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教微观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了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早教微观

重磅!学前教育最新数据公布,每月新增1600所普惠园

早教微观  · 公众号  ·  · 2019-02-28 16:28

正文

2月26日,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8年学前教育的最新数据。


  • 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26.67万 所,比2017年增长了 1.2万余所, 其中民办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的62.16%,约为 16.58万 所。


  • 2018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 18.29万所 ,比2017年增长了2万余所, 平均每月都在 新增1600余所 普惠性质的幼儿园。


  • 2018年在园幼儿为 4656.42万人 ,其中普惠幼儿园人数为 3402.23万人, 普惠园在园人数 比2017年增长了160万余人 平均每月都有 13万 孩子进入了普惠性幼儿园。


通过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 数据,我们可以 预计 2019年普惠园将占 八成 这也就代表着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是不会动摇的。



发展普惠之路,

如何能越走越顺?


在我们出台、落实各个相关文件大力发展普惠园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缺乏长远规划

在大力发展的普惠道路上,各别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还有些笼统,只是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作为提供较实惠学前教育学位的权宜之计, 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只作简单说明,随意性较大,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设计。


2、存在“重建轻管”现象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只是起步性的工作, 要确保其能为民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政府在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更要对其进行保教质量的监控。


3、优秀师资匮乏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和保障。虽然各项文件中提出派驻公办教师来引领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但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普惠性民办园的认定和硬件财政支持上, 尚“无暇顾及”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软件”问题。


4、财政经费投入

公办园、民办园在财政经费投入的通道上是打开的,但并不通畅,尤其是民办园, 要求条款太多,有的民办园表示,拿到一笔经费反倒套住了自己。 在我国很多地区,民办园的数量远远多于公办园,他们得到的总体经费不够。


5、培养专业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

我国政府管理部急需一支精干、专业的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人员队伍,这样才能落实相关的监管和指导工作,保证政府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效益最大化。


同时队伍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可以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种对接和联系,保证中央思想和工作的落实;其次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并重视相关反馈,针对实际发生情况及时准确的处理。



无声的变革中,

如何让普惠园不在普通?


民办幼儿园如何创新转型,借力发展,让普惠园成为品牌园,提供惠及大众的、有特色、有质量的保教服务,成为幼儿园管理者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接下来应遵循什么样的发展策略呢?


1、 注重自我提升的幼儿园

总是低头看路,无暇抬头看天。 这样的幼儿园园长可能很忙、很焦虑,但是也因为'忙',因为不良的运营情况,幼儿园拿不出时间、不舍得付出成本参加培训,最终将在故步自封中一步步被行业淘汰。


2、用细节打动人心的幼儿园

彰显教育品质,与其他幼儿园拉开鲜明差距,不是依靠好听的口号,而是依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无数细节。


教师的微笑、礼仪;教室布局的专业性;玩具柜的整洁和卫生;对于孩子细微变化的反馈;集体活动组织中的流畅有序……


随着普惠园数量和质量的共同提升,细节 必然成为打动家长的关键因素。


3、珍惜人才的幼儿园

普惠幼儿园数量增加,幼师的缺口会更大,优秀人才的竞争也就愈发激烈。


幼儿园是人对人的服务, 好园长需要依靠好老师才能办出好幼儿园,因此,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失去了人才,也就失去了人心。


在人才的竞争中,钱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因素,拥有有好文化、好管理方式,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的幼儿园,才是人才竞争中的强者。


4、注重园所文化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品牌不仅仅是'名称'、'标识',而是家长孩子对幼儿园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综合的认知,是幼儿园的性格与气质,是区别于其它园所的关键要素。


有自己品牌文化的幼儿园,是有情感、有温度、有故事的。内在有团队的凝聚力,外在有家长的口口相传。 而缺乏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幼儿园的教学、服务、形象就容易跟风,不容易获得家长认知,在招生竞争中就处于下风。


5、注重共建和谐关系的幼儿园

和谐的关系,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 如何 营造园所独有的管理气质 与老师建构和谐的关系,让老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如何与孩子、家长建构和谐关系,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家长愿意配合园所开展活动,这一切的成功都需要和谐的关系。 和谐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国家将普惠园和公办园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说明对于普惠园的重视,以及对普惠园的质量寄予期待。 普惠园的优质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推动,凝聚优质资源,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育融合与创新。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