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际会议往往讲排场,垒规格,我们来看看一些国际会议是怎么开起来的。比如说,来多少人,花多少钱,会搞出哪些花样,如何搞定安保。还有,这些开会的钱都是谁来买单?就用瑞士的达沃斯论坛来为例,看看作者的归纳总结。
达沃斯,
这个总人口才1万的瑞士小镇,能让各国人民朗朗上口,完全是因为世界经济论坛(WEF)。
每年1月底,这家面子很大的组织都能把全球精英召到镇上开会,以至于很多人连会议本名都不熟,干脆就叫达沃斯论坛。
中国政府对达沃斯的热情很高,我查了下,从1992年起,出席官员的标配规格都在副总理以上。遇上大年,重磅人物也会撸起袖子自己上。
达沃斯会期一般是4天,参会大咖多达3000人。
问题来了:这么多大佬来开会,费用谁来掏?
我倒是很容易就在达沃斯官网上找到一个很直白的标题:
谁为达沃斯买单?
照它说法,达沃斯论坛的收入很大一块来自会费。
其中,最入门级的“会员”(Member)年费6万瑞士法郎,相当于42万人民币,最贵一级是“伙伴”(Partner),一年要交60万(≈人民币420万)。
在北京卖掉一套房,可以去达沃斯享受8天的VIP中P。
但要说清楚,交这么大一笔都是纯会费,
过来开会的交通住宿和吃喝拉撒都要自行解决
。
CNN在2014年做过一个统计,除了会费外,一个老板来达沃斯开会,至少需要再自掏腰包4万美金。
其中,住宾馆一晚上至少要花600美元,相当于4300块人民币。不要嫌贵,这只是三星级酒店标准。
另外,你还要自费14万人民币去买各个闭门会议的入场券。当然,门票钱要省也可以,只要你进贡的年费超过了400万人民币。
但我觉得最帅的人头开销是这个:
什么是转场交通?怎么比头等舱机票还贵?算了, 甩几张图给你自己体会。
从苏黎世机场距离达沃斯150公里,不坐直升机难道让领导沿着阿尔卑斯转山路?
我查了下,WEF收入中97%是靠会费,2016年这块进账高达2.2亿瑞郎,相当于15.5亿人民币。
所以早几年就有媒体揭短,说你会费一涨再涨,迟早要把企业家吓跑的。
2014年会费上涨后,《金融时报》说:天价达沃斯峰会让跨国企业很泄气
不过,站在主办方角度想想,虽然收了这么多钱,但毕竟活动办的高大上,从花钱请嘉宾到打点保安估计开支不小。
但是,你想错了。
达沃斯论坛从来不给演讲嘉宾酬劳。
不管你是国家主席还是比尔·盖茨,过来讲完话通通没钱拿。
世界经济论坛不给参会者提供酬劳。honoraria |ˌɒnəˈreərɪə| 酬金,这个词是复数,原形叫honorarium,专指本职以外发表个演讲啥的挣来的外快。
而且,这家死精死精的主办方还搞定了瑞士政府:安保开支完全由钟表国政府来承担。嫌贵?那就从中央(联邦)到地方(州和市)三级政府来分摊,反正原则就一个:论坛主办方不出一个保安,不掏一分钱。
达沃斯官网:我们负责开会,瑞士政府负责安保
另外,别忘了,这家机构还办了好多不花钱的活动。说白了,就是有不少国家政府,排着队希望靠他家活动来提高国际知名度。
用WEF自己的话来说:
有时候,因为是跟政府机构办会,所以这些活动的钱都是这些国家的政府来出
但就这样,我看这家世界经济论坛还是说他们是
非盈利,不挣钱
。
这家机构每年会公开发布一个年度报告,前面几十页都是说自己做了多少多少大活动,不过在最后还是会贴一张简单的财务收支表。
但我真想不出,这家连出场费和安保费都不用掏的机构,一年怎么能花掉15亿人民币,账上只剩下不到800万人民币。
办出世界上最高规格的峰会,自己还不掏一分钱,高,实在是高。
达沃斯论坛创始人:瑞士人
施瓦布
在去年之前,多数中国老百姓跟G20不熟。
所以,我们不太操心这个会要花多少钱。
云集地球上分量最重的二十位元首,前后还有大大小小的部长级论坛,这笔开支有多大,可以想见。
在多伦多大学的一篇文章里,我找到了头几届G8/G20的开支。基本上,本世纪以来的G20,每次开会要花1个亿到7个亿美元不等。说实话,对于富国,这个花费还OK。
其中,开支的大头在安保,大概占到2/3。
像是2010年,加拿大政府因为超支,原本7.5亿美元的预算飙到11亿,引发国内媒体围殴。
但加国政府委屈的是,这11亿当中,其实有9.3亿都是为了安保啊。
不过,这还不是最点背的。
2014年,澳大利亚政府竟然差点被这张桌子放倒。
对不起,我放错了图。应该是下面这张更小点的:
因为需要给G20财长峰会造上面这张大圆桌,澳大利亚政府找到墨尔本一家厂商。又由于开会地点在布里斯班,造出来之后只能很麻烦地把桌子大卸八块再运过去。
2014年10月,《悉尼先驱晨报》独家获得一份政府合同单。当中显示,这张桌子花去了纳税人18.6万澳元,相当于100万人民币。让人哭笑不得的是:
桌子造价仅仅35万,但运费居然花了70万,是其两倍。
桌子成了G20开支争议的焦点
看看G20是怎么在花我们的钱:15万澳币就为了把这张桌子从墨尔本搬去布里斯班
此外和桌子一起曝光的,整个活动中的很多“乱花钱”细节(下面的价格我都折算成了人民币):
单买椅子花了35万
(原本是可以
跟桌子配套的
)
:
给代表人手配一台平板电脑,为此花去76万(人家难道自己不能买么):
设计下面这个G20徽标花了500万(知识产权原来这么值钱):
尽管花费都在预算内,但如此大手大脚花钱被爆出后,澳大利亚政府压力山大。总理阿伯特多次出面灭火,解释说这些钱真的不是挥霍,政府花的可小心了。
哎,
窝囊的政府。
最后多说一点点:除了掏钱问题,外国政府开国际会议其实还有很多钱以外的麻烦。
比如,对资本主义心怀不满的示威群众怎么安抚?出于安保考虑需要管制交通时如何争得民众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