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上帝视角
传播真能量,另类视角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尔街见闻  ·  比亚迪掀起了一场风暴 ·  昨天  
央视财经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  昨天  
央视财经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  昨天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5.02.08星期六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这一幕,燃爆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上帝视角

疫情带来的反思

财经上帝视角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02-23 17:34

正文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复工,这次疫情的热度预计会慢慢降温。如同 SARS那样,全社会的关注度在发酵两个月后会自然转移。

疫情发展至今,有几点可以下判断:

其一,疫情潜伏期长、传播性很强,人传人不奇怪,甚至还存在物传人可能性;

其二,疫情危害性有限,虽然出现了不少死亡案例,但主要集中于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年轻人正常情况下都能扛过去;

其三,疫情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正因为这三个判断,可以推断出,疫情造成的恐慌必然会开始散去,理由有这么几点:

第一,起初对于疫情感到恐慌源自于对于未知的恐惧。当初,人们对于疫情的概念只有简单的 “得病会死”,在经过数据积累、科学验证后发现,这病毒似乎没那么要命;

第二,事件经过长时间发酵以及事态发展逐渐平稳,人们对于疫情的警惕性也会下降。如同 SARS时期,虽然是2003年6余中旬解除警报的,但实际上从4月份开始,人们对于SARS就没那么在意了。

第三,复工之后,为了追赶被耽误的进度,人们的注意力会聚焦在工作上,进而慢慢弹丸疫情。

第四,从现在的疫苗和药物研究进度看, 4月份将有对应的疫苗和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正在寻找的有效药物也会逐渐有眉目。只要有药物出现,对于疫情的恐慌瞬间就会消散。


当认清这场疫情后会发现,这种病毒其本质就是一场流感。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有文章指出,流感季节性流行每年在全球可导致重症病例 300万-500万,死亡29万-65万。

2018年,中国官方共报告流感发病数76.8万例,死亡144例。不过,有观点认为这一数据并不准确。其中,有约80%的流感相关呼吸性死亡,出现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据测算,60岁及以上老年人流感呼吸性死亡率为38.5/100000(71000人死亡),远高于60岁以下人群的1.5/100000(17200人死亡)。

从数据上看,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感染基数大,自然死亡率也高,而西部地区虽然人口密度小,但医疗资源缺乏也会因无法得到足够治疗导致死亡。

也就是说,这场疫情充其量就是一场流感,对年轻人而言,并没那么危险,完全可以照常复工,有病吃药住院,没病继续干活。至于老年人,本身就多为退休养老人员,复工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可以依旧在家待着。

回顾这场疫情,最需要反思的是对于此类 “或有风险”的处理方式。很多人纠结于疫情的天灾人祸、当初对待疫情欺上瞒下、处理疫情反应迟缓。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表象问题,真正的内在问题是,当面对一些有可能出大事,有可能不出事; 预防了吧有可能因为风险没兑现被说成是浪费资源;不预防吧万一像武汉那样出事了那就是 “掉脑袋”的 问题时该如何应对 事后诸葛亮谁都能当,事前诸葛亮却是要承担风险的。

而现今,国内的评价体系完全以结果为考核标准,根本不考虑一个结果可能蕴含了多少风险。结果是显像的、容易评判的,而风险都是隐形的、不可确定的。为了保乌纱帽、保地位、保名声,在这种环境下, “宁可不做事也绝不多事”的现象也就是自然了。

无论在政府还是企业,或是其他组织中都会有这种情况。一些考虑周全、处事谨慎的人所给出的方案、所做的选择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反倒是一些敢于冒险的,无知无畏的人有可能实现最大利益。这两种人,到底谁是人才?当然,有些无能之人本身无法识别风险、判断利害,他们会隐藏在第一类人中。如何进行筛选、有效鉴别,需要一套有效的评判体系。

从企业角度考虑,肯定更愿意选择后者,但政府应该选择前者。企业出问题最多赔点钱,政府出问题真正买单的是老百姓。

这里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 ——考核及评审人员本身是否有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不会伸手拿红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考核人员及评审人员压根就没能力识别风险及判断结果,并且利益熏心,大多都是那种事后诸葛亮,贪污受贿风气盛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华尔街见闻  ·  比亚迪掀起了一场风暴
昨天
央视财经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昨天
央视财经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昨天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5.02.08星期六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这一幕,燃爆了!
4 天前
朱莉生活日记  ·  什么是老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