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房地产资讯与深度内容给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以及专业市场而享誉业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啊啊啊啊啊啊啊-20241013224540 ·  昨天  
广州买房计划  ·  白云这个盘,要血洗天河北? ·  3 天前  
果爸看房  ·  广州改善置换的窗口期,已经不多了 ·  5 天前  
广州房产  ·  卖爆了!广州超30盘宣布涨价!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观点

原报道 | 毛大庆 WORK局中局

观点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9-13 01:55

正文

置顶:点击上方蓝字“观点”,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快速获取房地产新鲜深度资讯。

原报道
 
观点地产新媒体
用事实说话,用客观、深入的态度记录和报道;洞察全局,综合分析,运用材料与数据,呈现新闻报道原有的面貌。

一个是势头强劲的新生后辈,一个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共创空间创企,随着优客工场和WeWork同时默契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扩张,双方在共享办公空间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观点地产网 “风一起,我就要跳进风里。并不准备成为什么人,但我会学习其他人。”这是毛大庆对于创立优客工场的描述。

和所有初创企业一样,优客工场自2015年设立时起就有了对标的企业:“我们的野心其实是要做一个全球最大的分享办公公司,虽然我们离WeWork还有十几倍的差距,但我们愿意一点一点赶上它。”

来自优客工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8月,优客工场在全球30座城市布局了100个共享办公空间,总共拥有超过5万名会员,其中国际会员5000名,总管理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WeWork中国区方面则对观点地产新媒体透露,截至目前,WeWork在全球17个国家、53个城市拥有超过163家办公地点,会员数超过15万。

前有行业标杆一路领先,后有源源不断的后来者,毛大庆对共享办公空间从来就不是浅尝辄止。目前,优客工场宣布正式完成PRE-C轮融资,是中国共享办公领域首个达到独角兽级别的企业,并正通过在伦敦、新加坡、纽约和洛杉矶设点加快全球扩张。

一个是势头强劲的新生后辈,一个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共创空间创企,随着优客工场和WeWork同时默契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扩张,双方在共享办公空间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2017年7月,WeWork在伦敦提起法律诉讼,称优客工场的英文名UrWork与WeWork发音相似,侵犯了其商标。

巨头明争暗斗之外,这个让庆庆哥焕发职业生涯“第二春”的优客工场,对标估值200亿美元的WeWork,还有多少资本故事可以讲?


庆庆哥的“第二春”


放弃千万年薪到一个未知的领域重新开始,这是46岁的毛大庆做出的人生抉择。在离开万科后,毛大庆曾对媒体透露,之所以做出那个在外界看起来“疯狂”的决定,是因为他觉得“生命不能再等待了”。

“把北京万科从43亿元带到200亿元,这个数字的变化确实让我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仅仅是数字的变化和叠加,已经不能再带给我新的刺激和追求。”

2015年4月18日,离开万科后的毛大庆创立共享办公平台优客工场,正式开启事业的“第二春”。

这一次,毛大庆不要目标,只要状态:“做一些让自己觉得特别兴奋的东西,可能对挣大钱变成多么成功的人不那么急迫。”

对于为什么选择共享办公空间,在他此后的回忆里,似乎显得更加清晰。毛大庆透露国家政策的变化,让他觉得新的一轮大潮即将到来。正是因为这个,他必须和大潮齐头并进,成为“创业背后的创业者”。

对于没有创业经历的毛大庆来说,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身份还是不能等同,需要花更多的耐心。

创业之初的毛大庆,为了融到6000万元资金差点出让60%股权,幸好被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徐小平阻止,而后者也成为优客工场诸多投资机构中的一员。“最初谈股权结构的时候,确实对创始人占比多少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是很少关心自己股份的。”毛大庆如此解释当初的“乌龙”事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点指数整理

但不可否认的是,万科、凯德置业时期的职场经历还是给了毛大庆不少帮助,势能、社会资源、亦包括朋友。

“不是我一个人在作战,我们公司的起点,都是朋友们给抬起来的。”优客工场创立伊始,鸿坤集团董事长赵彬,拿出4个项目和优客工场合作,这几乎是毛大庆最早拿到的十余个项目的三分之一。

截至2017年4月18日,成立两周年的优客工场已经完成6轮融资,估值达70亿元,独角兽规模初具雏形。而庆庆哥的朋友圈亦在不断叠加,阿里云、ofo、万链、物美、深潜教育、场景实验室分别与优客工场展开了战略合作。

随着规模的扩大,优客工场也由原来的建空间卖空间,投向更广阔的内容。在内部,优客工场把盈利模式分为四个部分,即办公桌出租、基础增值服务,如会议室、IT维修服务等;高级服务,如培训、传媒推广、活动组织等;会员体系,收取相应的会员费,加入会员即可享受各种资源与福利。

一些高频使用而且还能盈利的服务,优客工场会把他们做大,进而形成独立的公司,商学院、传媒公司等等近二十多家公司随之诞生。

“合纵连横是发展之道”,除了在盈利模式上增加广度之外,毛大庆也更加注意对手的动态和变化。

2016年8月15日,优客工场成为AA加速器的战略投资者,基于这一投资关系,优客工场在共享办公空间的基础上,拓展融资、创业项目加速孵化等方面的职能,成为拥有创业加速器功能的系统化空间服务提供者。

2017年4月26日,优客工场与洪泰创新空间合并。优客工场体量大、增长速度快、运营和资产相对重一点,而洪泰创新空间在深度孵化、活动课程、资本助力方面做的较好,两者具有强烈的互补属性。


独角兽的“缠斗”


2017年9月4日,优客工场在美国的首个共享办公空间——位于洛杉矶的场地正式开放,这也被外界解读为毛大庆与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的正面交火。

其实双方的“不期而遇”早就已开始,2016年初,WeWork在上海承租数个物业;3月,宣布获得弘毅资本及其母公司联想控股领投的4.3亿美元融;7月1日,WeWork在上海延平路正式开设中国第一家门店。而彼时的优客工场成立仅15个月,刚完成第四轮融资,估值达到45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优客工场的初创时期就伴随着WeWork这只行业独角兽的攻城掠寨。只是一方的扩张愈是声势浩大,一方追赶超越的步伐就愈是艰难。

今年6月23日,作为优客工场海外布局的首站,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社区正式启幕,而这意味着优客工场全面布局海外市场的步伐全速开启。从新加坡、纽约再到印尼,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优客工场已经在海外布下三个网点。

数据来源:企业提供,观点指数整理

按照毛大庆的规划,2018年夏天伦敦优客工场办公空间将会落地,未来三年内目标是在全球32座城市设立160个场地,为创新企业提供10万个工位,总办公面积预计达70万平方米,服务企业将达到将为5000余家。

值得玩味的是,此举正值WeWork收购新加坡Space Mob进军东南亚市场,并且在中国市场加倍下注之际——今年七月,WeWork携手弘毅投资,软银集团宣布设立“中国WeWork”,由弘毅投资、软银集团领投5亿美元用于加速拓展中国市场。

双方的城市布局交集益加频繁,当中亦不可避免地出现“异样”的火花甚至可以说是硝烟。2017年7月,WeWork对优客工场(UrWork)伦敦分部提起诉讼,指控优客工场侵犯其商标。

彼时WeWork表示,优客工场在“占他们便宜”,因为潜在的入驻企业很可能因为后者的英文名而误以为是WeWork的产品。“WeWork为打造一个全球知名品牌,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我们的品牌名气大,辨识度高,是一项无价的资产,是公司的骄傲,也代表了我们客户的生活方式。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在英国采取法律行动。”

对于WeWork的一系列控诉,毛大庆则回应称,WeWork给人带来鼓舞,并表示自己跟WeWork的创始人亚当·诺依曼很早就是朋友:“UrWork这个名字已经用了两年多,知名度很高。Work是经常被使用的单词,两家公司的前缀分别是UR和We,显然区别很大,因此WeWork的指控没有法律依据。”

孰是孰非,目前尚待法律定论。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一开始优客工场对标学习的企业确实是WeWork。

“在创业、创新时代的风口,我们希望打造中国版的WeWork”在2015年优客工场(urwork)首次公开亮相的现场,毛大庆曾如是表示。虽然优客工场后来极力想摆脱“中国版WeWork”的影子,但是这个烙印似乎有点深入骨髓的意味。

2016年4月,WeWork跳脱共享办公空间之外,面向年轻人推出租房服务WeLive。而优客工场则在4个月后正式启动第二个创业项目——共享际。据业内人士介绍,共享际类似于优客工场的在居住领域的的复制版,即通过彻底沉浸式的产品将办公空间和微型公寓结合在一起。

毛大庆在回应优客工场与WeWork之间的主要差异时则表示:“中国的客户群体和整个市场与欧美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中国目前对客户的培养还在初期,而欧美对于整个行业的培育时间已经比较长,当地客户群体对这个概念的接纳也比中国要早。”

“我们的野心其实是要做一个全球最大的分享办公公司,虽然我们离WeWork还有十几倍的差距,但我们愿意一点一点赶上它。”

对于两者的竞争,WeWork中国区方面则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我们是一家社区公司,而不是一家共享空间提供商,因此,我们并不认为本土的共享空间品牌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认为挑战来自工作方式本身。”


联合办公诗与远方


不管是毛大庆临近50岁的毅然之举,还是优客工场和WeWork的巨兽角斗,都一一映射了共享办公空间潜力无限。

一家机构发布的《中国联合办公行业研究报告》中预估,2017年中国联合办公的潜在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另外一份数据则显示,目前全国约有2300家联合办公企业,平均每天就有3家企业诞生。

除了诞生比较早的WeWork,以及先天优势比较突出的毛大庆、潘石屹等之外,不断涌现的联合办公空间似乎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在这条竞争激烈的跑道上,速度、模式、战略都是制胜的关键。

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戴德梁行华北区投资及顾问服务部主管及董事刘兵,对联合办公空间的盈利模式做了深入分析。

他表示,目前办公空间的盈利主要为两方面,一个是赚取租金差,即通过整租的方式获得物业,再转租给其他用户,获取资金。

第二个则是面对小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如工商税务的登记、财务服务、投融资服务,包括资本市场的辅导服务等。另外一个就是在平台上参与部分优质初创企业的天使投资或者风险投资,“这个孵化成功之后,投资的收益远远高于通过挣租金差价、包括增值服务带来的收益。”

来源:企业公开资料、观点指数整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另一位业内人士刘晓南指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共享办公空间都停留在租金差和增值服务上,对于盈利空间更大的投资收益,涉猎则相对较少。

数据显示,在目前联合办公的收入结构中,租金收入占比在80%左右,增值业务收入和政府补贴各占10%左右,即使作为联合办公空间的标杆企业,WeWorke和优客工场也在所难免。WeWorke募资说明书的公开数据显示租金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优客工场则约为90%。

将股权投资这块难啃的骨头具象化的话,可以看到不同的共享办公空间表现也不尽相同。过去的一年多,优客工场花费了大概一亿两千多万元做投资,通过并购整合和股权投资参与了26个跟生态相关的企业,现在这些公司的浮盈大约8900多万。按照毛大庆的预测,随着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2019年优客工场将会取得一个可观的盈利成果。

对SOHO 3Q寄予厚望的潘石屹,表示股权投资是不会考虑的方向。潘石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SOHO 3Q做的是共享办公社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孵化”。

“商业就是要有食物链,才能成功。凡是单一孵化器、高科技、服务类,都不会成功。”潘石屹同时指出,未来不会去投资创业公司。

WeWork则将在线社区平台的搭建看得比股权投资要重要得多,WeWork亚洲董事总经理李恺先认为,联合办公更重要的是面向会员的服务,如何在看得见的物理空间中,基于互联网的思想搭建在线社区平台才是关键所在。

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WeWork中国区方面没有正面透露股权投资项目的相关情况。不过从公开动作来看,WeWork已经开始尝试。2017年,WeWork在美国地区开设了Creator Awards创客大赛,并对获奖项目给予奖金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联合办公来说,规模为王已经是行业的普遍共识。而各大共享办公空间在吸引入驻企业或自由职业者上,也有不小的差异。以WeWork来说,入驻的主体并不仅仅是创业企业,还有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小微企业、大企业的外挂机构等,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和圈子文化。

刘晓南表示,对于共享办公空间来说,营造的创业和共享的氛围能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加盟,才是最关键的。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获悉,优客工场在这一方面则稍显不同:“优客工场比较善于运用头部力量,即名人效应。”

毛大庆此前曾透露,头部力量给优客工场带来了很大的价值提升空间,创业里面的聚集效应很明显:“创业就跟网红行业一样,创业者里面也有网红,他们本身又会聚集很多人,这样的话对于整个优客平台来讲,它聚集相应能够带来很多价值。”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