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本是迎送客人的门户,
却在80年前的7月7日,
招来炮火侵袭。
1937年7月7日,
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
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史称“七七事变”。
从此开始,奸淫、劫掠、屠杀、活体实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侵华,抗日的呼声响遍全国,其中东莞麻涌有三位热血青年陈一虹、丁农、田心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抗日行列。他们广泛动员民众,组织下乡宣传队,张贴大众壁报,宣传日军侵华恶行,坚定了民众抗日意志,掀起了东莞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8年8月,东莞人陈一虹、丁农、田心三人怀着对共产党的仰慕和革命的激情,将单纯的爱国热情发展到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毅然北上加入抗日大军。
为躲避盘查,他们改名换姓,萧任统改名田心,莫富图改名丁农,陈奋顷改名余一虹(建国后用名陈一虹),在火车上熬了整整七天七夜才到达西安,最终来到花宫陕北公学分校学习。
▲丁农
在陕北公学分校,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运动史》、《游击战争》等革命理论,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成后,他们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跨越黄河和汾河,突破同蒲铁路封锁线,历时3个多月,行军一千多公里,最终抵达了晋察冀边区,并参与了华北联合大学的开学典礼。此举胜利完成了党中央下达的到敌后战场办大学的任务。华北联大后来为全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抗日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陈一虹(左)与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广东省科学院院长的田心(右)
田心(1919-2000),原名萧任统,麻四村人。13岁离乡到广州,在一间旧书店当童工。“七七事变”后,毅然回乡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进入陕西公学学习;1939的2月,参加西北战地工作团,开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被调回延安中央青委任行政秘书,后兼机要秘书等工作;1943年,田心带职到枣园乡试办民办小学“磨家湾小学",使学校成为陕甘宁边区四所模范小学之一。解放后,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兼任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党委。2000年8月7日在广州辞世,享年82岁。
丁农,原名莫富图,麻一村三坊人,生于1920年4月。1936年在广州仲恺农业学校就读;1938年8月参加革命,在陕北公学分校就读,同年9入党;1939年5月至1945年在中央秘书处做文书工作,并任文书股长、副科长、机关党支部书记,参加党的七大秘书处的文书工作;1947年当任弼时机要秘书,跟随党中央转战陕北;解放后曾任广州铁路分局人事科长、北京铁道学院运输系党总支书记、兰州铁学院副院长等要职。2013年在北京辞世,享年93岁。
陈一虹,原名陈奋顷,麻涌东太村人,生于1921年12月。1937年至1938年8月在广州市中医专科学校读书;1938年8月至1939年6月任陕北公学学员,政治助理员;1939年6月任华北联会大学社科院组织科长;1942年2月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党总支组织委员;1947年4月任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政委;1948年任华北军区炮兵团(十九兵团)政治处任主任;1951年2月,陈一虹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十九兵团领导机关工作;1954年10月任军委办公厅秘书处任副处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和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84年以副军职离休;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金质“独立功勋荣誉章”。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不忘历史,奋发图强!
来源 | 新华网 人民日报 美丽麻涌
编辑 | 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