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妈妈,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呀?”
你家的孩子会问你这些问题吗?前几天,我就措不及防地遭遇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并不富裕的妈妈,我有点尴尬,于是给孩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
一个小孩问他的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他的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另一个小孩问他的爸爸:“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然后我问辰辰:你觉得等这两个小孩长大后,会怎么样?他们谁会更有钱?
辰辰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第一个会更有钱,他因为没钱才会努力去挣钱,而第二个,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有钱了,花起来就大手大脚,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穷光蛋。
我笑道:嗯,你说得有道理。父母再有钱,和自己也没关系,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靠自己。
▼
其实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
第一个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
2、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
3、我如果想有钱,也得通过劳力和努力获得。
获得了这些信息,这个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他也想通过努力像爸爸一样获得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
第二个小孩听了爸爸的话获得的信息是:
1、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
2、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
3、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
于是,当孩子长大接手父亲的财富以后,便不会知道珍惜和努力,应了古语的“富不过三代”!这位爸爸传给自己孩子的仅仅是物质财富,没有精神财富作依托,物质财富是一把“双刃剑”。
不同的回答决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
很显然,第一位爸爸的回答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实干家,而第二位爸爸的回答只能让孩子成为软弱无能的“啃老族”。
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与其想着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不如培养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么成为一个有钱人,而不是只给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