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郑磊进入富邦华一银行的第六年,也是这家银行在大陆开拓市场的第23年。5年前,郑磊曾远赴四川筹建成都分行并任职分行行长四年,采访时,他在富邦华一总行担任行长助理,分管对公业务,谈吐中给人务实干练的第一印象。
富邦华一总行行长助理 郑磊
自1997年成立以来,富邦华一银行就跟随着台商的脚步在大陆开拓业务,致力于“服务台商,服务实体经济”两个本源,积极拥抱台籍客户,为台胞提供各类便捷金融服务。
目前富邦华一银行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等地区已经布局27家营业网点,覆盖 12个城市。“哪里台商最聚集,富邦华一银行就往哪里走,以这样的原则去规划在大陆的网点。”郑磊说。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300万台湾同胞往来在大陆工作、定居,占到台湾2300万人口的1/8,台商在大陆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目前,台商客户占富邦华一银行对公客户数的55%。
郑磊表示,因为“富邦”在台湾家喻户晓,所以台商客户对富邦华一银行自带三分熟,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此粘合度会比较高。
在采访时,富邦华一银行宁波分行刚于11月份开业,成为富邦华一银行在长三角的第17家、也是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第27家营业网点。宁波分行的设立将进一步完善富邦华一银行在长三角都市圈的布局,实现对台资企业密集区域的覆盖。郑磊向记者介绍道,宁波是外向型经济,吸引众多台资企业入驻,这些企业为富邦华一银行在当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
郑磊一直紧密地跟踪台商的需求变化。据郑磊观察,台商的资金会有归集需求,每日资金都会往企业区域总部归集;而面对行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以及利润的缩窄,台商对于再建工厂持谨慎态度;开证和外汇避险是他们目前较为强烈的需求。
基于与台商之间的“粘性”与良好伙伴关系,富邦华一银行的公司业务定位于“一大一小”,“一大”指头部客户,“一小”指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
一些台商是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其上下游产业链里又连结着很多大陆的中小微企业。富邦华一银行通过台资龙头企业对所在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梳理,打通龙头企业的上下游,对应收、应付账款进行融资。因为是同一链条上的现金流,对于这类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富邦华一银行会通过供应链融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比如,今年富邦华一银行和台湾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达成合作,对食材原料采购环节提供融资,将原来大约三个月的付款周期缩短至货到付款,下游的供应商回款时间缩短,采购价格也相应下浮。“对企业来说流动性增加,成本降低;对银行来说,风险也降低了,也实实在在地对扶持三农、支持实体经济做出了贡献。”郑磊说。
“现在,在公司业务投行化思维下,从原来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客户为中心,深入挖掘客户需求,看中企业长期稳定的内循环现金流,通过金融管家的服务模式,提高客户的粘性和综合贡献。”郑磊说。“比如,在实际操作中,a企业付给b企业,b企业付给c企业,如果a、b、c都是富邦华一客户,虽然贷款利率低,但是银行实际的收益并不低,因为大量的结算资金沉淀在银行。”郑磊说,“我们不去盲目追求收益率很高的业务,收益率越高,风险也越大。如果在选择优质客户的同时,又能为客户在实业投资、机构理财、现金管理,甚至客户的个人结算、员工的工资代发,信用卡服务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既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又能增加银行业务收入。”
据了解,富邦华一银行也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打造了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线上供应链平台,实现线上拆/转/融,按需、按时融资,有效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核心企业汇聚1到N层供应商及经销商,解决了上下游供应商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另外借助区块链、云技术、RPA等前沿技术手段,发展交易银行产品,目前已成为领先拥有跨行财资管理平台、银企直联、电子银行等客户线上服务平台的外资银行,现金管理服务能力获得市场肯定。
对于各项线上系统的发展,郑磊的观点直击本质——更关乎客户群基础。在郑磊看来,富邦华一的各项线上服务平台系统,依托的是23年累积下来的客户资源:“一套系统还是需要有客户去使用,一个银行还是要有基础的客户群,头部客户还是要牢牢抓住的。”
近年来,富邦华一银行积极加强与中外资银行、券商的合作,充分运用母公司优良资源,牵头主办或参与各类银团项目,逐步形成了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