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为什么提倡中庸?因为偏执必然导致谬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绝对的道理,就如同春满人间时必然是百花争艳,而不是一枝独秀。
计划与市场、国有与私有、联产承包与人民公社等等是绝对的对立,是非此即彼吗?即使一个好人也肯定有失误的时候,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点长处、一点好处。
但是,无论理论与现实中,都有大批的绝对派,其观点实在不敢苟同。谈到农民就必须是勤劳勇敢,说一下小农思维和个别农民的油滑奸诈,就是不尊重农民。说起小岗村就想证明当年的包产到户就全错了,一点好作用都没起。说起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要全盘否定,这是什么逻辑?
不是要导致虚无主义,更不是左右骑墙顺风倒。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都应该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判,都应该做利与弊的理性分析,探讨孰主孰次的问题。
某某境界和能力与毛主席相比,高低上下是一目了然的。但非要说人家一无是处没有做过一件好事,从出娘胎就是一个阴谋家、投机分子,我无法说服自己相信。
有人发文说“大锅饭”时没有偷懒取巧,这实在难以让我相信。我这个年龄的人对土地承包前的事有经历、有印象。记得当时我父亲任村支部书记,村民上工时都要把代表自己的牌子挂在大队部前的墙上,常有村民听到钟声挂牌后再转回家中睡觉。百姓干大田的活远不如干自留地里的活上心。当然,目前的土地制度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是事实。但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就能发展到现代农业吗?
半吊子的水平解释不了这些问题,但我知道只要是偏执绝对,那肯定不会是完美的,就绝对不是正确的选择和认知。
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其实,毛主席早就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实事求是。当然,这更是一个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