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虎嗅联合GE特别策划
过去的一年中,飞机看起来变得更加安全了——2015年是自飞机商用之后空难事故次数最少的一年,而且在空难死亡率排行榜上,2015年仅列倒数第五。
其实,飞机是最安全交通工具的事实早已被人熟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安全专家还曾对航空安全进行了计算:如果你每天都搭乘航班出行,遇到一次空难要花3万年左右的时间。
还有更直观的数据:从1985到2015的30年间,空难伤亡人数已经下降75%,但这显然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航空安全的需求。于是在近些年来,当航空事故次数被降低到某个临界之后,一个久远的问题便再一次变得亟需解答了起来——我们应该更信任机器,还是更信任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增强电脑对客机的控制权,即在多数飞控环境下,飞行员的行为应受到机载计算机的制约。得益于数字化飞行系统,飞机制造商相信电脑的安全系统能够进一步减少飞行员作出错误的决定,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它允许电脑拥有凌驾于飞行员的绝对控制权。
除此以外,国际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主流声音:计算机永远都不靠谱,飞行员才可获得客机的最大控制权,即飞行员可以架空自动驾驶系统按自己的意图飞行。这部分飞机制造商要求在紧急情况下,由人工接管飞机,比如当自动驾驶断开时,系统只会发出警告,其余一切交给飞机的最终保证——飞行员。
哪种方案更好?目前还没有定论。事实上,飞行员在人为导致的空难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在过去50年的商业航空事故统计中,飞行员的问题占总事故数的70%以上。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电脑错误导致的空难事故也不胜枚举。比如曾经便发生过机长决定复飞时,由于飞控电脑检测到空气条件不符而否决了机长指令,最终导致飞机撞地的惨痛案例。
这样看来,如果能够在飞行员与机载计算机之间进行权限平衡,降低计算机出错的概率,同时也让计算机纠正与阻止飞行员的错误行为,可能是眼下最可行的安全解决方案。
这正与GE提出的“智慧遇上机器”的理念不谋而合。7月20日,GE中国2016数字工业大会召开,在会上,来自东方航空飞行安全技术应用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谷剑为与会者分享了一个案例——在航空领域,飞机频繁起降间,飞行员的操作习惯是容易被忽视的角落,该如何防微杜渐?
东航在GE协助下所布署的My Flight,可通过Predix云平台分析每一次航行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并通过移动终端将各项飞行指标反馈给飞行员。这种手环APP就像飞行员身边的教练一样,透过它,飞行员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飞行品质,而不像原来每次飞的时候都是凭着感觉在飞。
根据飞行安全统计,即便是简单的重复操作也会出现事故隐患,大约每1000次重复性的操作都可能有一次发生错误。如果飞行员受到家庭、工作、心理等其他因素影响,错误发生的概率会更大。
GE与东航合作的My Flight软件,将飞行员的每一次操作都变得可检索,可评估。飞行员通过查阅自己每次飞行的数据,并将其与机队平均值进行对比,以此提高飞行品质,减少不安全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GE公司生产的每一台发动机都配有故障诊断系统,目前约有35000台发动机会将其起飞、巡航等关键飞行阶段的数据包传输至Predix数据平台。GE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按照数据异常情况确定发出警告的等级,从而提前安排,也避免了因为机械故障导致的延误。
当智慧遇上机器,便足以打通人与机器的信任鸿沟。东航每年的品质飞行数据达到10TB之多,如今通过数据应用和Predix平台使得这些数据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将来,GE Predix云平台还会有更多数据分析处理的应用,这些应用对于未来航空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