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恭摘自《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2013/12/2(第28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7-049-028
告诉大家,真理可以在每个人的人生显现才叫真理。真理不是在某些人身上显现,那就不叫真理,那叫偶然。所以圣教是有求必应,你如理如法去修,一定可以感殊胜因缘。了凡先生命中无子,后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他改造命运。尤其又留了这本《了凡四训》,利益了几百年的人,不只利益中国人,日本、韩国都非常重视这本书。稻盛和夫,这在企业界现在是顶尖的模范,他给全世界的年轻人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了凡四训》,怎么改造命运?
怎么改造命运?「恶」不要怕人家知道,还要发露忏悔,后不再造。古人不掩饰自己的过失,然后惭愧,奋发图强,把它改过来,这样的态度上天会降福给他。有过失不改,还懒惰、懈怠、苟且,这上天会降祸的,祸福在一念之间。而且古人不止人前非常谨慎,没有人时候也谨防自己有错误的邪念。古人修身的工夫,特别重视慎独,只有自己在的时候,常常就像四书里面讲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虽然身边没有人,就好像十个眼睛在看他、十个手指在指着他,他不会放纵自己,他会战战兢兢。古人是什么?每天睡觉的时候,盖着被子,想想今天有没有做错事?假如今天有做不好的事,连对着棉被都觉得很惭愧,这个是古人的心境。
古人防非止恶,到什么程度?作梦,梦里面有不好,他都忏悔。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杨翥,他作梦梦到自己走到一个李子园,摘了两颗李子来吃,隔天醒过来,面壁思过,几天不吃饭。假如依这个标准,我可能会饿死,这个学问差太远。杨翥,他怎么反省自己?我在梦里面,没有取得主人的同意,我就摘了人家两颗李子,是平常这个道义跟利分不清楚,是不义的行为,不可以做。隔天就反省。所以我们不只「恶不恐人知」,连作梦任何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过恶,都要深深忏悔。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作梦梦得不好,也代表平常也是胡思乱想。
古人的态度让我们很佩服。而且恶不改,尤其愈高位的人,他恶不改,所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从家庭来看,当父母的人不改过,下一代会遭殃、下一代会学坏。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恶不改,那整个国家的风气就带坏了。「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宋朝的曾巩跟王安石交情很好,结果皇帝神宗就问曾巩,你觉得王安石这个人怎么样?曾巩就说,王安石的文章、王安石的品德都不输给汉朝的扬雄,但是他比较吝啬。结果皇帝听了以后,就说了,「王安石不重视富贵,不重视财富,怎么会说他吝啬呢?」结果曾巩就讲,我所谓的这个吝啬,是王安石很勇于承担,勇于为国家做事,但是却吝啬于改过,不愿意针对自己最严重的问题去痛改。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好面子害死的。
一个举足轻重的官员好面子不改过,那忠臣的话他就听不进了。忠臣的话一听不进,听谁的?谄媚、巴结他的人。结果最后国家因为他招来很大的祸患。所以这个宋神宗听完也点点头,表示同意。王安石有宰相的才能,但就因为没有办法改进自己的过失,导致危害整个国家,后世对于他的变法,就有很多批评。以他这种宰相之才,都会产生这么不好的影响,就因为不改过,更何况我们没有他的才干,又自以为是,那可能就天天活在过失当中,而蹉跎了自己的人生。这个是要勇于改过。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推荐阅读,请点击蓝色文字:
1、我们不能用薪水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否则就是不恭敬
2、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3、纵欲、伤身,折福、折寿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朱子治家格言》第2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