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带着观众们,一起回到《唐诡》主角团们所在的年代,看看如果在唐朝的长安城来一场极限特种兵旅行,都能吃到什么!各位游客,唐朝毕竟距离我们已经一千多年,所以很多方面与现代差异较大。为了保证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旅程,我们先行声明一下。首先,关于旅行地点。本次选择的旅行城市是唐朝都城长安,长安城的设计星罗棋布,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市”和“西市”,两市再继续细分成一百零八坊。唐朝的商业已经非常发达,东市西市都有不少商家,但是档次上稍有区别。东市有很多达官贵人居住,商业限制更严格。而且因为是在高级住宅区附近,所以消费更高。
而西市是各国人口文化的交汇之处,尤其是有大量来自关外的胡人在这里做生意,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中心,因此当时有“东市贵西市富”的说法。西市的商业形态也更加丰富,有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也有金碧辉煌的大酒楼,还有许多异域风情的酒肆餐馆。所以,在我们的极限旅行中,我们优先推荐西市,把长安美食一网打尽。当你早上来到唐朝西市,听到数声悠扬强劲的鼓声后,就会看到辉煌的长安城像是一只缓缓醒来的巨兽,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像是它的脉搏,摩肩擦踵人声鼎沸,像是它的呼吸。唐朝的早饭种类已经非常丰富。因为长安位居北方,所以早餐中以面食居多。我们今天常见的馄饨油条包子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如果你想来口汤汤水水,可以尝尝唐朝的特色“馎饦”。在《齐民要术》中曾经对这道面食的做法有详细记录:用手指将面团捻成极薄的小片,然后在沸水中煮熟。唐朝居民普遍会在馎饦汤里加入蔬菜和肉类,类似于今天的面片汤。吃起来鲜滑入味,清香爽口,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吃上这样一碗热乎乎的馎饦,可以让肠胃都熨帖起来。如果不想要汤水,还可以去吃饼。唐朝可谓是“饼”的海洋,他们的饼相比起今天,涵盖范围也要广得多。唐朝的饼大致可以分为:胡饼、蒸饼、汤饼,几乎是面食的总和。胡饼自然就是胡人做的烤饼,色泽金黄,气味香浓,香脆可口,从外形到口味上都有点类似于今天新疆的“馕”。《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带动了肉夹馍外卖订单的胡饼夹羊肉蒸饼形似今天的馒头,分为有馅和无馅,口味上又有甜口和咸口,种类丰富,是唐朝百姓最常食用的面食之一。汤饼自然就是带汤的面食,我们今天常吃的面条馄饨也是包含在其中,而我们上面推荐的馎饦也正是汤饼的一种。对不起,不是吃午饭,因为在唐朝,午饭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你不要惊慌,“一日三餐”其实是到了宋朝才逐渐形成的。在唐朝,当吃完了早饭,人们普遍会继续劳作,在这个时间点如果饿了,就吃些小食甜点来充饥。好消息是唐朝的小吃品种也特别多样,东吃一家西吃一家,也可以算得上一顿丰富的午餐了。首先推荐的便是在《唐朝诡事录》中反复出镜的”饆饠“。这同样是一种从西域而来的小吃,将半透明的饼皮卷起来,裹上樱桃内馅,两边不封口,再上锅蒸或是烤熟,就是香甜可口的唐朝名小吃——樱桃饆饠。这道小吃的国民程度是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都赞不绝口。相传一位叫韩约的将领,尤其擅长烹饪樱桃饆饠,他做的成品中的樱桃馅料蒸熟后可以保持不变色,鲜艳诱人。最近三伏天,唐朝也是艳阳高照,尤其是中午的时候,更是稍微一行动就汗流浃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品尝唐朝的“解暑佳品”——酥山。酥山的做法与今天的刨冰其实颇为相似,但是口味之香浓又更接近冰淇淋。酥山多由女子制作,先是融化酥油,然后再淋到冰盘中,做出层峦叠嶂的“山峰”造型,拿到冰窖中去冷冻。做好的酥山还要点缀上鲜花和树叶,是一道观赏性食用性都很高的夏日美食几道甜食下肚, 我们又可以从容地走在长安的街道上。终于!来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按照唐朝人民的作息,我们可以吃晚饭了!晚饭自然要吃硬菜,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这里再次为大家介绍唐朝的饮食特点,首先, 在当时,“炒”、“煎”这类需要使用食用油的烹饪方法还没有大规模出现。所以,烹饪食物仍以蒸、煮、烤为主。另外,在可吃的肉上面,也与今天大不同。如果你是牛肉爱好者,那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在唐朝,牛是最重要的农耕生产资料之一,私杀耕牛是重罪,政府更是明文规定禁食牛肉。从偏好上说,唐朝人喜食鲜嫩的羊肉,对猪肉也嗤之以鼻。而烹饪羊肉最大的问题就是祛除腥膻味,所以有此作用的胡椒在唐朝是极为贵重的香料,只有贵族才能享用。《长安十二时辰》里让死囚犯张小敬都惦念不已的水盆羊肉如果你实在无法接受羊肉的膻味,又想吃口荤的,那可以试试唐朝的生鱼片——鱼鲙。我们国家吃生鱼片的历史远早于周边国家。唐朝人将鲜嫩的鱼肉,细细切成如蝉翼的薄片,再加上蔬菜酱料一同下口,鲜味顿时淹没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