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进入加息和“缩表”周期,全球央行都在商讨是否跟进美国缩减流动性之时,中国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增加流动性的“定向降准”。
据澎湃新闻报道:
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推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范围扩大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或余额满足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并适当给予再贷款支持。
在央行对房地产进行定向加息的同时,国务院却开始搞定向降准,很多朋友不能理解,所以,政事堂今天解读一下。
根据以往的惯例,一般在国务院提出降准要求,央行会在十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完成降准部署。而此次降准之后,就是十一长假。因此,在开会前留给央行的时间并不多,反过来也能看出来,这次降准的决策,非常着急。
而且,梳理一下,以往国务院公开提出降准,意味着有长期的降息降准规划。
譬如本届国务院的常务会议,公开提出“降准”政策仅有2次,全部集中在2014年的4月~5月。而在这两次之后,中国进入了降息降准的双降周期,在2015年一年,全面降准4次,定向降准5次,降息5次。央行的政策也从“稳健”转变为“稳健略偏宽松”。
如果关注房价的话,大家会发现正是伴随着这一波的降息降准,中国房地产从紧急“去库存,”转向了又一波的高烧,全国房价屡创新高,地王频出。而且,最关键的是,房价热潮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二线城市。
而终止这一波量化宽松的,政事堂推测,恐怕是在《人民日报》三次刊文的权威人士。
在第三次人民日报的专访,也就是16年5月的那次,权威人士对“L”走势的判断愈发肯定,并认为宏观调控重点再度切换为调结构。而最重要的是,权威人士对于货币政策的建议,提出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给市场预期的货币宽松泼了一盆冷水。
所以,实质上,从14年开始的这一波中国式“量化宽松”,也就在16年的年中终止了。
不过,政策都是有很强的延迟惯性,譬如,每次降准释放的货币,伴随着反复的信贷,最终变成了约5倍的货币充斥于市场上。所以,而这一波的“量化宽松”,虽然16年的3月双降就停止了,但是房价热潮却一直蔓延到17年。同样,直到17年初,央行的货币政策才从“稳健略偏宽松”变成了“稳健中性”。
当然,16年8月,发改委网站搞出了一个建议降息降准的大乌龙,不过在权威人士面前,也仅仅成为了业内的一个笑谈。
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能够感受从16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收紧,而非金融业的朋友,也能感受余额宝的利率开始了一路飙升。
而政事堂的读者们,大概也能频繁看到“再见余额宝”之类的P2P广告。不过,有趣的是,文案中被鄙视的余额宝利率,总是跟不上现实中的节节高升。
为啥说余额宝呢,因为余额宝利率的飙升,也直接展现出,市场上缺钱!
不过,随着今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大家注意细节的话,我们的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变成了“稳健”,会上还指出“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随后,央行使用“酸辣粉”和“麻辣粉”等各种手段,解决了市场上部分流动性的问题,余额宝的利率也开始了小幅下滑。
原因呢,在L形经济之下,伴随着大规模的供给侧改革,和房地产在限购形势下成交量上“入冬”,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经济是受不了的,大量的小微企业是更是撑不过L型的寒冬。
我们要记住,供给侧改革是为了避免造成系统性的经济风险,而不是主动去戳破泡沫。
所以,在最近几个月,地方政府大规模出台限购政策,能够从成交量上锁死房价泡沫之后,国务院才开启了这一次的定向降准,用来支撑在环保检查和供给侧改革下偏弱势的中小企业。
不过,本次虽然是定向降准,但是由于大部分银行普遍符合降准标准,因此虽然本意上是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但实际操作中却几乎是一次全面降准。因此,降准带来的数千亿信贷中,其中会有很多将涌入房地产行业。
所以孤立的来看房价,目前还没有进行限贷限购的二三线城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受益于本轮定向降准带来的资金涌入。
不过,大家对房地产也不能过于乐观,随着国务院开启了降准,向市场上释放流动性,但同时大概率银监会也会进一步加强打击影子银行,这导致市场上流动性大幅降低,而影子银行则是房地产的主要供血方。
所以政事堂判断,从整体上来看,本次降准,恐怕很难对房价形成什么的促进,但是却会在银根整体缩紧和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通过降准促进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打实地为民营经济缓一口气!缓解此前经济微观层面造成的“国进民退”。
所以,对于此次降准,要给我们的政府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