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王捷
机构丨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
* 本文为威科先行独家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4年11月,随着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胜出,全球市场似乎又将迎来“关税狂人”的回归。区别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政策,新一任期的目标则更加根本和激进,试图切断与中国经济的联系,试图将中国完全排除在美国产业链之外。特朗普的再次上任,将在经贸政策上对中国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
本文分析基于特朗普为竞选总统准备的
Agenda 47,其中包含多项针对中国车企的贸易和经济政策。这些政策虽然是特朗普竞选时的主要承诺,但其最终实施需要国会的立法配合,因此尚不确定能否完全落地。
本文所探讨的影响,主要基于特朗普的政策设想,旨在为中国企业提供参考,帮助其预估在特朗普上台后可能面临的市场环境以及应对策略。
中国新能源车企早在中美贸易战时期就已面临来自美国政策的诸多挑战。自2018年起,特朗普政府通过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强化技术封锁、限制关键零部件出口等一系列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美市场的竞争力。特朗普的回归,可能只是延续并进一步强化这些政策。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立场上,两党将保持一致。除了关税和贸易打压手段外,美国在数据合规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美国政府限制或禁止中国等"受关注国家"获取美国公民的敏感个人数据和政府数据,给中国车企在美国开展业务带来合规挑战;美国政府还可能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受关注外国相关实体"(FEOC)的定义和限制范围,包括禁止电动汽车使用由FEOC制造或提取的电池组件和关键矿物。这将对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带来巨大挑战。以下我们列出针对部分影响较为深远的中国新能源车企相关现行政策:
政策名称
|
核心内容
|
《通胀削减法案》 (“IRA”)
|
|
《关于防止特定国家访问美国人敏感个人数据及政府相关数据的行政命令》(“ANPRM”)
|
|
《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拟议规则: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网联汽车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审查》(“NPRM”)
|
|
《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
|
|
以下是特朗普的Agenda 47计划中,针对中国的主要政策,我们列出如下表格:
政策领域
|
针对中国的政策措施
|
贸易
|
-
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撤销中国的最惠国贸易地位,认为中国的贸易行为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
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通过《特朗普互惠贸易法》以及普遍基准关税,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关税,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保护美国制造业和农业。
-
减少从中国进口关键商品:逐步减少从中国进口的医疗、技术、能源等关键商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确保美国供应链安全。
|
投资与资产
|
|
汽车
|
|
供应链
|
|
能源
|
|
知识产权
|
|
限制外包
|
|
军事与国家安全
|
|
在此背景下,我们列举了部分预期的政策变化:
从政策方面来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大幅提高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加征了7.5%至25%的惩罚性关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多个行业。近期他直言不讳,重启对华贸易战将是其最高优先事项,并扬言会在必要时征收高达100%、200%乃至1000%的极端关税水平。因此,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关税很可能将再次成为他施压中方的首选工具。
他在"Agenda47"中概述的计划也印证了这一点,即在普遍对外国产品征收高达10%的基准关税基础上,还将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同时剥夺中国最惠国待遇地位,并禁止从中国进口电子
产品、钢铁和药品等重要商品。
从可行性角度来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就广泛利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贸易法赋予总统广泛自主权,无需国会批准,特朗普便可援引《1974年贸易法案》第301条款、《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等,以不公平贸易行为、知识产权盗窃或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对中国加征新关税或扩大现有关税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方面对"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解释较为宽泛,意味着总统在此项下的自由裁量权实际上是无限扩大的。
2018年,特朗普政府大多数对华加征7.5%至25%关税都是援引了301条款,且该条款的授权范围足以支持特朗普加征高达60%的关税税率。此外,《1974年贸易法案》的"国际收支权力条款"、《1977年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案》等也为美国总统预留了广泛的关税权力。
从政策内容来说,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的"Agenda 47"计划中,明确提及要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MFN)地位。这意味着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将不再享有较低的关税水平,而是面临与其他非WTO成员国相同的高额关税。取消最惠国待遇将直接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材料在美国市场的关税负担大幅增加。这将提高中国车企在美国的运营成本,严重削弱它们与本土及其他国家车企(如韩国、日本等)的竞争力。此外,这可能迫使中国企业进一步调整供应链,寻找其他市场或采取本地化生产以规避高关税,特别是在成本敏感的中低端车型领域。
然而,从可行性角度来看,取消最惠国待遇仍存在诸多障碍。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实际上指的是“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 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地位,该地位是由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赋予的,体现于2000年通过的《美国-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如果特朗普希望取消中国的PNTR地位,他需要通过国会来废除该法案,这需经历提出议案、国会表决、总统签署的流程,短期内较难实现。
当然,《1974年贸易法》第502条也赋予总统在某些情况下中止或撤销一个国家最惠国待遇的权力,尤其是在国家安全或对外政策利益受到威胁时。
(三)既不允许中企通过墨西哥曲线出口,也不欢迎中国企业进美建厂
目前,中国车企普遍采取“曲线进口”方式,即通过在墨西哥等国家组装,以享受USMCA等自贸协定的关税优惠,间接进入美国市场,从而规避高额关税。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计划对中国车企进入美国市场采取“内外夹击”的严厉措施。
外部方面,特朗普明确表态要打击中国产品通过第三国“曲线进口”美国的做法。他在竞选中放言“新关税计划将导致来自墨西哥的汽车在美国一辆都卖不出去”,暗示将出台政策打断中国汽车产品通过墨西哥等国绕道进入美国市场的供应链渠道。内部方面,虽然特朗普曾发言欢迎中国前往美国建厂,雇佣美国人,但根据其“Agenda 47”的描述,我们更倾向于特朗普计划将在汽车等核心战略产业领域把中国拒之门外。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特朗普将他看作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对象,所以对于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产品,他的政府很可能将予以全面封锁,不仅限于抵制进口车,还不允许中国企业通过在美国直接投资(FDI)、设厂生产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
总的来看,区别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政策——主要是利用关税作为手段,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期望在既有的全球化框架下重新分配利益。而新一任期的目标则更加根本和激进,是要切断与中国经济的联系,将中国完全排除在美国产业链之外。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对中国在经济和战略层面的“彻底脱钩”,从而消除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为美国汽车等制造业“带回”关键供应链,最终达到“经济独立于中国”的目标。
随着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重构和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2024年可能是中国车企“抢出口”的关键时期。虽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会对中资车企在美国市场施加更多限制,但美国并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出口市场,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会因特朗普的政策有所提高。中国车企应抓住现有出口窗口期,特别是在美国新政策尚未完全落实或出现调整的空档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海外市场机会。
由于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进程中应保持高度灵活性,避免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尤为关键,需在东南亚、欧洲等新兴市场和经济体中积极寻找合作机会,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风险。
特朗普政府对外在数据隐私、国家安全和技术出口等领域的审查力度将加大。中国车企需实时跟进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动态,建立专门的合规团队或聘请专业律师,确保全球布局过程中及时应对各国政策调整,减少合规风险。
随着全球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监管日趋严格,中国车企必须提前做好数据合规准备工作,确保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各环节符合目的地国家的法律要求,采取透明的隐私政策,树立良好的品牌声誉,避免遭受重罚。
综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带来阵痛,但也催生中国新能源车企加快全球化布局的机遇。虽有严峻挑战,但中国车企只要保持战略定力,注重技术创新,拓展多元化市场,就一定能化危为机,在全球新能源车产业洗牌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1]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19528 特朗普政策思路2.0:基于共和党党纲的视角
[2] https://www.donaldjtrump.com/platform/ 特朗普发布Agenda 47
[3] https://www.lexology.com/library/detail.aspx?g=dc9a766d-39e9-4b2b-b346-2729f83e1078:Trumps’ Win of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mplications for Korean EV/Battery Companies’ Bus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W&W国际法律团队创始人
联合国世界丝绸之路委员会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实务导师
广东数据资产登记合规委员会评审专家
入选广东省涉外律师人才库、“数据合规实力律师”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