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全平台素材下载器💪 ... ·  昨天  
舰大官人  ·  子时到,我准备进攻了。祝我好运吧。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爱国之心没有高下,但爱国的方式有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5-24 08:57

正文




美国马里兰大学华人毕业生Shuping Yang的毕业典礼“辱华”致辞引起的风波,大概是两天来社交媒体最热的话题,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我们无意于争论个中曲直,只是想说,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伴随每个公民成长的自然感情,而教育、引导公民理性地爱国,不任由这种热情变质为民族主义的狂热,才是一个国家价值观是否稳定,头脑是否清明的表现。


不妨多一点独立思想,少一点怒满胸膛。


01

激情与理智,爱国心是否有高下之分?


对祖国的依恋,是一种本能。托克维尔(Tocqueville)将这种本能的情感等同于宗教,“因为它不进行推理,而是信仰、感受和行动”,而与之并存的,还有一种更理性的爱国心。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有一种爱国心,主要来自那种将一个人的内心和他出生的地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本能的、非功利性的和无法定义的情感。这种本能的情感夹杂着对传统习俗的爱好,对祖先和历史的尊重。怀有这种情感的人,爱祖国如同爱自己的祖屋。他们喜欢在祖国享受的安宁和养成的稳定习惯,依恋祖国勾起的回忆,甚至觉得活在祖国,服从也是一种甜蜜。这种爱国之情往往与宗教信仰糅合在一起而变得更加炽热,从而创造出很多奇迹。


如同所有出自本能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可以激发人们一时的热情,做出巨大的努力,然而却无法使努力长久。这种爱国心在将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之后,便往往任其于和平时期走向衰亡。


当一个国家民风依然淳朴,宗教信仰依然坚定,社会安然遵循古老的秩序,政权合法性还没有受到质疑时,这种本能的爱国心便大行其道。


另有一种更理智的爱国心,也许不那么慷慨和热烈,却更有生命力,更加持久。这种爱国心来源于理性。它借助法律而发展,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增加,最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个人利益混合在一起。一个人能够领悟国家富强对个人福利的影响,知道法律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一福利,他关心国家的繁荣,首先因为国家繁荣于己有利,其次因为自己能对国家繁荣有所贡献。”



02 

怎样的事件最容易引爆集体情绪?


比起个人,身处群体往往能够唤起光荣、名誉、宗教与祖国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十分容易被想象力和情绪左右。这是勒庞(Gustave Le Bon)在《乌合之众》中对大众心理的观察。


确实,我们发现,但凡与国家形象、国家主权有关的,涉及到对外关系的事件,都很容易令人群情激愤甚至疯狂,因为这类事件尤其能用来建立想象。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有名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告诉了我们,民族是如何被想象和建构出来。正如国家权力和征服者的权力往往建立在大众的想象力之上,要动员群体也必须在想象力上下功夫。民族主义者从来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所以,著名的研究民族主义的英国学者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D.Smith)才说,民族主义离不开自然景观和历史叙述。换言之,对国土自然景观的讴歌和历史书写一向是民族主义表述的载体。这些都是把想象直接诉诸文字情感,以进一步激发大众的想象力。


我们不能说大众被调动的情绪都是民族主义的。那么,为何在集体中,爱国情感往往会变质?


再读《乌合之众》,勒庞在书中的悲观与犀利也许并不过分:一种观念,只要是抵达了群体内部,并且能够产生影响,那么无论它最初是如何伟大,如何正确,都将失去几乎所有那些曾令它高深和伟大的成分。无论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好是坏,它们都具有的双重特点就是:极为简单和极为夸张。


在群体当中,情感的夸张会因为缺乏独立思考而得到强化,因为展露出来的感情会通过暗示和传染非常快速地传播,而对这种感情的明显赞同则会大大增长它的力量。



03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祖国也是一样


类似“辱华”致辞这样的事件,强化了国家作为公民所共有并且需要共同保卫、爱护的家园的形象,因此,集体爱国的动作爆发式地出现。但是,在更多的平常的日子里,甚至是令人失望的新闻不时发生的时候,爱国心又被放在哪里呢?


托克维尔认为,不存在对祖国无私的爱,所以要让人们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将爱国心与日常思考、激情和习惯联系在一起,爱国,才会是理智而持久的。


“有时在一个民族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这样一个时刻:古老的习惯变了,旧有的风俗毁了,一切信仰都动摇了,昔日的荣耀消逝了,而民智却仍然不够开化,政治权利还得不到保证或受到限制。于是人们眼中的祖国便只是一个模糊可疑的影像。


祖国在哪里?是在地上吗?可是大地死气沉沉。是在祖宗的传统中吗?可有人教育我们说传统是桎梏。在宗教里?我们已经不信宗教。在法律里?立法的不是我们。在立法委员手里?我们害怕他们,也鄙视他们。于是哪儿都见不到祖国,只能每个人给出自己的看法。结果人人都陷入一种狭隘黑暗的利己主义中去。人们排斥从前的偏见,却又无法达到理性的认知。最终既没有君主制下的本能的爱国心,也没有共和制下的理智的爱国心,而是止步于两者之间,陷入迷惘和痛苦之中。


陷入这种境地能怎么办呢?回到从前吧。可是一个民族无法重新体验青年时期的情感,就如同一个人无法恢复童年时代天真的喜好。对于昔日的情感或喜好,人们可以怀念,却无力恢复。因此应该向前走,要尽快让人民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统一的,因为对祖国无私的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要重燃信仰不能依靠法律,但要使得人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却要依靠法律。人的内心有着永不泯灭的模糊的爱国本能,要通过法律唤醒和引导这种本能,并且,法律使得爱国心与日常思考、激情和习惯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种理智而持久的情感。每诞生一代人,就如同产生了一个崭新的民族,立法者可对这些新人进行教育和领导。”


爱国心没有高下,但爱国的方式有。如果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不妨多阅读,多思考。但愿每一位赤诚的爱国者,也都是冷静的,智慧的。



延伸阅读


1、只有送出国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2、谁打碎了中产阶级的美国梦?

3、为什么社会底层更容易激进?

4、少一些热泪盈眶,多一些独立思想 | 关于爱国主义的书单

群学书院今日荐书


《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  著

曹冬雪  译

译林出版社2012年


托克维尔从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出发,探索美国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当全世界对“民主”这一新奇的观念或制度仍然存在幻想、误解及恐惧时,托克维尔却以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阐述了民主的是非利弊,将美国的社会状况、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等与以英法为代表 的西欧国家进行对比,探讨了如何以美国为参照,从本国现状出发,建成民主制度。书中所言影响深远,极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