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市2025年春季学期收费标准 ·  3 天前  
成都发布  ·  打“飞的”真的要来了!成都人准备冲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2025成都元宵节免费活动汇总!(第一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永和九年,王羲之的那份醉与醒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12-05 12:46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永和九年,王羲之的那份醉与醒

来源:道中华


如果有一天,你乘着宇宙飞船来到太空中遨游,面对浩瀚无垠的壮观景象,你会想到哪一句古诗抒发情怀?


2022年10月12日,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晒出了“路过”中国上空拍到的照片,并用中国古文写下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内容发布后,立刻引来了中外网友的广泛关注。


▲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舒展眼力、开阔胸怀、体会自由……既能跨越古今,更能超越国别,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正是《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的魅力所在。

在中国三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中,“永和九年”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瞬间。


在这漫长岁月里,有过数十个王朝、数百位皇帝的更迭,所用年号甚多。但这些年号都是各个政权的象征, 唯有“永和九年”超越其政治意义,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独树一帜,光彩夺目。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


公元344年,22岁的晋康帝司马岳卒于宫中,年仅2岁的太子司马聃继位,史称晋穆帝。次年改元“永和”,是为永和元年。


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修禊”(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民间风俗节日)集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制序挥毫。


▲兰亭序碑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次聚会,一集诗册,一帧书法,一幅图画, 展现了东晋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永和九年注入了特殊的内涵。

01

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


兰亭,地处绍兴兰渚山下。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屯兵在此地时种植兰花,汉代在此地设置驿亭,故取兰花、驿亭其神——谓之“兰亭”。


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东晋时,王羲之在此筑园以居,园林景致为后人称道。


▲绍兴兰亭景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的春日,王羲之邀请了一众文人雅士齐聚兰亭,共同参与了这场后世津津乐道的“兰亭雅集”。


与会者中,有名门望族谢安、桓伟、庾友,也有隐逸江湖的孙绰、许询和李充等,以及远道而来的太原王蕴、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人,甚至包括了高僧支道林。


众人沿渠而坐,依照古俗,将酒杯置于上游,让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绍兴兰亭景区中的曲水流觞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一曲水流觞的传统,被这次文人聚会赋予了新意。


在这场聚会中,众人临流赋诗,畅叙幽情,支道林更是展示了佛法的神通和禅定,令人眼界大开。


一时间,兰亭内欢声笑语,墨香酒香。


聚会高潮时,王羲之提议大家共同创作一幅画作。众人纷纷响应,挥毫泼墨,最终完成了一幅展现兰亭美景和文人才华的“兰亭图”,成为东晋文化的瑰宝之一。


兰亭聚会后,王羲之还将当日的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记述曲水流觞和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即在 王羲之酒醉中写成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千年书法的神品。


请横屏观看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唐太宗对王羲之极为推崇,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誉为“尽善尽美”,并将《兰亭序》临摹本分赐给近臣,传说还以真迹殉葬。


兰亭雅集不仅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作和趣事,也见证了文人间的深厚友谊和默契,被后人誉为 “千古第一雅集”


兰亭,也因此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同名扬四海。


而在这“桃源”兰亭之外的永和九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02

永和九年独特的历史背景


永和九年,刚11岁的小皇帝司马聃在正月大赦天下,以祈国泰民安。然而,五月,出现大疫;七月,地震发生,这一年可谓多灾多难。


随着八王之乱、战乱频繁以及东晋内部士族的纷争,中原地区陷入长期的混乱之中,江南地区则分裂成多个小政权,与东晋中央政府的关系时好时坏。


士族势力在此时期开始崛起, 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王氏兄弟掌控朝政和军事,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 的局面。


宫廷内部,桓温与殷浩两位大将军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


桓温在消灭蜀地的成汉政权后名声大振,加之镇守荆州,手握重兵,令朝廷忌惮不已。这也使得隐居十年的殷浩,被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请出山,以抗衡桓温的独大之势。


▲帝王名臣像册之王羲之。(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王羲之与殷浩为同龄好友,他多次劝殷浩避免和桓温争斗,以免引起内乱,但殷浩并未听从。


永和六年,殷浩北伐大败,被桓温弹劾流放,贬为庶民。


两年后,王羲之心灰意冷,辞官归隐。


王羲之的家国情怀未曾在朝廷展现,却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


而那位一度在官场风光无限的恒温,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


桓温三次北伐,虽曾收复西晋故都洛阳,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军队断粮被前燕大将慕容垂击败,最终在373年病逝。

03

永和九年社会的概括印象


永和九年,东晋王朝虽然仍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但内部政治局势已趋于稳定。 皇族和门阀士族之间,以及士族内部,大体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使得政权得以 稳定。

这一时期,也是东晋士族政治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士族在政治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通过掌握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