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是CFDA南方所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1980年创刊,与中国医药经济全球化历程同步,解读全球产经数据,引领主流思维创新。以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为宗旨,旨在成为产业的良心和脑袋,为促进公众健康及医药发展提供智库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药品监管  ·  【安全用药】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剂的注意事项 ·  21 小时前  
安徽药品监管  ·  【安全用药】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剂的注意事项 ·  21 小时前  
药明康德  ·  首款!欧盟批准”first-in-class ... ·  2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中成药集采部分流标!独家品种为何降价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经济报

CXO掀起整合潮!澎立生物“卖身”奥浦迈,“药明系”资产腾挪,市场如何破局?

医药经济报  · 公众号  · 药品  · 2025-02-15 12:39

正文

自2025年开年以来,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XO)行业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呈现出复苏与分化并行的结构性特征,资产整合正在掀起新一轮浪潮。


近日,奥浦迈正式公告了其收购计划,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 PharmaLegacy Hong Kong Limited(简称“PL HK”)、嘉兴汇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31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澎立生物”)100%股权,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

随着全球医药创新需求回暖及政策支持加码,头部CXO企业通过大额订单签约和战略调整以巩固行业地位,同时,行业并购整合趋势也逐渐显现。 业内观点分析认为,针对当前CXO行业发展趋势,AI赋能加速行业降本增效,全球市场风险、国内价格竞争加剧及IPO市场拥挤导致融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加速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调整产能,并通过并购整合寻求突围。

澎立生物寻求资本机会

巨头收购获“新生”?

近年来国内CXO行业市场马太效应凸显,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壁垒的CXO企业持续领跑,中小型CXO则面临订单分化和资本市场拥挤的双重考验,这将进一步催化行业洗牌。此番奥浦迈收购整合澎立生物便是一个CXO企业探寻新发展道路的案例。

2025年1月16日,有着“细胞培养基CDMO第一股”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奥浦迈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澎立生物”)的控制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2025年2月7日,据奥浦迈公告显示,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31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澎立生物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拟于2025年2月10日起复牌。 回顾前情,奥浦迈最早于 2025年 1月17日宣布购买澎立生物事宜,彼时宣布停牌不超过5个交易日。 2025年 1月23日,公司更新公告,宣布继续停牌不超过5个交易日。 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价格为 32元/股,相较奥浦迈公告日价格低出约18%。 但交易对方各自取得的股份对价和现金对价支付比例和支付金额仍待最终确定。

奥浦迈成立于 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细胞培养解决方案和端到端CDMO服务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2022年,奥浦迈登陆科创板。据奥浦迈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奥浦迈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25.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3.48万元,同比下降3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07.88万元,同比下降46.12%。报告期内,其募投项目之一“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项目”已经顺利完成建设,并成功迈入正式生产阶段。

据奥浦迈官方披露消息,截至 2024年9月底,奥浦迈共有230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140个、临床Ⅰ期阶段30个、临床Ⅱ期阶段26个、临床Ⅲ期阶段26个、商业化生产阶段8个;整体相较2023年末增加60个,增长幅度达35.29%。

此番奥浦迈想要收购的公司澎立生物,同样也是一家CXO公司,专注于提供生物医药临床前研究CRO服务。 从双方主营业务来看,此次交易具有协同性。奥浦迈是一家专门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型CDMO企业,是创新药工艺开发和生产环节的重要参与者。澎立生物则聚焦于创新药临床前CRO技术服务,尤其在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创新药早期研发环节的重要参与者。

澎立生物成立于2008年3月7日,是国内最早聚焦于创新药研发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的CRO公司之一,依托自身科学的研究评价体系、完善的核心技术平台和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向全球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临床前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non-GLP、美国GLP标准的安全性评价等服务,以及向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临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服务。 2022年、2023年、2024年1-11月,澎立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6亿元、3.11亿元和2.7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17.09万元、5688.47万元和3530.69万元。

据悉,澎立生物曾冲击科创板未果。 2023年3月27日公司IPO被受理,同年4月18日迎来问询;2024年2月5日,公司IPO进程终止。据澎立生物招股书透露,公司原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2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5%。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01亿元,其中1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剩余款项用于三个项目建设。根据公告,截至2024年11月,澎立生物总资产约12.17亿元。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奥浦迈总资产达22亿元。

在海外战略布局方面,澎立生物已具备国际化的服务能力,并在北美、亚洲及欧洲等地区建立了业务网络。其服务的客户包括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梯瓦、武田、强生等MNC巨头,以及恒瑞医药、科伦博泰、正大天晴、上海医药等国内知名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及科研单位。此次收购完成后,奥浦迈将能够整合澎立生物成熟的国际化商务拓展团队,并凭借其已建立的与跨国医药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加速自身培养基产品及服务在海外市场的推广,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份额。

业内观点分析认为,通过本次交易,奥浦迈与澎立生物将把创新药研究开发与工艺生产良好结合,同时奥浦迈得以将双方此前积累的稳定客户群资源并轨,通过补链强链迅速扩展上市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市场版图,并且借助澎立生物在国际市场的较广布局,进一步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步伐,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综合来看,此次交易不仅符合双方的战略发展需求,也符合CXO行业的发展趋势。

IPO道路拥挤

CXO市场如何破局?

在2025年IPO道路愈加拥挤的背景下,CXO行业的企业面临融资渠道受限和估值压力,并购重组成为重要出路。

雅本化学2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甘肃皓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皓天科技”)部分存量股份和/或认购皓天科技一定数量的新增注册资本。在上述投资后,公司拟进一步利用包括但不限于表决权委托方式,实现对皓天科技的控制及并表。

雅本化学称 此次拟对外投资是公司聚焦创新农药、创新医药双主业的重要举措,符合公司 “全球布局的,绿色、高效、创新、可信任的CDMO服务商”的战略定位。 据悉,皓天科技是一家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 CDMO/CRO企业, 皓天科技于 2023年科创板上市未能成功, 2023年营收下滑并陷入亏损状态。 2024年度,公司曾试图借道莫高股份曲线上市,但双方因核心事务未能达成一致使得交易未能成行。

通过此次对外投资,雅本化学从农药中间体向创新医药领域延伸,利用皓天科技的高活性原料药生产线拓展医药业务布局,符合其“双主业”转型目标。对此项收购案例,向业内释放出行业信号,提供了发展导向,阐明非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CXO标的快速切入生物医药赛道,同时为IPO遇阻的小型CXO企业提供退出路径。

从IPO收紧的市场大环境来看,近年来诸多企业IPO折戟后引发的并购潮热潮引发行业关注。我国CXO行业通过并购重组加速整合,头部企业强化产业链布局,中小型企业寻求差异化生存路径。头部企业(如药明康德、凯莱英)通过并购扩大规模优势,2024年药明康德订单环比增超10%,凯莱英全年新签订单增20%。预计未来CR3(前三企业市场份额)将突破40%。

据悉,2024年A股终止IPO企业达437家(同比增55%),其中生物医药行业占比显著。CXO企业因行业景气度下滑(海外订单减少、价格战加剧)更易被并购,其中澎立生物、皓天科技等案例均属此类。

2025年1月7日,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服务公司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宣布与Candid Therapeutics(简称Candid)已达成研究服务合作协议。Candid是一家致力于成为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领域T细胞衔接子(TCE)疗法领导者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根据协议,Candid公司将拥有一款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三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益。该抗体基于药明生物通用型多特异性抗体专利技术平台WuXiBody™发现。药明生物将收到一笔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到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最高达9.25亿美元,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

除了与Candid的这笔交易外,近年来,药明生物还分别与GSK、BioNTech、Aadi Biosciences等多家企业达成类似的研究服务协议,助力开发新一代TCE双抗/多抗、ADC等药物。根据药明生物此前发布的新闻稿,2024年药明生物共赋能了七个分子发现服务的全球项目,有权获得总额约为1.4亿美元的近期付款,潜在总交易金额超过23亿美元。

此前,药明生物于 2025年1月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默沙东达成协议,默沙东将以约5亿美元(约39亿港币)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药明海德在爱尔兰的疫苗工厂。公司预计本次交易将在2025年上半年满足惯例交割条件后完成。

2025年1月17日,药明康德宣布将出售明尼苏达州和佐治亚州的医疗器械测试平台设施给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的医疗技术检测、临床和法规咨询公司NAMSA。此前,药明康德分别 2024年12月24日和2025年1月13日宣布出售WuXi ATU业务及间接控股子公司药明合联7.17%股份。

短短一个月内,“药明系”密集腾挪其海外资产。由此可见,药明生物在海外市场的资产调整,主要原因还是基于相关资产的收益率及未来前景。公司表示未来将不会再押注单一产品,而是致力于提升整体布局的效率和灵活性。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CXO企业不仅通过纵向与横向整合并行策略,强化自身全产业链能力,CXO行业的发展还体现出国际化与区域化并重的特点。 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鼓励并购重组以优化资源配置,叠加医药投融资市场回暖,2025年行业订单环比将得到改善。就资本偏好来看,私募股权基金转向支持并购退出,而非传统IPO,推动行业整合加速。

业内观点分析认为,随着国内医药行业市场竞争加剧,CXO企业IPO形势趋于严峻,不少CXO企业开始以自建产能或并购的方式,大力布局海外新兴市场,挖掘更多的业绩增长点,探寻求生新路子。2025年,CXO行业的核心逻辑是“整合求生”与“技术突围”,行业集中度提升、国际化深化、技术迭代加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三大主线。

编辑:香草

审校:张松、张蓝飞

执业药师全面配备倒计时!叠加“挂证”专项整治,药店洗牌加速?
中成药集采部分流标!独家品种为何降价难?
剑指百亿明星药首仿!石药加码,科伦、齐鲁多维竞速,超20家药企谁将突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