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多款AI产品投放超级碗广告,TikTok ... ·  昨天  
白鲸出海  ·  Le ... ·  昨天  
中油工程建设  ·  公司与大庆建设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3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微调碾压RAG?大模型意图识别工程化实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不管什么病,一定要灸腿!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5-01-15 19:52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艾灸,不能忘了灸腿

还记得《灸绳》里的一个案例吗?一个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急性脑膜炎女孩:
当即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解,手足痉挛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儿突然开口叫“爸爸”、“妈妈”,并要东西吃,家长喜出望外。此后艾灸减量,每天仍继续灸百会,上、下午各3 小时。一周后患儿意识进一步恢复,并能扶物站立。

15 天后,在续灸百会的同时,又加灸左右足三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 小时。防止百会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
敲黑板,划重点:多灸腿部穴位可以引火下行。

这一点很多灸友都知道,我们也多次强调了,但是仍然有不少灸友连续多日或几个月只艾灸胸腹部穴位,没有艾灸腿部穴位,导致月经不来,导致上火严重(牙龈肿痛、咽喉疼痛、舌质红、胸闷烦躁等等)。

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就是人的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环,单灸腰腹部,气血只在上半圆局部打转,气血就没有往下走的引导,特别是在你的上半圆灸量过大、经络不通时,上火是不可避免的。

灸好腿,养好命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1、腿是“第二心脏”!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堪称人体“第二心脏”。

2、腿是“交通要道”!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维持着气血的上下通达、循环往复。

3、衰老从腿开始!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且双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4、腿是“疾病反映区”!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灸腿的好处太多了

1、引火下行:最近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上火的情况,大概是因为天气干燥,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

但是,有的人采用艾灸足三里、涌泉的方式引火下行并不管用,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是瘀堵体质,特别是中焦堵住了,想引火下行也无法引下来,那该如何处理?

1、虚火往上走,可以在耳尖、大椎放血,上火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2、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来调理你的瘀堵体质。

3、配合一些刮痧、拔罐、刺络等方式,来打通瘀堵的地方,让艾的力量可以在经络里畅通。

4、自己不会处理的话还等什么?及时就医解决。

2、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虽然气温还没用大幅度降低,却已经有灸友反馈手脚冰冷,可见是肾阳虚比较厉害了。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血海: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建议:如果您在头面部、腰腹部穴位灸量较大时,日常一定别忘了灸腿部的穴位,可在上述穴位中取一两个施灸。可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腿上的穴位,也可以同时灸。


点击查看偏方秘方
头面部
鼻炎 咽炎 口腔溃疡
口臭 口臭2 牙龈出血
牙痛 牙齿松动 咽喉炎
口疮 鼻窦炎 声音嘶哑
近视眼 老花眼 白内障
头痛 酒糟鼻 见风流泪
耳鸣 耳聋 脱发
生发 秃顶 斑秃
乌发 头皮屑
常见病
失眠 入睡困难 神经衰弱
咳嗽 感冒 扁桃体炎
便秘
结肠炎 扁桃体炎2
胃炎
肠炎
拉肚子
胃痛
胃下垂
腹胀
胆结石 肾结石
尿路结石
尿频 肝炎 厌食
哮喘 肺气肿 气管炎
肾炎 止汗 甲状腺肿大
盗汗

老年病
高血压1 高血压2 高血脂
低血压
糖尿病1
糖尿病2
冠心病 脂肪肝 脑血栓
眩晕症 面瘫 记忆力减退
眩晕 嗜睡
抑郁症
痛风 癫痫 降低转氨酶
颈椎病
关节炎 膝关节炎
骨刺 骨质疏松 坐骨神经痛
足跟痛 腰肌劳损 强直脊柱炎
手脚冰凉
手足麻木
手抖头抖
中风后遗症

男女病
乳腺炎 丰胸
乳腺增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