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小编为大家介绍过古钱币、邮票、毛主席像章、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
读者不仅掀起了一股翻寻家里旧物的热潮,还纷纷向小编询问有无收藏价值。
小编就读者询问仔细筛选,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粮票及其收藏价值。
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1955年
1955
年是中国粮票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年,各种粮食票证铺天盖地地进入中国社会。
以“粮食部”名义印制的1955年版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使用。
1956年、1957年版同1955年版印刷色、式样及背面说明均完全相同,都属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体系。
1955年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一套5枚,分别为肆市两、半市斤、壹市斤、叁市斤和伍市斤。
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是全国粮票的“领头羊”,一套完整的全国通用粮票价值不低于一辆小轿车,并且带动各省市发行的1955年的地方粮票也都价值不菲。
例如,一套黑龙江地区1955年的开门票,在2000年前后价值在两三千元左右,而现在几万元都难以买到。
再比如,内蒙古地区的1955年开门票,几年内价格上涨了十倍。
196×年全国粮票
1955年,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出现后,1956年版和1957年版陆续投放市场。
由于有假粮票,酝酿已久的新版全国通用粮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亮相。
遗憾的是,票样印好后最终没有发放。
业内人士称,之所以没能进入使用渠道,可能是因为票面设计有缺憾,而市面上看到的也只是幸存的196×粮票票样,它也因此搭上了“物以稀为贵”的顺风车。
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委员张君丰在文章中指出,10年前这套粮票的价格为1500元,现在的价格在8万元左右,全国仅有30套左右。
文革语录票
在“文革”时期发行的粮票也受到不少藏友的追捧。
这个时期发行的粮票多数用“革命委员会”印章,有的还印有毛主席语录或最高指示。
还有许多票面上印的是红太阳大放光芒,工农兵高举红宝书。
如山东省1969年五市斤粮票,工农兵高举《毛泽东选集》,背后万面红旗招展,一轮红日大放光芒,左边“抓革命”、右边“促生产”。
地震灾区的粮票
2008年汶川“5·12”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少有关汶川历史的记载都已损毁。
存留下来的汶川县粮票因此成为了稀罕物,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对不少生活在汶川的人来说,这些粮票更是和故去的亲人对话的一种凭证。
与汶川类似,泸州也因为遭遇地震而使当地大量居民的财产受损,泸州粮票的存量颇为稀少。加之当地经济困难,大面额并且还能保存完好的粮票更具收藏价值。
专用粮票
除了普通粮票外,各省份在不同时期均发行过特殊用途的粮票,如救灾粮票、侨汇粮票、奖励粮票、军用粮票、行业粮票、调剂粮票、备用粮票、支前粮票、渔区专用粮票、饮食专用粮票、井下工人粮票、郊区菜农粮票、产妇补助粮票等等。
这样的粮票因使用范围的局限性而极具收藏意义。例如湖南省铁路粮票,用途十分特殊,再加上三千斤的大面值,具有收藏价值。
面额特殊的粮票
有的粮票由于面额极小(如南京的壹钱票和武汉的半两票等)而被人们早已“吃”掉或废弃,能保留至今的该种粮票自然是“身价”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