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对冲研投
专业垂直的大类资产研投交流平台,聚合全球优质的金融会议、调研和培训,提供最有价值的研究逻辑和投资策略,做你身边的投研助手。官网:bestanalyst.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果然爆了!网友:强到可怕 ·  昨天  
央视财经  ·  刚刚,超越北美!暂列全球第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对冲研投

924新政:股、债、大宗机会在哪里?

对冲研投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09-25 20:00

正文


欢迎加入交易理想国知识星球


来源 |  混沌天成研究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9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三方释放政策大礼包,带动股市大涨、债市回调,大宗商品强势上涨。政策的推出的影响是否“昙花一现”,对股、债、大宗商品影响及应对策略我们做以探讨。本篇主要从政策影响、对股市、债市、大宗商品的影响四个部分来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关于政策:


1、 传统型货币政策:货币宽松刚刚开始,后续仍有想像空间


1)、降息


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20bp至1.5%,并表示将带动MLF下调30bp至2.0%,LPR和存款利率下调20-25bp;一方面这种降息幅度相比过去基本是顶格处理,且相比美联储加息周期下10bp的下调幅度有明显改变;另一方面MLF和LPR相比OMO的加量降息也略超市场预期。


在9月底这个时间节点宣布大幅且加量降息不排除后面可能有增量财政配套,接下来的财政窗口是10月的人大常务委员会议。从去年经验来看,23年8月OMO利率下调10bp,MLF超量下调15bp后,年内10月会议追加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并纳入财政赤字。


货币宽松才刚刚开始,后续降息的空间依然较大,央行行长表示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收敛,人民币汇率外部的压力减轻,要维持人民币稳定,意味着后续随着美联储继续降息,国内的降息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另外就当前国内通缩谁,根据实际利率来看,国内依然需要大幅的货币宽松来改善实际利率环境,预计未来仍有超80bp左右的降息空间。




2)、降准50bp,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年内择机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25-50bp


一方面后续随着降息和存量房贷利率的调降落地,银行息差进一步压缩,通过降准给银行市场长期资金来缓解银行利润的压力;另一方面或是在宽松银行间流动性,或是为后续可能的地产扶持和财政增量做准备。


2、 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的新型货币工具:建立央行直达非银机构的投放机制,解决股市增量资金问题


1)、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支持部分大型非银机构通过资产质押从央行换入短债、央票等高流动性资产,再变现增持股票,这些流动性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首批规模5000亿,并表示效果好的话可以继续扩大规模。本质上是鼓励非银机构通过互换的方式加杠杆,支持指数ETF、沪深300成分股这类权益资产做类似国债的质押加杠杆行为。


2)、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


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提供再贷款,用于回购、增持股票。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为1.75%,允许商业银行加点50bp至2.25%放给上市公司股东。


3、房地产:地产刺激加强


1)、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至新发放利率附近,预计降幅50bp


前期彭博社的消息一致,符合市场预期。从两方面理解:


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增加 : 38万亿存量房贷,本次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计节省居民利息支出总计1500亿,占2023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19%。


有助于改善居民风偏: 3.45%的房贷利率相当于居民部门的机会成本,市场上有预期年化收益超过3.45%的投资产品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现金流拿去投资而不是提前还贷,有助于改善居民风偏。


2)、统一首套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下调到15%


3)、3000亿保证性再贷款央行支持比例从60%调整到100%


517地产政策是央行以1.75%的利率发放3000亿保障型住房再贷款给到商业银行,支持比例60%,当时市场普遍预期撬动5000亿的增量资金用于收储,但实际资金使用进度较慢;因为是市场化收储,考虑到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成本高于再贷款利率以及利率加点,实际商业银行发放给地方收储主体的利率可能要到2.7%以上,超过收储项目的预期收益。现在把支持比例调整到100%后,商业银行加点50bp贷给收储主体的利率有望降到2.3%,基本接近于一二线城市租售比,有望推动一部分收储进程。但考虑到收储项目收益不稳定以及3000亿的资金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在出台新一轮政策前对收储的看法偏谨慎。


二、对股市的影响:股市缺乏增量资金的问题得到扭转,股指仍有较大想象空间


今年以来新国五条出台后融资端对市场的抽血得到明显抑制,但A股却持续阴跌、市场成交不断缩量,本质原因在于始终缺乏增量资金入市;市场上畅行的“有效需求不足”“债务通缩”“企业盈利受损”“中美利差外资流出”等一系列观点最终反映在股市需求侧就是净流入资金的严重匮乏。从上午行情的演绎上也不难看出新政策下市场的核心矛盾得到显著改善,开盘的高开回落本质上还是对传统货币政策的交易,停留在存量资金的博弈上,但随后两大创新型货币工具真正意义上扭转了市场对增量资金的悲观预期,指数也开始放量上行。



既然我们说本轮股市的反转来自于流动性方面的预期改善,再去讨论基本面来推演后续行情意义就不大,还是从两大政策工具入手,看看增量资金能带动股市多少涨幅:


1、 非银机构互换便利


对于这项货币工具主要有两方面预期:1)互换便利给汇金GJD带来更多资金来源,增强市场的托底力量;2)资金保险通过加杠杆在底部建仓有望对冲过去一段时间基金净赎回的压力,改善公募净流出的格局。近两年大量机构重仓股大幅杀估值,本质上不是因为基本面差,而是因为居民财富效应收缩下基民的大规模赎回;从资金面上来看,这些股票的卖压要远远超过一些中小盘,导致市场对公募重仓股避而远之,进一步形成资金面上负反馈。当下随着央行的互换便利给到大型机构,这些估值低位基本面良好的个股有望获得增量资金流入,打破负循环。


2、 增持回购再贷款


上市公司股东从商业银行手中获取再贷款的资金成本为2.25%,意味着股价下跌风险有限的情况下,超过2.25%股息率的公司就有回购动力来获取利息收益;以此为锚做估值的话,目前沪深300股息率股息率3.25%,可以往2.5%去看,对应沪深300指数3800-4000点。



从以上两个角度来讲,过去半年股市最大的矛盾已经得到显著缓解,且从极端估值的角度来看,股指依然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三、对债市的影响:短期面临下行压力,长期逻辑不变


债市长期逻辑不变:在没增量财政的前提下,基本面弱通缩螺旋的问题还是利多长债,政策利率的角度也还有巨大的降息空间;潜在的博弈点是今年是否有增量的财政做配套,观察10月以及年底的政策窗口。


相比中长期的基本面逻辑,短期债市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1、股债的负相关性,高风险资产大涨期间,债市的表现较差,尤其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大量资金集中抱团的情况下,资金有流出的压力。


2、长期政策的定调上,引导长线资金入股市,做指数型被动投资,一些保险资金后续可能会减配长久期国债,增配股指。


3、新型货币工具对债市尤其是短债偏空:非银金融机构如果拿股指ETF等金融资产和央行做质押换入短债、央票等高流动性资产的话,二级市场上这种债类流动性资产的供给上升,对债市形成压制。


四、大宗商品影响:内外阶段共振,关注基本面良性商品的反弹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