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乐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7 小时前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7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又㕛叒延期的游戏本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 GPU 放弃对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类愈发小众的游戏本 ·  3 天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乐居

王金城:“开路”先锋 | 中国老村长㉚

广州乐居  · 公众号  ·  · 2019-07-11 19:23

正文



编者按: 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 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 “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中国老村长】 安徽省舒城县黄柏村王金城。






出品人 | 贺寅宇

总策划 | 陈海保

统筹 | 王川 潘宇凌 王敬宾

撰文 | 郭军

摄影摄像 | 刘西常

编辑 | 吕秀伦


2001年,黄柏村小学第二次遭到山体滑坡的摧毁,唯一通往学校的泥巴路也被山石封住,临时搭建黄柏村小学比较远,孩子们要走小路连续翻山越岭,最长80多分钟才能到校。


王金城,退休的村支部书记,黄柏村“老村长”,刚刚参加工作他就认识到,如果不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就不能解决,黄柏村的一切想法就是空中楼阁,扶贫更无从谈起。


黄柏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444户村民,2014年有建档立卡户258户,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认定241户,仍有超过52%的人口在贫困线边缘挣扎。


黄柏村最大的困难就是修路。除了山区地势因素外,村民里大多数住房都建在半山腰和河道旁,把路修到每家每户的路线规划十分复杂,成本也很高,另外山区土质疏松和地质不稳定,路基的铺建更是难上加难。


修路前,黄柏村90%都是泥巴路。1997年,黄柏村只有一条庐姚公路贯穿村庄,因为地势原因,多发泥石流和滑坡威胁,频繁遭受地质灾害。村里的学校三次搬迁,都是因为山体滑坡,交通不便成了村里的顽疾。



交通不便带来的直接困难就是山里的人出不去进不来,土特产也无法销售出去,不能增加收入来解决产业脱贫的困境,于是王金城提出一个思路——开路脱贫。


1998年,经过河棚派出所批准,一批批用于开山的炸药运进黄柏村,令周边村邻不敢相信的是,黄柏村要在这90%都是山林的土地上,炸出一条脱贫的路来。


因为村里经费紧张,请不起工人,王金城就带领村干部自己动手炸山开路,最初的几个月,时常会听到来自黄柏村的炮声。过百斤重的大石头纯靠手工搬移,铺路用的水泥和黄沙,也是靠王金城带领村民们一袋一袋地往山上搬。


“村里一个住在半山腰上的老乡笑话我们,这条路如果能再修3公里到我家,我就佩服你们。”因为一些村民家在山顶,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所耗费的财力物力都是难以想象的,他们认为干部们不会这么有魄力。然而不到3个月,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山顶。“路修好后,老乡没话说了,现在私家车都能开到家门口,他们都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


“我们为一个贫困户单独修过一条山路,花了6万修路资金,如今因为有了这条路,这个贫困户的养殖业和种植业都搞得有声有色,年收入从2000元翻到2万元,我们都感觉这6万花的很有价值。”


不仅是修的路线规划、人手和资金问题,还有修路占用村民土地的补偿问题,也一度让王金城头疼。


2017年,因为2亩征地的补偿问题,村民王柏存(化名)一直不同意签字,为了解决问题,王金城几乎每天都带着一大堆政策文件,到王柏存家做工作,2个星期跑了20多趟。为此,乡亲们送他一个“宣传步长”的雅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18年7月,全村27个村民组全部实现“乡道入村,村道入户”,237户村民全部受益。自此,黄柏村打开了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的另一条创业之路。



17岁参加村里工作,从团干到文书,从主任到书记再到退休,王金城把一生奉献给了黄柏村。不过,在他看来,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黄柏村的路修到“户户通”。


退休后的王金城还是闲不住。他依然在为村里的扶贫工作操着心。他说,“我最担心我们村的两茶产业,因为村里每家每户都在种植茶树、销售茶油,占总收入比例不小,如果哪一天不能靠山吃山,我们就有返贫的危险。”


2018年底,王金城遇到了碧桂园安徽舒城扶贫项目部负责人黎超新。在几番交流和沟通后,王金城甚是欣喜,因为他又有了新思路:“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精准脱贫。于是,64岁王金城也接受了碧桂园的聘任,出任扶贫“老村长”,重新回到了扶贫第一线。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碧桂园4+X扶贫策略的帮助下,黄柏村的教育扶贫得到率先开展。“碧桂园给村里贫困家庭的子女都给予了减免学费、高等教育机会、就业方向、产业培训等帮扶,我们村180多个学生,现金就投入了10多万,这是实实在在的帮扶。”


王金城担心的“两茶”产业也有了新希望。碧桂园在增产上给予种植户们技术指导。2019年上半年,王金城和黎超新共同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们深入黄柏村进行山体土壤“富硒化”研究,希望在技术上提高两茶的产量。



此外,碧桂园给予电商销售平台资源也是如虎添翼。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黄柏村的茶叶、茶油、山芋粉的线上销售增长了近13%,而王金城断定,在可预见的2年内,包含养殖业在内的总电商额外增收,每年可以达到15万元。


今年,王金城“老村长”对黄柏村的扶贫工作又提出了一些新想法。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不能让他们离开政策就返贫了。”虽然退休了,王金城还是惦记着那些刚刚脱离贫困的老乡,在他看来,扶贫政策能够稳定和持续极为重要。“暂时脱贫不代表能持续脱贫,要让我们黄柏村乡亲们养成劳动创造财富的好习惯才是最重要。”


此外,作为镇村之宝的“两茶”产业也让他牵挂。作为黄柏村的重要经济来源和脱贫作物,茶油和茶树是最需要巩固的宝藏,这是黄柏村大多数人实现脱贫的基础产业,“丢了这两个,养殖业做的再好也是徒劳。”


王金城最想看到的是黄柏村的“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招商引资,打破想干不敢干的陈旧思路。”王金城认为,在铺平了四通八达的山路后,脱贫的可持续之路就是发展黄柏村的旅游业,三龙井大峡谷、万丈崖等都是可以发掘和打造的景点。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王金城的对话精选:


乐居财经: 你在黄白村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


王金城: 1975年(18岁)参加村里工作,在团干的岗位上工作了8年; 1983年黄柏村成立村民委员会,任文书一职,同时做了7年的会计工作;1990年当选为村主任;2002年接任退休老书记,一直在做扶贫攻坚工作,直至2018年7月退休。


乐居财经: 40多年的工作中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金城: 任主任期间,为了救助大病贫困户,黄柏村成立一项大病救急基金,需要每家每户捐钱,我捐了500元,书记捐了1000元,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村里家喻户晓的贫困户窦万权也捐了50元,他家总共五口人,三口人是老弱病残,是村里重点精准扶贫的对象。 这件事让乡亲们极为动容,村干部感动的落泪。后来窦万权告诉我们,是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切实让他走出了贫困,作为一名老党员才有这个举动。这个事情我们至今难忘。



乐居财经: 哪一件精准扶贫工作让你印象最深刻?


王金城: 就是建档立卡期间和黄柏村独创的一户一策、一人一策。 2014年扶贫工作正式开始,村民自主写申请,我们对扶贫的评级和政策都一知半解,首次建档后444户有256户都是贫困户,后期严格筛选后仍有52%因病、因残、因灾被入档,很丢人。2016年-2018年,扶贫对象人员定好后,我们正式开始扶贫。产业匹配、家庭情况、人口就业、根据精准扶贫补贴政策,因户制宜,把养殖业、种植业、外出务工等一家一户的对比,定时定量走访,工作量极大,我们曾为一个贫困户一家五口分别安排了不同的扶贫方式,实属不易。


乐居财经: 最看好村里的哪个产业?


王金城: 最看好我们的旅游业,我们喊了很多公司进来考察,有的公司对我们的三龙井、万丈崖很感兴趣,旅游业一旦兴起,我们的产业随之就会好起来。


乐居财经: 退休后自己还想做些什么?


王金城: 路已开通,这么多产业都在不断兴起,年轻人回来创业也越来越多,趁我还能忙的动,和乡亲们一起努力,让黄柏村致富奔小康。




往期回顾



杜红旗:脱贫之“鹿” | 中国老村长㉙

潘忠余:龙虾“村长” | 中国老村长㉘

蒋明艳:因为“懂得” | 中国老村长㉗

张练功:传“稻”授业 | 中国老村长㉖

曾三月:“鲑鱼”返乡 | 中国老村长㉕

康世芸:竹挑重担 | 中国老村长㉔

不屈的黄金槐 | 虞城扶贫日志

李树林:香菇专家 | 中国老村长㉓

黄丕福:“酸甜”脐橙 | 中国老村长㉒

邱日忠: 水稻“攻坚” | 中国老村长㉑

卢满银:修路十年 | 中国老村长⑳

刘碧林: 山桃花开 | 中国老村长⑲

葛振杰:以药兴农 | 中国老村长⑱

刘周宏:种菜高手 | 中国老村长⑰

马连祥:“老布鞋”的担当 | 中国老村长⑯

屈恩放:光荣的“白鹿” | 中国老村长⑮

曹彦娃:“复活”百年老街丨中国老村长⑭

“将军县”响起脱贫冲锋号 | 兴国县扶贫日志Day 2

钱高宁:树木兴村 | 中国老村长⑬

跨越88年的力量 | 兴国县扶贫日志Day1

孙娟娟:让孩子走出去 | 中国老村长⑫

屈喜会:女汉子的耐心 | 中国老村长⑪

刘大华:与“蜂”共舞 | 中国老村长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