败光了。可是,就算没有钱,他也有自己的办法,买来中意的收藏品。

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潘素又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4

有一次,张伯驹又相中了一幅古画,然而,此时的家中,仅靠潘素的一点私房钱来勉强维系了。

但张伯驹就像被惯坏的孩子,非常任性地就要这幅古画,看到潘素不同意,又使出杀手锏:撒娇卖萌满地打滚。

一般的女人,大概会愤怒,并指责抱怨男人的不体谅吧!家里都快吃不上饭了,还想着收藏古画,是命重要还是画重要?

然而,几经磨难的潘素,却不曾对躺在地上的张伯驹有半句怨言,她微笑着,收下了张伯驹的胁迫与胡闹,并答应变卖首饰,满足他的心愿。

听到妻子的准话,这个纯真又任性的大男人,笑着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回屋里睡觉去了。

你能给我避风港湾,我就助你心想事成。管那些花出去的钱,是他的,还是她的?反正,都是为了他们的相依为命。

他们这一生,虽然相识甚晚,幸运的不曾错过。更值得赞叹的是,无论日后是怎样的兵荒马乱,他们都互相扶持、彼此成全。

甚至,在文革期间,年迈的潘素,仍然不离不弃,陪伴着被打成牛鬼蛇神的张伯驹,并继续替人作画赚钱养家。有时候,还要靠朋友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她,曾经纵横欢场,就算有清白之身,名誉也早就毁掉了。但她,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一方净土,成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

无论身陷何处,都保持着独立自主的个性,以非凡智慧,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人生。面对飞来横祸,也能巧妙周旋,令人敬佩。

他,出身豪门贵族,是标准的富二代,第三任妾室虽然不是自己所爱,却也相处融洽,两个人还留有一子。最重要的是,这一房妾室,深得家族喜爱与信任。

更难得的是,这个千金一掷购买文物的男子, “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袍。不讲排场,不染戾气。

有人曾经描写他所见到的张伯驹, 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一个出污泥而不染,一个生于豪门却无戾气。这大概,就是他们互相吸引、彼此深爱的缘故之一吧!

如果仅仅是拥有这样令人艳羡的爱情,这一生,也算不上什么吧?或者说,除了爱情,他们还有哪些让后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传奇呢?

西晋陆机《平复帖》

5

即使家道贫寒,但若有心依靠收藏的文物过后半生,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他们一定会再次回到富豪家族的生活轨道上来。

然而,他们拼却一生收藏的字画,却只收不卖。最后,张伯驹曾立字据将这些字画赠送给潘素。

也就是说,潘素完全可以依靠这些字画,在张伯驹离世后,安享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但是,深明大义的潘素,和张伯驹一起,将这些败光了他们家产、差点要了他们命的字画,全部捐赠给国家。对于国家奖励的二十万元,夫妻二人也辞让不受。

他们辛辛苦苦收藏和保存下来的《平复帖》、《游春图》、《上阳台帖》,随便哪一幅都是价值连城。

尤其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比王羲之书法还要早七八十年,帖上亦遍布历代名人雅士印章,实为中华第一帖,现今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这样的潘素,只怕更令张伯驹痴爱吧!是啊,谁不爱这样的女子:独立、自强、智慧、谦虚、包容、温和、既能同甘,亦可共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