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用户czz灬 ... ·  4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两点之间ldzj ... ·  4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姬峰开放社会 ... ·  4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虎牙Jerry ...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今天翻译巴菲特投资美国运通一章居然整出了两万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她鼓足勇气寄出情书,今天是他们在一起的第672天丨百匠大集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04 07:55

正文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

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

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存的。

再没有比欣赏开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梭罗 《瓦尔登湖》


听“百匠大集”系列008号匠人——三位留法姑娘:王卓、江昕荷、孙瑾瑾,讲述她们与陶瓷的故事。



口述/王卓   文/百匠君



1





我喜欢和动物们呆在一起。

昕荷的长袜上总沾满了草宝宝。

五音不全的瑾瑾喜欢弹实验钢琴。



这样特立独行的我们,因为参加了意大利一次以陶瓷为主题的设计比赛而与陶瓷结缘。2011年,我们仨在巴黎成立了“耳语”陶瓷工作室。


取名“耳语”,是想传递出一种细腻地审视周遭的视角和轻手轻脚地对待万物的态度。这是我们的创作精神,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品牌理念。



很多第一次看到我们作品的朋友,都会问:“这真的是陶瓷做的吗?”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都不是专门学陶瓷的,所以能全然以一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陶瓷这个材料,将其用到极致,也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耳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是落叶系列,源于观察自然界细微变化所得的偶发现象。泥土和树叶相触得一刹那,诞生了它的表面纹理和形态。



在法国,我们是在偶然的尝试中发现皱叶荚蒾的叶子可以使用在模具中。因为它既厚实用柔软,背面有层厚厚的绒毛,叶脉细腻、优雅。


回国后,我们遇到的第一难题便是无法找到皱叶荚蒾的替代品。我们曾经在工作室里试着种了一株,但最终只能靠频繁地从巴黎空运新鲜的树叶来进行小批量的制作。


渐渐地,我们开始尝试树叶以外的媒介,比如布、纸等等这些足够脆弱、柔软的材料。

每个杯子,每个花器,都很轻,正是因为它们的轻,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重量。


树叶、布和纸的脆弱以及瓷的坚固很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因为这些材料的介入,使得每件作品都充满了意外。


而“地质的层”这个系列就像混血儿般,是不同土质的融合、累积、层叠。





我们采用了传统陶艺不太会选择的灌浆工艺,这种工艺算是现代制陶的一种基础方法。在灌浆过程中,至下而上逐层灌浆,像是潮水般的涨退与覆盖,又像是地层的累积与融合。


将不同地域、颜色、纯度的土质凝固在同一个物体上。因此,大家可以在同一个器皿上,感受到从宜兴黑紫砂土到景德镇高白泥的融合。


生活的游牧性,周遭的自然环境,陶瓷的材料特性,我们将这些一一打散,再重新一次又一次地揉进我们作品中。看似纯粹、简单轻薄的物件,都带有坚强的风骨。而我们在做的,便是把它们定格在生命力喷发的那一瞬间。




2



可以说,在法国的几年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从思考的方式到生活方式,再到对外部世界(欧洲社会形态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拥有更为开放和辩证的态度。



我们每周都会在巴黎右岸的一条时髦的街上摆摊售卖。最初只有一种产品:树枝小勺。我们把很多勺子粘在卡片上,垂直贴墙上,旁人走过总纳闷这是在做什么。我们就会说,是自己的创作,迷你展览,也可以售卖。



当时的顾客都是路过的行人,什么身份都有:法国大厨,高挑的俄罗斯模特,话剧作家等等。


我们一直很好奇,把我们的作品买回去的客人会如何对待它们,我们努力和一些顾客保持联系。


比如有位法国可爱的奶奶,会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看她是如何陈列我们的作品的,至今仍然会隔段时间就拍照传E-mail给我们。


比如同是做陶器的小伙伴,每天我用她做的碗喝牛奶,她用我做的落叶灯点亮她家baby的小房间。



记得有位发福的伯伯在我们小摊的一堆胸针里挑了好久,这个场景有点好笑又非常罕见,最后我认真帮他挑选了一枚,结果他满意地当场别上了这枚胸针。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他竟然是个议员,正在接受国家公共事务方面的采访。我脑海中浮现出他带着耳语那枚萌萌的胸针去议会上班的样子……



我们希望大家在决定拥有耳语作品的当下,有和其他物品不同的原因或者感觉,那么之后他们共处的生活也一定是独特的。




3




耳语杭州的工作室坐落在一个旧厂房改造的园区里,到处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曲折的石子路,美丽的树干,斑驳的墙面……这些停留在我们视线里的大自然或建筑的片段,我们想应该也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瓷器上。



工作室总是不定期地需要实习生过来帮忙。我们面试小伙伴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多的问答,只是给大家半天的工作时间,简单观察一下大家工作的节奏,判断对方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把这些枯燥的工作做得更久些。


印象最深的是15年5月,我们收到了洋子的求职信,与其说是求职信,不如说是一封“情书”,非常特别,让我们忍不住念了无数遍。


字里行间读到的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女孩,陌生是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她来自哪里,以及信上所提及的她的一些和陶瓷完全不相关的社会经历。但熟悉的是,在她的字里,似乎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 默默关注你们有1年左右的时间了,很喜欢你们的作品。通过树叶的纹理和布料的柔软,展现了陶瓷不常为人所见的温柔、细腻、纤弱的气息……”


“我知道投简历的人一定很多很优秀,但我还是觉得应该鼓起勇气试一试,我没有什么专业的资历,但我会凭着好奇和热情努力学习,为你们带来新的血液。真的很希望可以有一次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再跨近一步的机会。”



最终,洋子每天坐2个小时的车,来往于工作室和自己的住处,在工作室的工作常常是枯燥和孤单的,就这样度过了一年的实习生涯。一年后我们小心翼翼打探她是否愿意留下来工作,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们都觉得非常感谢。


日常,工作室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鸦雀无声。阿苏喜欢听着后摇工作,华俊兄喜欢听章回小说,并总是在照顾着瓷坯的同时,照顾好工作室里每一株植物。洋子总能用镜头记录下工作室那些大家都没有发现的美好时刻。



可以这么说,耳语的作品,都是小伙伴们,一起在这间60平米的白色工作坊里完成的。未来,耳语一定还会有更多实验性的尝试。我们想让更多人听见大自然喃喃的细语,感受到生命最纯粹的样子,回忆起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AtelierMurmur

耳语瓷器

法文杯/落叶系列/抹色系列

邂逅来自巴黎街头的喃喃细语

点击下方按钮,立即购买

购买



(文中部分配图 by JNBY&VICE)



往期回顾

吴晓波请90后匠人做了把伞|001

故宫当家和MUJI掌柜都在喝的茶,究竟什么来头|002

听他说酒,感觉前半辈子的酒都白喝了|003

什么样的啤酒让这俩艺术生放弃设计去酿酒|004

这是江南的儿时味道,他把外公的手艺推到全世界|005

做出G20国礼御用包的89年姑娘,到底啥来头|006

这俩80后匠人告诉你,将爱好作为工作是什么感受|007


专注、偏执、新审美、新技术...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新匠人

快来加入“百匠大集”吧

联系百匠君——

微信:baijiangdaji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