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7月8日,
金日成逝世30周年纪念日
,朝鲜的“民族最大追悼日”之一。这一天,在金日成广场召开了隆重的中央追悼大会,金正恩及朝鲜党政军大老出席。此外,金正恩率党政军大老参谒了锦绣山太阳宫,还观看了一场追悼音乐会。同时,朝鲜各地军民也分别举行了追悼仪式。
我们正在对复古风、古早味的上述活动视频图像进行分析,相关情况容后说明。今天要说的是朝鲜的人事迷局。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十余天前的劳动党八届十中全会?
主席台的座次安排
及全会期间召开的
八届政治局第二十一次会议
情况(
上图
),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朝鲜高层人事变动的谜团。尽管我对此次人事变动做出数次分析和研判,但得出的各种分析结论始终不能说服我自己,直到7月8日依然存疑。
7月9日,朝鲜对8日各种活动的报道尽出,文字及图像齐全。尽管KCTV经由俄罗斯卫星传送的图像让人皱眉,但我们需要的验证信息已经足够,终于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了。
1、劳动党“五常”未变
朝媒7月9日的文字及图像显示,仍然是“五常”,仍然是金正恩、金德训、赵甬元、崔龙海、李炳哲;人数未变,排序未变。
图中红线为“五常”;红箭头所指为李日焕位置,此时他正在致辞
这大致证明了我对八届十中全会主席台的最初推测之一,即
根据议题进行了功能性排位
,金正恩、金德训对应第一议题“2024年度党和国家主要政策执行情况中期总结及对策”;赵甬元、李日焕对应第二议题“领导干部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和第三议题“加强重要部门工作纪律”;崔龙海对应第四议题“巩固和发展司法制度”。而军事事务未曾公开涉及,故李炳哲及其下的朴正天等军方委员坐主席台第二排和台下首排。在经济主管方面,内阁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长朴正根坐上主席台第二排,而中央书记、经济部部长全贤哲坐于台下首排,则显示经济管理权力更加倾向于内阁这个“经济总司令部”,而党中央经济部似乎正在淡出对经济事务的具体管理,更倾向于该部成立的初衷,即制定经济政策及总体规划、指导监督经济政策及总体规划的执行。
朝鲜对高层座次的功能性排序,不是头一回,但在党中央全会却是第一次出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改革,出现了与金正恩的用人政策息息相关的迹象,即“以事用人,以议题定座次”,从而打破了“五常必坐主席台首排”的通常规则。这给我们对朝鲜政治运行情况的判断带来了一定困难,但确实很刺激,以后恐怕要抠得更细才行。
2、此前疑似出局的人大多仍在局内
政治局候补委员以上级别的大老有数人未出席八届十中全会及八届政治局第二十一次会议,包括委员吴秀容、候补委员金英哲和李熙用。我日前曾根据全会及政治局会议情况,做出三人出局的初步判断,但对金英哲出局与否存有较大疑虑。
红箭头所指为吴秀容,蓝箭头所指为金英哲。红线标记处为朝鲜最高层级群体
黄圈内为吴秀容、金英哲;红箭头所指为金与正
在此次中央追悼大会及参谒锦绣山太阳宫两项活动中,吴秀容、金英哲出现,且都在其之前的位置上不动。这表明吴秀容对经济、金英哲对外交均保留着既有影响力,而从金英哲原位不动的情况看,八届十中全会并未对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外交的“首要任务”(
对美
)及“最优先领域”(
对俄
)均未发生变化。
而李熙用缺席金日成逝世30周年相关活动,则进一步证明了他出局基本已成事实,也验证了外界的相关传闻。
3、政治局基本结构变化依旧存疑
八届政治局第二十一次会议的情况表明,政治局基本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即委员规模扩大、候补委员规模缩小;但这一判断基于通常惯例。如果根据上述第1条的新变化来看,则这一判断就需要重新考量。也就是说,八届政治局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座席安排首先基于八届十中全会议题;其次是受会场限制的临时性安排,即候补委员按排序先依次上桌,桌旁座位坐不下的人员,依次坐后排椅子。这就带来了两种可能性——其一,结构未变;其二,候补委员排序前三位的崔善姬、李永吉、朱昌日可能在八届十中全会之前的八届政治局第二十次会议上已经完成了未公开的转正。目前,个人倾向于“结构未变”,这仍需后续信息进一步验证。
4、金与正公开地位可能未变
几年来,我曾多次重复一个观点,即
金与正地位问题是伪命题
;作为元帅亲妹妹及外交事务首席助理、元帅活动幕后总管,
其实际地位不以其公开职务为转移
。目前金与正所有的公开职务有:劳动党八届中央委员、宣传鼓动部副部长、国务委员会委员;党内职务较低,但国家职务较高。
在此次中央追悼大会主席台上,出现了一个相对反常的次序安排,即金与正排在党内职务及国家职务均高于她的强纯男、郑京择之前。这两位军方大老公开的党内地位及国家事务地位
(
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会委员
)
均高于金与正。
红线为“五常”及中央书记局全体成员,黄箭头所指为金与正,红箭头所指为金英哲
在以往的类似场合,金与正的位置大多出现在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之间,以其国务委员会委员身份作为区隔;在当时国务委员会委员绝大多数身为政治局委员的前提下,这种安排是相对合理、清晰的。但是,在当前有政治局候补委员兼任国务委员会委员(
崔善姬、金英哲、李昌大、李泰燮等
)规模扩大的前提下,此前的安排就不太合时宜。从此次中央追悼大会的情况看,金与正的位置大致以中央书记局划线,上为书记局,下为其他政治局委员及候补委员;此举强调金与正的国务委员会委员身份,而其他人等则以党内地位为排序原则。
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有亲属身份的考量,但从以往情况看,亲属身份并非首要考虑因素。另从参谒锦绣山太阳宫的情况看,金与正位置在党中央第一副部长、副部长队列原位,像以往参谒一样,并未因亲属因素提前;这也可以佐证其在中央追悼大会主席台上的位置与亲属身份基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